周末讲经 | 普戒法师宣讲“缘起法大义”

编辑:王华 日期:2019-07-15 15:12

 

  2019年7月13日(星期六)上午,天降甘露。杭州佛学院普戒法师应大众恳请,在杭州灵隐寺直指堂依《缘起经》宣说"缘起法大义"。十方善信居士冒雨赶赴灵隐法堂,聆听妙法,法喜充满。



  唐玄奘大师翻译的《缘起经》主要讲十二缘起(又名十二有支),即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此十二缘起,是佛教三世因果的理论基础,贯穿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生死中。佛说《缘起经》的目的,是让人们了解生死的因果关系。这部经文虽然不长,但它是佛教最原始的基本教义之一。



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象。
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毗婆尸佛传法偈



  普戒法师首先从"为什么要认识缘起法"、"缘起法大义"入手,宣说佛陀说法49年最为根本的教义。普戒法师说: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对宇宙万有的生成,是以"缘起"二字解答的,即:"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


 

  佛教认为一切法本无自性,只是因为众缘积聚和合而生的影相而已。由于一切法没有自性,则宇宙人生的一切现象,悉成立于相依相资的依存关系上,离了这个相依相资的依存关系,宇宙界既没有独立存在的一切。所以,佛说法是以缘起为中心的,一切法都是缘起的,没有一定的实在的固定性,只是随缘的变化而已。

  "缘起说"是佛教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佛教阐释宇宙万法如何生起、形成及灭亡的重要教理,更是佛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特质所在。

  在佛教的各种理论和各个宗派中,无不以"缘起说"作为自己的全部宇宙观和宗教实践的理论基础。佛教认为,若要彻底摆脱生命的烦恼与痛苦,首先必须对缘起理论有正确的认识。缘起法揭示的是关于宇宙人生的本质问题,进而使我们建立正确的见地。遵循正确的见地才能亲证解脱。



  法师举了一个案列。前几日在茶室接待一个居士。她第一次接触出家人,问我为什么出家。这时候一个小孩跑过来,笑的非常纯真。居士说:她特别羡慕这样的笑容。我说我也羡慕,所以出家了。

  居士听了很诧异。我就讲:无论是父母的笑容,还是其他人的笑容,我都很珍惜和在乎。但是,这样的笑容会随着时间而逐渐改变。我敬爱的父母也将有一天离开我,我想让他们能够真正得到快乐,所以我选择佛法。

  当我们面对纯真的笑容时,因为贪心得到满足,所以觉得很开心。而当面对哭泣时,就会觉得非常难受。这就是对违逆境起了嗔心。只有我们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是"无常",是念念不住的缘起法,真正勇敢的去认识事物的本质,才能够降伏我们的烦恼。


 


  缘起法的应用
  佛法区别于一般的思想流派,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实用性。在佛教的经典中,大部分内容都是教授如何禅定和对治烦恼的方式。所以缘起法也是为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来服务。

  但是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自己学佛多年,也非常了解缘起法的概念和内涵,但是感觉自己还是没有得到帮助呢?


 

略说《缘起经》
 
  普戒法师依照《缘起经》经文,从"缘起初义"和"缘起差别义"两个角度,细细讲解《缘起经》。

一、缘起初义
 
  1.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2.凡夫生死流转的过程。
  经文: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起愁叹苦忧恼是名为纯大苦蕴集。如是名为缘起初义。

  因缘者,因是亲因,如种子;缘是助缘,如水肥。单因不生,孤缘不长,因缘和合,自然结果。"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支,展转感果为因,互相藉由为缘,故称十二因缘。

  普戒法师说:缘起初义可以理解成略说缘起法,佛陀将十二支缘起的名字及他们内在的规律用一小段阐明。其中密义:生死轮回有一定的规定性和规律性。佛陀揭示了这个规律是什么。当我们打破这个轨则,便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二、缘起差别义
 
  《缘起经》第二个部分则是广讲缘起各支不同的含义。更深入的切入到缘起法的差别相中。普戒法师说:我们凡夫了解这些差别相,能更好地认识到一切法在流转中是如何具体发生作用的,从而根据佛陀的教导去铲除自己不好的身语意业等。

  1.云何无明?
  云何名为缘起差别?谓无明缘行者,云何无明?谓于前际无知,于后际无知,于前后际无知。
  ①于内无知,于外无知,于内外无知。
  ②于业无知,于异熟无知,于业异熟无知。
  ③于佛无知,于法无知,于僧无知。
  ④于苦无知,于集无知,于灭无知,于道无知。
  ⑤于因无知,于果无知,于因已生诸法无知。
  ⑥于善无知,于不善无知。于有罪无知,于无罪无知。于应修习无知,于不应修习无知。
  ⑦于下劣无知,于上妙无知。
  ⑧于黑无知,于白无知。于有异分无知。
  ⑨于缘已生或六触处,如实通达无知。
  ⑩如是于彼彼处如实无知、无见、无现观。愚痴无明黑暗,是谓无明。

  2.云何为行?
  行有三种:谓身行、语行、意行。是名为行。

  3.云何为识?
  行缘识者,云何为识?谓六识身:一者眼识,二者耳识,三者鼻识,四者舌识,五者身识,六者意,是名为识。

  4.云何为名色?
  识缘名色者,云何为名?谓四无色蕴:一者受蕴,二者想蕴,三者行蕴,四者识蕴。

  云何为色?谓诸所有色。一切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此色前名总略为一。合名名色。是谓名色。

  5.云何六处?
  名色缘六处者。云何六处?谓六内处:一眼内处,二耳内处,三鼻内处,四舌内处,五身内处,六意内处,是谓六处。

  6.云何为触?
  六处缘触者,云何为触:谓六触身。一者眼触,二者耳触,三者鼻触,四者舌触,五者身触,六者意触,是名为触。

  7.云何为受?
  触缘受者,云何为受?受有三种:谓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是名为受。

  8.云何为爱?
  受缘爱者。云何为爱?爱有三种:谓欲爱、色爱、无色爱,是名为爱。

  9.云何为取?
  爱缘取者,云何为取?谓四取:一者欲取,二者见取,三者戒禁取,四者我语取,是名为取。

  10.云何为有?
  取缘有者,云何为有?有有三种:谓欲有、色有、无色有,是名为有。

  11.云何为生?
  有缘生者,云何为生?谓彼彼有情,于彼彼有情类诸生等生趣起,出现蕴得,界得,处得,诸蕴生起,命根出现,是名为生。

  12.云何为老死?
  生缘老死者,云何为老?谓发衰变、皮肤缓皱、衰熟损坏、身脊伛曲、黑黡间身、喘息奔急、形貌偻前、凭据策杖、惛昧羸劣、损减衰退、诸根耄熟、功用破坏、诸行朽故,其形腐败,是名为老。

  云何为死?谓彼彼有情。从彼彼有情类,终尽坏没,舍寿舍暖,命根谢灭,弃舍诸蕴,死时运尽,是名为死。此死前老,总略为一,合名老死。

  如是名为缘起差别义。苾刍,我已为汝等说所标缘起初差别义。


 
 
 


普戒法师最后总结说:
世间是缘起的生灭,
佛法是缘起的寂灭;
佛法是缘起,世间法也是缘起。
佛陀已从世间的生灭,
证入出世的寂灭。

缘起性空,缘起无我,
出世清净的法则,
才是佛法的标帜。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世间法是出世佛法的基础。

依人天道为阶梯,
才能趣向声闻解脱道,
趣向大乘菩提大道。


 


  普戒法师鼓励大众:修学佛法,首先树立善恶、业报、三世因果的世间正见。本此正见而修正行,背恶向善,舍邪归正,再渐次培养出世无我的正见,依此修出离行,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达成解脱的目标。


 
 
 
 
 
 

  讲经过程,互动交流。听闻者踊跃举手提问,法师一一进行解答,气氛热烈活泼。讲经法会结束,法师继续回答信众关心的问题。


 
 


立足于生死轮回的世间,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修学缘起无我的正见,
通达缘起无我我所,
随顺于涅槃,
才是究竟的目标。




编辑 | 妙莲
责编 | 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