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受持《普门品》三十年,感得天乐鸣空,花雨纷飞

编辑:两车 日期:2021-04-12 08:51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成佛道,号正法明。但以度生念切,救苦心殷,现无边身,垂慈六道,度诸众生。世人凡遇疾病患难者,若能以恳切至诚之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即可随彼诚意之大小,而得感应。


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不论在中国、日本、韩国各地,无人不知,没人不晓的,他的慈光,如同一轮皎洁的皓月,高悬夜空,普照大地,护佑著苦难众生,把那甘露法水,洒至世界每一角落,故有“户户阿弥陀,家家观世音”的赞语。


在所有称赞观世音菩萨圣德的经典中,流通最广、影响最大的当属《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也就是《妙法莲华经》全经二十八品中的第二十五品。本品内容完全是说明观世音菩萨的普门利益,因此往往有人把这一品独立礼诵。世俗有人称之为“观音经”,其实就是这《普门品》。《普门品》是简称,较为翔实的称呼应该称为《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与《地藏经》相似,在佛经中都属于偏重论述菩萨果德的经。经文的绝大多数内容都在讲述持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的感应事相,表面看起来似乎义理不深,因此很容易被人看轻。例如品题“普门”二字,普是普遍之义,门以通达为义,即是说:不限于任何人,任何时间,都能普遍通达,名为普门。这样说起来,似乎并不难以理解。


但若更进一步加以分析,普通住宅以木以铁为门,陌生的路人不能通过;三恶道以五逆十恶和贪嗔痴为门,三善道众生不能进入;而三善道众生以五戒十善为门,三恶道众生亦不能通过;乃至菩萨虽以空有二边为门,内修空以自利,外涉有以利他,但各别不圆,亦非普门。现在所以名普门,正显中道实相之妙门,所谓一门一切门,一遍一切遍,一中一切中,是谓之普门。


可见,这部《普门品》微妙甚深,其义理也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浅显。不过正如“普门”二字所代表的含义那样,菩萨慈悲普覆,无所拣别,不论解义与否,只要能至诚受持读诵的,感应都不可思议。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位法师终身受持《普门品》的感应故事。



南北朝时期的惠恭法师,是益州成都人。在周武灭法以前,恭师与同寺的僧人惠远法师最友善,一同勤修佛法。后来二人分别,惠远到京师去听学了很多大乘经典,惠恭则到江左云游去了。


三十年后,惠远回到益州讲经授徒,辩聪远闻于乡里,道俗钦崇。惠恭法师也从江左回来,师兄弟久不见面,一旦相聚,真有说不出的高兴。两人同宿同食。远师谈起见闻,语如泉涌;而惠恭法师则唯唯否否,无善可陈。


惠远问惠恭道:“我们离别了这许多年,今得相会,你为什么不说话呀?难道这些年你没有学到什么吗?”


惠恭说:“因我天性暗钝,都无所解。”


惠远问:“有没有读一部经呢?”


恭师答:“ 只读《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远师对这位老师弟大表不满,声色俱厉的说:“《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小儿童子皆能诵得,何烦你这么大的人来诵?况且你是童真入道,那时你与我立誓,望证道果。可是三十多年来,你只诵了一卷如指许般大的经。这不是暗钝,而是懒惰。我从今与你绝交,请你离开!不要在这里增加我的烦恼。”


惠恭法师不慌不忙地说:“ 经卷虽小,佛口所宣。尊敬者得无量福,轻慢者得无量罪。请师兄暂息嗔心,听我诵一遍《普门品》如何?”


惠远笑说:“《普门品》我都已经为他人讲解过几百遍了,还要你来吵闹我的耳朵?”


惠恭法师说:“外书曾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话,师兄只要至心听佛所语,怎可以因人而弃法呢?”



说罢,便在庭前结坛,安一高座。惠恭先绕坛数匝,然后顶礼升座。惠远搬张椅子檐下而坐,看他如何表演。


惠恭才开始诵念经题,便有异香遍满房宇。等念到经文时,又听到天乐鸣空,四种宝花自天冉冉下降,诵经声与音乐声嘹亮于空,天花则纷纷飘飞满地。一品经文诵完下座,天乐天花也同时俱寂。


惠远见此情形,上前顶礼泪下,连声悔谢道:“惠远臭秽死尸,竟诬慢了师弟,幸喜勿弃,留此有以教我!”


恭师道:“非我之能,诸佛之力也。”当时就长揖而去,后亦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