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断根本烦恼,得解脱自在

编辑:两车 日期:2021-06-02 10:37



以惭愧心对治骄慢


骄慢,是一种我慢贡高,恃己凌人的心态。《俱舍论》将之分为七种:

  • 对一切不如己的人,生骄傲鄙视之心,或盛气凌人,谓之

  • 对学问、财富、或地位与自己相等的人,偏言己胜,或对一切皆胜己的人,强言与自己相等,谓之过慢

  • 对胜己之人,反说己胜,谓之慢过慢

  • 顽固执着,以为自己才貌出众,学识过人,夜郎自大,不可一世,是我慢

  • 修道之人,未能解行相应、悟道证真,但为求世间名闻利养,妄言证圣,迷惑世人,是增上慢

  • 对品德超群,学识丰富之人,生卑劣感,但又不肯虚心向人学习,或接受他人好意的劝导与帮助,名卑劣慢

  • 邪知邪见的人,恃恶生憍,以恶为胜,未能流芳百世,亦要遗臭万年,是名邪慢


总之,骄慢是一种主观执着,喜欢炫耀自己,鄙视他人,欠缺谦恭礼貌的心理,能烦乱自他,引生罪恶,是以佛视之为根本烦恼之一。


非生惭愧心,无以对治骄慢心。惭是惭己,愧是愧他。对自己过失,感觉羞耻而反省,力思改过自新。对他人过失,引为警惕而自勉。惭愧之心,既可对治骄慢,又可以孕育高尚的情操,激发人向上进取的雄心,以及学习圣贤的精神。所谓“彼既丈夫我亦然,何必自卑生退屈”,特别是学佛人,知佛性平等,生佛体同。释尊已成佛,弥勒当成佛,而我等仍居薄地凡夫,被业所牵,为生死所缠,能不惭愧,反躬自责?是以惭愧心生,骄慢幢折,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不再嫉贤忌能,而随喜功德,不再懈怠放逸,而勤求佛道,发菩提心,修菩萨行,终至圆成佛道。



以正信心对治疑惑


疑是犹豫不决,惑是迷失事理。疑惑心重的人,既无智慧明辨事理,分析邪正,又缺乏信心,不肯敬信三宝,不肯接受善知识的指示。遇事不能当机立断,不是彷徨失措,便是坐失良机。或因迷惑无知,怀疑真理,谤无因果,妄作恶业。因此,疑惑亦是根本烦恼之一,能招三涂苦果,犹如毒刺伤人善根。因此,佛教世人,以正信心对治疑惑,凭借正信三宝功德,启发正智,认识真理,了解人生,知因识果,增长做人的信心,走向光明的前途。


正信,即非迷信、邪信。迷信固然有害无益,邪信更是为患无穷。因为邪信拨无因果,毁谤三宝,断人善根,散播罪恶种子,必然自食苦果。必须正信三宝,知因识果,止恶行善,努力修改自己不良行为,取消不正常心态,积极进修佛道,增长福慧,扩展德性,运用正信的清洁剂来洗刷心中迷惑积垢,竖立正法幢,拔除众生疑根,导归无上觉道。正信,不单是对治疑惑或迷信邪信的圣药,亦是自救救人,自利利他的良好方法。


以智慧心对治恶见


恶见,指违情逆理,不合逻辑的成见、偏见、邪见。是人生心理的错觉,能危害自他,可分为五种,佛学名之为五利使。


身见:身指由四大五蕴所组合而成的人体,原是无常、苦空、无我,属于幻有、假有,非真有。但众生迷而不觉,不知缘起性空之理,执无常为真常,执假我为真我。更不知我所占有的一切名利权位,皆幻妄不实,而分别计执我及我所有,这种执着的我见,因身而起,故名身见。


边见:指断常二边。众生不知因果轮回之理,有人以为人死如灯灭,而堕于断见;亦有人以为人死复为人,属于常见。此皆妄想执着,愚痴武断,各有所偏,违背中道,因名边见。


邪见:是一种拨无因果的谬论。《涅槃经憍陈如品》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明乎此理,自当规范身心,更可止恶从善,创造幸福,走向光明。邪见之人,每以为善不足珍,恶不足惧,毁人善根,陷人于迷信、邪信,永远沉沦生死苦海,无救无归。


见取见:见,指人的主观,取见,指坚执己见以为正确的固执。由于执己为胜,自是非他,导致纠纷。


戒禁取见:指一类导人迷信的宗教,仅凭个人强烈的主观错觉,设立邪见的戒条,用以禁止信徒的思想与行动。佛教视之为恶见邪行,属根本烦恼之一,由迷失真理而起。


佛劝世人,以智慧心对治恶见,因为智慧能明白真理,知世间事物,缘起性空,四大无我,不执身见;知众生六道轮回,非断非常,不落边见;知因果报应,三世循环,不生邪见;知识心分别,妄想为患,不固执己见为是,故无见取见;知成佛真因,在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利己利人,不作无益苦行,无戒禁取见。进修佛法,开拓智慧,以一切智,证真空理,断见思惑,了分段生死以自利;以道种智,证俗谛理,留惑润生以利他;以出世间上上智,圆修三观,圆断三惑,圆证三身。至此法身清净,纯真无妄,摆脱烦恼生死,即得解脱,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