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自修功德

编辑:两车 日期:2021-12-03 10:06

本经以下从“如此八事”,至最后“常住快乐”,属于总结,也就是本经的流通分。可以分为四节:1、本经的名义,2、自修的功德,3、化他的方法,4、念诵的利益。现在依次解释如下:


2、自修的功德


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


精进行道

精,就是专一不杂;进,就是勇往直前。行道,有两种解释:一、指佛教的一种仪式:在经典中提及,佛弟子为了礼佛或是礼佛塔,经常都会右绕三匝,称为行道,又叫经行。二、指行菩萨道:回向偈的最后一句“世世常行菩萨道”,正好说明精进行道的意思。说到行菩萨道,最基本的必须实践菩萨度生的六度万行。


慈悲修慧

慈悲,就是人家在苦难当中,需要我们为他解决问题,给他快乐,我们就以慈悲法门来帮助他。在日常生活中,在人际关系上,以及面对与我们群居的其他众生,我们都要随时随地培养我们仁人爱物的慈悲心。


修慧,慧,指智慧。我们学佛做菩萨,光有慈悲是不够的,要知道,芸芸众生的喜好、根机千差万别,正如《地藏经》中讲的:“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南阎浮提就是我们这个世界,这里的众生,个性都是非常刚强的,我们要感化他们,让他们身心调伏,步向正知正见的正觉之路,一定要具有很大的智慧,才能完成度众生的任务。


因此,菩萨道六度的最后一度就是智慧。六度的前五度,最主要还是靠智慧来指挥,才能做得完善。换句话说,行菩萨道必须“悲智双运”,既要有慈悲,更需要有智慧做引导,才有办法方便度生。因此,“慈悲修慧”是做菩萨所应修持的两个重要法门。


乘法身船,至涅槃岸

船,是运载的意思,做菩萨要度化众生,好像乘了一艘船去接引他们,所以有“慈航普渡”之说。


法身,是佛的三身之一。在丛林里,早上和中午过堂吃饭,要先念供养咒,一开始就是“供养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是遍一切处的,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在,却是无形无相的。《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来,不是我们眼睛所能看到的,这是指法身佛,聚集了一切的功德法。


法身船非常的大,但也是无形无相的,表示我们不要执着。度众生的功德,可以说是很大的,但不要执着,即使是平常持诵念佛,都不要执着它的功德,唯有无相的功德,才是最大的。


行菩萨道的人,所要修持,所要追求的,就是集聚一切的功德,藉以显现本具的法身。这个法身,就像一艘船似的,有了它,才可以渡过苦海、渡过烦恼河,到涅槃的彼岸去。


涅槃,是圆寂、或寂灭、灭度的意思。


圆寂,圆就是圆满,就是行菩萨道,修菩萨行,功德一天一天地圆满,具足了一切清净法;寂,指所有的染污法都消灭了。这种境界是最清净、最光明的,称为圆寂。


寂灭,寂,就是寂静,指一切功德圆满;灭,指所有的烦恼、业障全都消灭了,所有的生死也断除了,这种境界就是涅槃的境界。至于灭度的意思,就是灭除一切烦恼,度脱二种生死,如果把一切烦恼都断尽了,不论是分段生死或是变易生死都没有了,那就是成佛。总而言之,把烦恼断尽,生死都了脱,就是达到涅槃的彼岸。


一个修学佛道的人,能够不为七情五欲所诱惑,不畏惧外境、邪魔,不为它所扰乱的话,很勇猛精进地修持无为,这样的人,一定可以得道,可以成佛的。本经的这一段文字,说明了学菩萨道的人,以修持的功德,一定可以完成自利的目的,达到涅槃的彼岸。


佛说八大人觉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 译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唯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唯慧是业。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


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