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灯|包容,不止尊重与关怀

编辑:两车 日期:2021-12-14 14:45



在之前对“包容”话题的疑问征集中,许多留言都提到这样一个问题:面对与自己不同的想法和作为,似乎只能够做到表示尊重,或是给予善意的关怀,这种做法就是包容吗?


毋庸置疑,尊重与关怀都是当代社会与人相处中十分重要的品质,尤其是面对与自己存在分歧的他人,依旧能够表现出尊重与关怀,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但就其内涵而言,尊重也好,关怀也罢,这二者与包容之间仍有很大的不同。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要先看一看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需要我们去包容的场景。就包容所面对的场景来说,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别人并没有打击或伤害你,只是对方能力比较强,如果你能欣赏他的长处,真心赞叹、尊敬对方,那就是包容。所谓“见贤思齐”,如果真能如此,你将来也会成为一个贤者。


第二个层次,对方站在敌对的立场,用明枪暗箭等方式来对付你,在这种情形下,要包容他自然比第一个层次还难。


第三个层次是最困难的,你对他无微不至地关心,但是他不仅不知感恩图报,还恩将仇报,在这种情形下还要包容对方,那的确是难上加难的事。

一般人大多只能做到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大概就很不容易了,更何况第三个层次。所以,真正的包容是相当不容易的,内心要接纳一个异己,就像眼里要容下一粒沙子般困难。所谓异己,就是立场与自己不同的人,或是竞争者。


多数人在彼此对立的情况下,或是遇到比自己更强劲的对手时,就算对方不一定会打击你,你也会因为对方让自己相形逊色,而有妒嫉、打击、中伤对方等排拒的反应。其实,如果能尊重、赞叹对方,反而能表现出“英雄惜英雄”的度量,只不过要做到这样相当不简单。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给予他人尊重与关怀,乃至于能够单向对别人付出关心,却未必能够真正包容;如果能进一步把心胸敞开、接受他人,才是包容。包容,就是要为对方着想,设身处地地将他人当成自己来看待,也就是感同身受。

当别人成功时,等于我自己成功,我愿意为他赞叹、欣赏、欢喜;当别人误会、批评、打击、折磨我,使我感到非常痛苦时,不但要谅解他,还要进一步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他为什么会打击我、批评我呢?可能他有他的立场、有他的原因,如果这些原因消失了,或许他便不会站在这样的立场,也不会再这样对付我了。


举个例子,比如在飞机上遇到婴儿啼哭不止,这当然会影响同行者的出行体验,但在表示关怀的同时,也应该想想:这样不停地哭闹并非婴儿有意为之,更不是他的家长所乐见的,而是受到飞机起降时气压变化的影响,身体产生不适,他也有自己的无奈。


推而广之,包容的对象不仅限于人,也包括其他众生。比如我们去养狗的家中做客,这家的狗一开始就朝着我们狂吠,也应当知道这是它为主人效忠的一种表现。狗不明白我们的目的,误以为我们是入侵者,为了保护主人而吠人,并不表示这只狗是可恶的,而是它所站立场的缘故。

由此可见,较之尊重与关怀,包容更多地还要求我们具备感同身受的善良心和理解力。而要在遇到境缘时能够很快地运用这种思维,则需要我们对自我的执着轻一些,对众生的慈悲多一些,情绪更柔软一些,心量更广大一些……这些要求则与佛法的修学,尤其是般若空慧的培养息息相关。


包容需要慈悲与智慧,反过来也可以提升我们的慈悲与智慧。对于初学佛的人,包容的确很难做到,但是包容对于净化内心烦恼、提升佛法修为非常重要。如果能够包容他人,心量便能无限宽广,不再以自己的利益为主要考虑。如果凡事都能为他人设想,自我中心就会少一点,也会少一点痛苦、少一点烦恼。所以包容心不但是一种修养,对自己来说,既是一种成长,更是一种享受。

杭州灵隐寺官方微博与微信公众号特开设“联灯”互动答疑栏目,通过随机采访、微信留言、发送邮件等方式,征集问题,经过整理后请法师作出答复(悄悄告诉大家,上一期大家提出的有关“慈悲”的问题的法师答复视频已经开始录制了)。对于提出问题并被采用的留言者,小编将在年末寄送灵隐寺“山君迎新”祈福年历两张,为您送上千年古刹的新春祝福。

本期“联灯”栏目主题:包容

参与方式与注意事项:

1. 在本条微信推文及以后每篇“联灯”栏目的推文后留言;

2. 如有相关短文、图片或视频需要附带发送,请发送至“联灯”栏目官方邮箱:tiwen@lingyinsi.com;

3. 本期“联灯”栏目指定期间,仅收集与“包容”话题相关的问题,其他提问请持续关注“灵隐寺”公众号及官方微博的后续话题;

4. 在筛选时,我们会优先选择贴近日常生活、大众修学过程具共性的问题,因此提问越清晰具体,获得答复的概率就越大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