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处|有关念佛的三个困惑,你是否也有呢?

编辑:两车 日期:2022-10-18 08:52


往生极乐是逃避业债吗?

有人了解了佛教因果的道理,再根据念佛法门发愿往生的趣向,提出一个问题:娑婆众生业障深重,念佛往生便能一走了之,无需偿还业债,岂非违背因果规律?


其实,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并不真正明白因果法则,也未曾用心读诵大乘经典。经中常说:“念佛一声,福增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观无量寿佛经》中也提到,第三观成,可灭无量亿万劫生死之罪;第六观成,可灭无量百千万亿重罪。


当知念佛法门,一方面通过至诚忏悔和精进修行,仗佛力消除旧业,一方面凭自力止恶行善,持戒修福,不再造恶业。在一连串的善行中,使罪业不生;在一辈子念佛声中,令善根增长。与此同时,还要发愿回向,仰仗佛力加被,精进办道,随佛往生,悟无生忍,证不退转,然后再来娑婆,大作佛事,广度众生,满菩提愿。否则,一面念佛,一面作恶,以为一切有佛承担,反正临终佛来接引,即可逃避一切钱债,命债,业债。这样想法又岂是学佛的正知见呢?

念佛是愚夫妇事的选择吗?

有人认为念佛是愚夫愚妇事,这种见解,简直狂妄自大。当知念佛法门,三根普被,上智下愚,利钝兼收。上上智,如佛在世时的文殊、普贤,佛灭度后的马鸣、龙树等诸大菩萨,无不发愿往生极乐,并且力弘念佛法门。下下智,如张善和等屠儿婢女,一念专精,皆可往生。此皆是阿弥陀佛因中愿力,慈悲摄受,岂仅限于愚夫愚妇?


况且释尊及十方诸佛,无不称赞念佛法门,劝导众生,称念无量寿佛,求愿往生彼国。弘扬净土法门的历代祖师皆是佛门高僧,马鸣菩萨造《大乘起信论》,称念佛法门为最胜方便;龙树菩萨造《毘婆沙论》,推崇念佛法门为易行疾至之道;智者大师亲证法华三昧,永明延寿禅师为禅门法眼宗三祖,无不归心净土,自行化他。居士之中如唐朝的白乐天,宋朝的苏东坡,明朝的袁弘道,清朝的杨仁山,都是大学问家,仍能专念佛号,怎可以视念佛是愚夫愚妇之事?


更何况我们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是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瞋痴,即是大持戒;真能念佛,不稍间断,不夹杂妄念,即是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复妄想驰逐,即是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邪见所惑,即是大智慧。一念佛号,具足六度万行,所以莲池大师说:“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五宗。”谁敢说念佛是愚夫愚妇的事呢?

老人才需要念佛吗?

很多人都视念佛为老人专利的事。殊不知念佛法门,老少咸宜。老人固然要把握有限的岁月,为将来莲华化生作准备;青年人更要把握现在,创造将来。何况青年人学识有限,经验不足,入世未深,身处五欲六尘之中,以求安身立命,着实不易。倘能以强健之色身,充沛之精神,一心念佛,勤修净业,所获利益必定不可思议。


而且修持净土法门也不仅限于一句佛号,如《观无量寿佛经》中开示的净业三福,对一切人都有极大帮助: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以维系道德;皈依三宝,受持五戒,以改善行为;深信因果,修十善业,以净化身心;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以自利利他……所以念佛法门,对青年人实有辅导的功能,对社会也有净化的作用。


何况流水时光,青春不再,有智慧的青年人,岂可任由自己生命随时光消逝,永被业牵,人间天上,牛胎马腹,六道升沉不已呢?当知人生难得,佛法难闻,诚应把握此生,寻求解脱,永离生死。所以希望各位青年朋友,如能此时发心念佛,现在消灾纳福,将来往生极乐,善莫大焉。古人说:“莫待老来方念佛,孤坟多是少年人。”岂能不警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