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
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
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
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
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
第四百一十七尊至第四百三十二尊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第肆佰贰拾壹尊
定花至尊者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定花至尊者铜像
诗 偈
山高路险有人走,海阔水深有船行。
千难万阻无须怕,黑夜过去是天明。
偈 解
无论山高路险,总有人攀爬行走,无论水深海阔,总有船只航行。千般困难万般阻,都无须惧怕,黑夜过去天明终会到来。
此偈教导我们,人生道路漫漫,重要的不是路途是否畅通,是否顺利,而是我们面对生活的心态。
尊者法相
尊者法相所现为正面而坐,浓眉大耳,双手捧法器。
灵隐寺五百罗汉画像碑刻
五百罗汉第肆佰贰拾壹尊定花至尊者,即求那跋摩(367~431),意译作功德铠。为刘宋译经僧。北印度罽宾国(迦湿弥罗或犍陀罗地方)人。刹帝利(武士族)出身。
尊者二十岁出家,并受具足戒,精通经律论三藏,故时人称其为三藏法师。三十岁时,罽宾王薨,众请师还俗嗣位,师辞而不纳,遂隐遁远走师子国弘扬佛教,后又至阇婆国(爪哇)传道。
刘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师经由海路至广州,见虎市山之形势颇似耆阇崛山,故将其改称为灵鹫山,并在山中建立禅室以习禅。山中本多虎患,及至师居于此地之后,则无有其害。元嘉八年至建康,文帝礼遇之,敕住祇洹寺,未久,即于寺中宣讲法华经及十地经,法席甚盛。此外,师亦从事译经工作,译有菩萨善戒经、四分比丘尼羯磨法、优婆塞五戒相经、沙弥威仪等,共计十部十八卷。除上述外,师复继伊叶波罗之后,翻译杂阿毗昙心论,以补足伊叶波罗未译完之部分。元嘉八年九月二十八日示寂,享年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