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海会佛陀为何十次放光说法?

编辑:慧容 日期:2018-07-03 18:24

  毘卢遮那佛在华严海会上从头至尾未曾开口说话,而是十次放光说法,以"光"作为语言,与菩萨进行对话。

  菩萨承受如来之光后,再下展救度众生的行动。因而"光"是其中的介质,沟通了圣凡二界,使如来之果德与菩萨之因行,在全体法界中充分地传达。

  毘卢遮那佛从身体不同部分放光,表示不同的法义,切入正理起行,究竟真理无二,耐人寻味和探究。

  第一次放光

  第一会菩提场,初放面门众齿间佛刹微尘数光,说如来依正果法。面门放光,喻为佛陀将开敷道场,畅演大法,即将宣说妙法。齿间放光,回答口生真子提出的四十问题。注:四十,佛陀口齿四十颗。真子,即法王子。从佛口生(听佛陀教言),从正法故,名如来真子。

  第二次放光

  第一会菩提场,再放眉间光,说如来依正果法。眉间放光,表示果位圆满,显一切中道义。

  第三次放光

  第二会普光明殿,佛放两足轮光,说十信法。两足轮,喻为圆满无缺。

  第四次放光

  第三会忉利天宫,佛放足指光,说十住法。足指,喻为足趾据地,得住有力,成位不退而行有恒。

  第五次放光

  第四会夜摩天宫,佛放足趺光,说十行法。足趺背,喻为行必动,行需依靠信解而成用。

  第六次放光

  第五会兜率天宫,佛放两膝轮光,说十回向法。

  两膝轮,喻三义:1、膝轮望足,位次渐高;2、回因向果,屈申进趣;3、悲智相导,屈申无住。

  第七次放光

  第六会他化自在天宫,佛陀再放眉间光,说十地法。眉间光,喻为上加于下,表示即将说中正之道。

  第八次放光

  第七会重会普光明殿,佛陀放眉间白毫光,说等妙觉法。眉间白毫光,表证中道,不住有无;表无住道,渐离二边。

  第九次放光

  第七会重会普光明殿,佛再放口光,说等妙觉法,即演说等觉、妙觉法门。

  口门光,名无碍无畏光明。喻为佛陀教道传通,口生普贤长子。

  第十次放光

  第九会逝多林,佛放眉间光,说果法界。眉间光,名普照三世法界门光明。喻为法界中道无漏正智,方能证前所现之法界。

  第八会三临普光明殿,佛陀说菩萨行法。

  第八会佛没有放光的原因是:此会由普贤菩萨登场,他为普慧诸菩萨演二千修行法门,获得诸佛一致的赞叹。此二千行门已臻纯熟,无需佛陀放光。

  据唐华严宗法藏大师的见解,佛陀放光的目的有四个:1、现相表法;2、惊起信心;3、照触救苦;4、集众远召。

  意思是说:佛陀现此瑞相,是为了表达法义、唤醒众生起信心、摄受众生让众生沐浴佛光下诸苦得以解脱,以及集会之前放光以召请大众前来闻法。

  《华严经》佛陀十次放光的目的以"现相表法"为主,兼顾其三。在《华严经》中,佛陀几乎不开口说话,「主讲者」反而是诸大菩萨。主讲菩萨沐浴在佛陀万丈光芒下,各个欢喜赞叹,各个说甚深妙法。而佛陀「以光说法」,放光成为佛陀宣扬教化的方式。也就是说,「光」是佛陀与诸菩萨共同的交集、沟通的渠道。

  在《华严经》中,「光」即佛陀的语言、佛的回答。

  《华严经》与其他经典最大的不同处两个方面,一是放光说法;二是短短时间内以神通力量到诸天宫,佛陀在定中召开了华严海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