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慧容 日期:2018-11-25 11:02
佛教传入东土,其音乐风靡天下,而音乐的感染力和传播功能较之其他艺术更加强烈。同时,佛教音乐以其清新典雅,超凡脱俗,韵幽远深的韵味感染大众。唱者,身心合一,物我两忘;闻者,胸襟豁然,神游情动,使人净化心灵,于袅袅音声中细细体味人生真谛。
中国佛教音乐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级:一、佛教初弘期的"西域化"阶段;二、自东晋至齐梁的华北及多样化阶段;三、唐代的繁盛及定型化阶段;四、宋元以降直至近代的通俗化阶段。
初唐善导,传净土法门,专心念佛,曾著《法事赞》、《往生赞》、《般舟赞》等歌赞三卷。唐法照制定了"五会念佛"法规,并作有《散花乐》等曲,影响甚远,流传至今的《千声佛》等绕佛之曲,可视为"五会"之遗续。晚唐少康,则更辟蹊径,面向民间,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创作新的佛曲。
赞宁《高僧传》中称:"康所述偈赞,皆附会郑卫之声,变体而作。非哀非乐,得处中曲韵。"用当时、当地老百姓所熟悉喜爱的音调演唱佛曲,应该说是中国佛教音乐的一个优良传统。
佛教认为,音乐有"颂佛"、"供养"作用,以音声作佛事之意,即用诵经、唱佛名乃至以歌舞音乐等供养佛的礼仪。
相传昔时有僧讽诵《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天上的天神闻声,长跪合掌恭敬谛听,直待咒文诵完始起身离去。
《长阿含经》中记载:音声具足五种清净,乃名梵音:一、其音正直。二、其音和雅。三、其音清彻。四、其音深满。五、周遍远闻。
《法华经·方便品》云: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
《南海寄归传》:能知佛德深远,体制文之次第(能体悟佛法),能令舌根清净,能得胸脏开通,能处众不惶不惧,能长命无病。
佛教音乐,旋律优美,婉转动听,其宁静、清淡、脱俗、高雅、独特风味浓厚,其表达情感,是其他音乐所不能替代的。
杭州灵隐寺自2017年8月成立云林志工艺术团,已先后参加"法音宣流诵盛世"梵呗音乐会、径山禅寺大殿落成开光庆典梵呗音乐会、2018中华慈孝文化节感恩音乐会、江阴巨赞法师诞辰110周年纪念音乐会等大型演出。
一位参加云林艺术团的学员说:她真幸运,在往昔善根福德因缘的牵引下,先是报名参加志工艺术团梵呗合唱,后来又多次参加梵呗演出。在佛法音声甘霖的润养下,热恼消褪,清明呈现,唱梵呗越唱越想唱,越唱越喜欢。就像法师所说的:种种妙音声,种种至诚的心愿,赞叹佛法僧三宝,赞叹佛所说法,我们将佛所说法唱了出来,传诵下去,是种下种种成就的因缘,自利利他。
源自恭敬供养一切诸佛、爱乐佛法的心愿,梵呗艺术团唱梵呗,越来越嘹亮,越来越高亢,穿越云林,穿越钱塘,朝着无尽的虚空,无边无际地传递、回荡。
编辑|妙莲
摄影|一叶
美编|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