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牛水上行

编辑:慧容 日期:2018-12-01 13:27

 

  《宗镜录》中的对答

  永明曰:此宗镜中。是一切凡圣大舍身命之处。不入此宗。皆非究竟。
 
  弟子问:毕竟如何。
永明答:亦无毕竟。
 
  弟子问:前云不入此宗。皆非究竟。此又云何称无毕竟。
永明答:前对增上慢人。未得为得。认虚妄为真实。执颠倒作圆常。为破情尘。权称究竟。今论见性。岂言虚实耶。
 
  弟子问:以此通明之后。如何履践。
永明答:教谁履践。
 
  弟子问:莫不成断灭不。
永明答:尚不得常住。云何断灭。
 
  弟子问:乞最后一言。
永明答:化人。
 
  弟子问:幻士。谷响。
永明答:泉声。欲达吾宗旨。泥牛水上行。
 
  弟子问:此录括略微细。理事圆明。于慕道人。得何资益。

  永明答:若第一义中。无利无功德。就世俗门内。似有于称扬。总有二途。能俾初学。一者为未信人。令成正信。摄归一念。不外驰求。二者为已信人。助成观力。理行坚固。疾证菩提。步步而不滞宝所功程。念念而流入萨婆若海。似乘广大之辇。立至宝坊。如驾坚牢之船。坐登觉岸。

——摘自《宗镜录》卷第一百

 

祖师公案提出的问题

  永明延寿禅师说:"化人问幻士,谷响答泉声,欲达吾宗旨,泥牛水上行"。请问:永明延寿的宗旨是什么呢?
 
  "南华寺住持虚云老和尚答陶冶公书原函"对此进行开示。他说:《宗镜录》末后垂示有偈云:

化人问幻士,谷响答泉声,
若问吾宗旨,泥牛水上行。

  赵州老人上堂云:"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尽是贴体衣服,亦名烦恼,实际理地甚么处着?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汝但究理坐看三二十年。若不会,截取老僧头去。"重蒙不弃,且即前义。

  虚云老和尚说:赵州这几句法语,不仅仅是在启发学人明心见性,也是对永明延寿宗旨的诠释。
 
  我们都知道,金佛度炉则熔,木佛度火则焚,泥佛度水则化。赵州禅师认为,一个修道者,不能心外求法,而应该参求自己本具的自性佛。
 
  每个人都有珍贵的、圆满的、清净的本心本性,这就是自性的"真佛",它置身于我们的生命之中,不会被水火所毁坏。有形之"三佛"和"一切有为法"一样,避免不了"成住坏空"之法则,但自性的真佛却超然于这一切之外。
 
  如果向外求佛,就永远难以求到真正的佛。真佛不是别的,就是我们纯真的本心本性。赵州苦口婆心,教导人们不要向泥塑木雕或言语相、名字相中觅佛,要向自心中觅真佛,自己就是主人公,要直下承担。
 
  赵州后面接着要人"一心不生","汝但究理",若如此观照参究三二十年,自然会觉悟本性。赵州禅师还以幽默的语句说,学人如果按照他的指点去参究,若不能证悟,可截取老僧头去(意思是自己可拿头做担保)。

  由此可见,永明延寿之宗旨即"第一义",就是佛法"缘起性空之中观见",这也是释迦佛于菩提树下所悟之正见。

  "化人问幻士":所谓幻化非真,无论是化身人,还是化身佛,都要入灭。而金刚总持是法身,无生无灭!世间之一切,我们虽见之真切,然都属无常无我,如幻如化,此处乃是破"人我执"。
 
  "谷响答泉声":此句正是破"法我执"。有的人不执于人我,而执于法我。《金刚经》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世间一切外物,都是刹那刹那间在变化的,而其所以无常,正因其无我(无自性),佛之鉴定正法与邪法之标准是"三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谷响与泉声"都是有,但俱非实有,乃缘起而有,其体性本空(无我无常)。你在山谷大喊一下,就会有一些回响声,但那只是你自己之回音,并不是谁在答应你!而且,这个回响声也是短暂的,并不可保久。你若把世间虚幻之外物,当做真实之不变,那就如同把谷响当作真有一样可笑!泉水声,也是一样的道理,随响随消。
 
  我们不能说万法没有,因为它能显现缘起有。如谷响,要具备多种缘才可响。人还要喊,不喊也不响。还要有山谷,没有山谷也不会回响。众缘合聚,就产生妙用。但是,它不是真实的,不是不变的,它是回音,不是自生之音。谷响泉声,它要消失,不会永存,这就是因为它性空!《涅槃经》上所说"黄叶止啼"。小儿哭,大人安慰他,说别哭,我手中有糖,不哭就给你吃。其实,他手中只是一个黄树叶。
 
  "欲达吾宗旨":前两句已经把佛之正见,全都说明白了。但是,欲修学佛之正道,又该怎么样入门呢?永明延寿在《宗镜录》卷第一百的对答中明言:一者为未信人,令成正信。摄归一念,不外驰求。二者为已信人,助成观力,理行坚固,疾证菩提。

步步而不滞宝所功程,
念念而流入萨婆若海。
似乘广大之辇,立至宝坊。
如驾坚牢之船,坐登觉岸。

  "泥牛水上行":永明延寿怕下根之人还不明白,给出一个办法,直接点明去"人我执""法我执"的方法和过程,即"泥牛水上行"。泥牛入水就会化,慢慢的什么都没有了。做学问是加法,每天日增,学问越来越大;而修学佛法是减法,每天日减,我执越来越小。泥牛入水,慢慢铲除"人我执""法我执"而入空性见,即所谓的"和光同尘"。

  云林一法师说:参禅,并不是看了文字去理解,或人云亦云。而是要真正参照启用!参照对境,磨去自己的习气!随缘消旧业,更不添新殃!长时间的如是参照,不一定需要有一个什么样的人、事、物,而需要你清清楚楚地明白:什么是你自己!

 


撰稿|妙莲
摄影|妙莲等
责编|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