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严击竹”公案的思考

编辑:慧容 日期:2018-12-21 14:57

  古人修禅,入禅堂前先劳作三年,或挑水,或舂米,或劈柴,或种菜,早晚课修习,三年后才有资格进入禅堂参禅听经。今人只看见古人悟道后的风雅,却不知其参禅时的艰辛。

  禅门里还有个"香严击竹"的公案,也是专讲参禅的事。

  香严智闲禅师是百丈淮海禅师的弟子,学通三藏,知识广博。百丈禅师圆寂之后,他就到沩山灵佑那里继续参禅修道。

  有一天,灵佑禅师对他说:师弟啊,我听说你在先师处问一答十,问十答百,很是了得。我现在想问你个问题,你要老实回答:还没出娘胎时的本分事,你试着说一句吧。

  香严想了好半天,说出几句答案来,但都被灵佑禅师否定了。

  香严说:"那就请师兄说说吧。"

  谁知灵佑禅师却拒绝了,说:我不能告诉你。因为我告诉你的答案,依然是我的所见,和你毫不相干。如果我现在告诉了你,你将来会后悔的,甚至还会埋怨我呢。

  香严听了这番话就很沮丧。于是,辞别了沩山灵佑,外出参访。有一天他来到南阳,参访慧忠国师遗迹。然后到一处茅庵栖身,早斋后扛着锄头,到地头劳作。

  干活的时候,他随手将一块碎石扔到田埂上,那石块恰巧打在竹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香严愣了一下,突然就省悟了。

  他放下锄头,冲回寮房,沐浴焚香,向着沩山方向遥遥叩拜,说:"师兄啊,你实在是慈悲至极呐,你当时如果对我说了,哪有我今天开悟的喜悦呢?"

  开悟的时节因缘到来了,一声鸟鸣,一声竹响,都是助缘。也就是灵佑禅师说的:"从缘悟达,永无退失。"

  后人颂香严悟道公案说:

放下身心如敝帚,拈来瓦砾是真金。
蓦然一下打得著,大地山河一法沉。

  清脆一声,香严顿然大悟。那么,香严到底悟出了什么道理呢?当香严听到清脆竹声时,听者与音声不再分立,声音与他合二为一,当下即是。

  开悟,首先需要福报和智慧具足。这是最根本的一点。其次,香严智闲禅师应该是长时间处于心定的状态,才会在击竹的一瞬间而开悟。莲池大师讲,开悟要三世帝王命、七世状元才这样大的福报才能开悟。所以,香严智闲禅师,即使不闻击竹,也会听到其它音声开悟的。

  苏轼有首《琴诗》,与香严击竹的公案,有异曲同工之妙。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首诗表面上看是讲弹琴的道理,其实是谈因与缘的关系。因与缘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离因谈缘为无源之水,而离缘谈因则为无本之木。若偏离中道,必然沦为边见。

  这与开悟又有什么联系呢?


编辑|妙莲
责编|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