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偈| 举难劝修——弃命必死难③

编辑:王华 日期:2019-04-22 14:24

 《佛说四十二章经》

第十二章 举难劝修

佛言:人有二十难。
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
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
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
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
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
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
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
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
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
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偈颂大意

  释迦牟尼佛说:人世间有二十种难以做到的事。贫穷的人,要想布施是很难的;尊贵而富有的人,要想学佛修道是很难的;想要掌控生命而不死,是很难的;要想看到佛经,是很难的;想要生在佛出世的世间,是很难的;想要忍住美色,离开欲望的诱惑,是很难的;遇到好的东西,不贪求是很难的;受到侮辱而不愤怒怨恨是很难的;有权有而不利用权势,仗势欺人是很难的;遇到事情不起心动念,能泰然处之是很难的;要想广泛地学习深刻地探究事理是很难的;要想除灭傲慢自负是很难的;要想不轻视尚未学得佛法的人是很难的;要想具有平等慈悲之心是很难的;要能不说是非是很难的;要想遇到有真才实学的有知识的人是很难的;学佛的人要想明白真正的佛理、明心见性是很难的;随缘教化众生是很难的;遇到任何环境、处境都能安然处之是很难的;要想明白世间各种行为方法的实质是很难的。


 
偈颂简释

【弃命必死难】
 
  试想,谁不爱惜自己的生命,谁不贪生怕死呢?连最小的蚊虫蚂蚁,如果伸手向它打去,它必定马上跑掉,赶快飞走,可见要舍弃自己的生命,谈何容易!
 
  弃,就是抛弃、舍弃。命,就是生命。弃命,就是要抛弃、舍弃我们的生命。若是有人将生命舍弃,寻求死亡,也是件甚难的事。
 
  弃命就是不要命了,但是即使你不要命,也不一定就可以死的。有时候人想要自杀,吃安眠药,吃得少了,他又活过来了,这就是想不要命,却不一定会死的。
 
  又有一个说法,你这命不要了,当然会死;就算你想要命,用种种方法来保护著,教它一定不死,这也是办不到的。人人都会死,没有一个人是永远长生不老,长生不死的。没有这种事,所以说弃命必死难。


 
  疾病缠身痛苦之人,求生不得,求死不成,生命的长短,绝非自己主观意识能够主宰,因前世今生业力集聚所感,寿命有长有短。
 
  有人长寿,但疾病常年缠身;有人短命,但却无病无恼离奇死亡。有人求生,未必如愿;有人求死,亦未必如愿。源于因果规律而决定。但也非绝对,生命的长短也可以根据后天修行而改变,譬如有人本是短命,但其人通过学佛修行,忏悔、放生、布施供养,诵经持咒等,仰仗佛力,罪业消减,可得增寿。也有人本可长寿,但因做下折福损寿之事,令其变成短寿之人。释迦世尊所讲法义,是令众生能够遵循善恶因果规律,切勿违背。

  世界上许多的圣贤,抱着视死如归的态度,尽管死是艰难的,但是他为了完成他的理想,他把死看成回家,看得很平常。儒家所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他为了完成仁慈,为了尽到道义,虽说"千古艰难唯一死",却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不畏死,能牺牲的人,实在是太伟大了。
 
  佛教许多的高僧,为了维护圣教,不惜舍身以殉教。人们耳熟能详的法显法师、玄奘法师等大德是众多西行僧中求法圆满的成功者,他们刻苦钻研、精进修行,从印度带回了各种佛经典籍,为佛教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史书也记录了在他们成功的背后,有大量求法失败的先驱。
 
  自古以来,中土高僧西行求法,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最终取得无数真经,嘉惠后世。在这些求法高僧中,能成功返回中土者,其实比例很小,更多高僧或者半途圆寂,或者老死他乡。汉唐以来,中国有无数高僧以汉地佛法翻译未全,为了证获圆满的生命光明而重法轻身,舍生忘死地远赴印度求取正道。
  "朝闻道,夕死可矣!"为了追求真理,我们早上能够听到真理、圣道,纵然晚上死了也无所谓,这是为法忘躯。在佛教里面,许多佛菩萨,都有这样的事迹记载,都是视死如归的。
 
  而另一种人,为非作歹,铤而走险,抢家劫舍,最后难逃法网,受到法律的制裁。
 
  所谓生死事大,是说我们要认识生死,要珍惜宝贵的生命,死要死得有意义。

(待续)


编辑|妙莲
责编|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