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皈依和受戒是一回事吗

编辑:王华 日期:2019-05-09 16:54

  三皈依的意义在于脱离三恶趣苦,而受持五戒,则可得人天福报,这也是三皈五戒最基本的功德与意义。若在此基础上进而学习佛法,开发智慧,断除烦恼,则能直至解脱成佛。开启智慧是学佛最为重要的。三皈五戒是我们走向解脱、开启智慧的第一步。


 
皈依的对象是什么
 
  皈依就是皈依三宝,也就是佛法僧。皈依三宝之后,就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任何人发心学佛都可以皈依。
 
  如果不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当然也能学佛,但皈依后,在心态、生活、习惯各方面,都有善知识乃至诸佛菩萨、护法龙天来协助、加持。
 
  皈依三宝之后,可以在家修行。在家修行的佛弟子,一般称为居士。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改革家王安石,还有南朝的梁武帝,他们都是古代著名的大居士。
 

在家居士所受持五戒的主要内容
 
  五戒的名称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个大家基本上都知道,但就其主要内容,须为大家说明一下。
 
  不杀生戒,为在家五戒之首,这也说明生命对于每个有情是最为珍贵的,一切善法皆依每个生命个体建立,所以,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维护他人的生命,还有一切有情的生命,不可因自己利益而危害到其他有情生命。
 
  不偷盗戒,又名不与取戒,简单来说,就是不能去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只要把握这个原则,就可防护好此戒,切勿因贪心而生盗心,窃取他人心爱之物;令自己亏福无德,还让别人生忧苦恼,损人损己,不可为之。
 
  不邪淫戒,此戒从表面来说是为了维护合法夫妻关系,其实更深层的意思是让在家居士了知危害他(她)人的过患。所以,受持此戒的在家居士,不可以与自己合法夫妻关系之外的人发生男女关系,守护自己,保护他人,创造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环境。
 
  不妄语戒,此戒有包括四个内容: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妄言,就是说谎话,说瞎话,有说没有,没有说有。而最重要的是说未证言证的话,就是所谓的大妄语。简单来说,即是自己没有证达某个果位,而偏要向他人说自己证达某个果位,慢心抬高自己。即使证达,也不可说。绮语,就是花言巧语,谄心媚态而达到自己某种目的。恶口,就是以瞋心而出言不逊,骂人、说脏话。两舌,又叫离间语,就是以恶心拆散他人利益关系所说的一切言语。针对妄语这条戒,各位信众要严加防范,谨记佛说"斧在口中"教诫,三思而语。
 
  不饮酒戒,佛制此戒,皆因饮酒能使人迷惑,智慧不发。过渡饮酒导致其它诸戒不能防范,导致更大不良后果。所以,在开缘上来说,酒只能外用,比如外敷、擦拭,凡有酒色、酒香、酒味,能醉人之酒,决不能饮用。这醉人,不是从个人酒量来说,是从酒性上来说,所以,各位信众须谨记。
 
  另外,在家居士若不能受持五条戒,可分开受持。例如:暂时没有条件和能力受持某条戒,可先不受持此条戒。诸多戒律中,唯有在家居士五戒可以分开受持,这也从中能体会到佛陀的慈悲与方便,使信众逐步了解佛法,进而增上。

 
皈依和受戒是一回事吗
 
  皈依后并不一定要受持五戒,因为受戒还需要其他的仪式。
 
  根据寺院法会具体实施情况,可以实现信众受持皈依和受持相关戒法的意愿。


 
皈依和出家是什么关系
 
  皈依三宝不必出家,出家必须要有皈依。
 
  出家有五重含义:一、出烦恼家;二、出生死家;三、出六道轮回之家;四、出三界家;五、出染污不净家。
 
  对于出家人,世俗信众可以称呼为法师、师父。

 
皈依后还可以吃肉吗
 
  有人说皈依就是什么都不能干了,不能吃肉,不能喝酒,不能谈恋爱。
 
  这是错误的。皈依是内心信仰的确立,皈依后我们在世俗生活中的角色,一切生活秩序和要承担的责任不变。
 
  皈依和吃不吃肉没有关系。佛教提倡吃素,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慈悲心。如果一时做不到,可以选择吃三净肉(即:第一眼不见杀;第二耳不闻杀;第三不为己所杀)。居家做饭,保证全家人的饮食,只要不违背杀生的原则也没什么妨碍。
 
 
受了五戒 破戒了怎么办?
 
  在家居士受持五戒,表面看来比较简单,其实严格做好也不容易。尤其在当今这个时代,处处充满考验。在家居士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分受,受一分、二分、三分、四分乃至五分。如果受戒前没有一点把握,也没有彻底发心,之后就很容易犯戒。
 
  犯戒和破戒不同。犯戒主要指犯轻戒,而破戒则是犯重戒。如杀人就是犯重罪,会失去戒体,就像茶杯落地后摔成碎片,无法修补得完好如初。而犯轻戒的话,就像茶杯沾染了污垢,清洗之后还能继续使用。所以,犯了轻戒可通过忏悔弥补,这是对治犯戒的有效途径,所谓"忏悔得清净,忏悔得安乐"。一旦犯了重戒,则会失去戒体。




编辑|妙莲
责编|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