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十八——念等本空③

编辑:王华 日期:2019-05-15 15:21

 

《佛说四十二章经》

第十八章 念等本空
佛言:
吾法念无念念,
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
会者近尔,迷者远乎,
言语道断,非物所拘,
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

  我们如果能领悟会道,真谛自然会现前,而能透彻一切人事物的道理;反之,就像堕入一片浓雾中,将会离道越来越远,最后终至背道而行。
 
  听法是以耳闻、以音声入心,但不可执声为道;若执着在言语中,道就会离我们愈来愈远。真正的佛法,是无法用言语说得透彻的;因为佛法的道理很圆融,但是听在十个人的耳里,可能有十种不同的见解,因此不可执着于固定的说法方式。
 
  又如走钢索的人,虽然他告诉我们平衡的方法,但是说归说、听归听,我们还是没有办法立刻学会这项功夫;一定要下苦功夫熟悉方法并且时时苦练,之后走在钢索上即能去来自如。
 
  如是修行法门,念无所念念,行无所行行,言无所言言,修无所修修,远离一切分别意识,而生起的正念,远离四边八戏的见解,回归本来,自然本然,恒时安著法身觉性之中,一切言行皆无所著,如此能够领会者与法相融,内心真实感受到不著一法而不失觉知的状态,这时接近觉悟,接近法身实相。若是心有所著,执著对错、有无之相,如此心被相迷,远离觉道。



  清净本体本无一法,本无修与不修之念,亦无行与不行的思维,世间凡所有相、有修、有行、有得,都非自性本具,若有此念,仍处迷惑之中。
 
  佛所宣讲第一义谛,是当体即空,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任何语言文字都无法表达,当达此境界,再无言词,亦无法说。
 
  世间所有文字,都无法真实的且丝毫不差的描述出法身实相的境界,只不过都是相似的宣说,相似的比喻并引导,实为不得已而说。
 
  诸学道人,当应通过释迦世尊智慧语言阐释出远离一切戏论的道理,而去理解证悟。佛法宗旨,是超越了一切法与非法,超越了一切语言文字的,此境界不受任何物质与非物质的局限。世间万物,山河大地等一切色法都为物质世界,虚空为非物质,虚空及世界山河大地、六道众生都无法束缚法身实相,自性包容一切,却不著一切处,大到世界虚空,小到一微一尘,皆是自性中虚妄显现。凡夫见相著相,圣者于相离相,区别即在于此。



【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我们的本性自由自在,不受世间任何事物所局限;但若稍微沾上"有"、"无"的执着,结果就会有天壤之别。正如我们常说的学佛要闻、思、修,如果只是口中念佛,而不深思念佛谛理,与学佛的方向,就有"差之毫厘、失之须臾"的遗憾。所以,一点也不能有误差。
 
  唯有"念而无念"、不断地"行无行行",而且言语诚实,才能达到"言无言言",这样才是真修实学的人。
 
  释迦世尊,如上宣说,是令众生能够安著于自性之中,而修而行;应通达一切语言方便,不落戏论文字。若未能真实理解契悟、未能真实达到远离诸法而修持的境界,相差一丝一毫,即刻便与解脱之缘失之交臂。



  一切学人,当应了知,所有生起的妄念,当体即空,虚妄不实,因自性本体本无一法,本来空无,故可将一切妄念泯灭、尽除。远离一切观待、戏论之法,即是真如法身。如若与人宣讲,语言常落有无观待及戏论法中,此非言无言言,亦非智慧语言。
 
  行亦如此,若无法做到无任何过失之行,无法通达万法无碍而行,无法做到不著一切而行,如此之时当应谨言慎行。日常之中,应依照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而行持,方无过失。
 
  若欲达到真正的修无修修,当时时返观自心,不缘外境,勿令烦恼妄念恒生。若处处心缘外境,所有修持皆为轮回之业,若不缘一切,内心清净,远离诸境,一切修行皆为解脱功德。轮回与解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其结果大不相同。
 
  诸学道人,应善于勤加观察自心,令其时时不离觉性,方为真修道之人。(第十八章 完)





●每日一偈 |《佛说四十二章经》经序
●每日一偈 | 出家证果——识心达本
●每日一偈 | 出家证果——四真道行
●每日一偈  |  断欲绝求——悟无为法
●每日一偈  |  割爱去贪——去世资财
●每日一偈  |  善恶并明——十事为善
●每日一偈  |  转重令轻——顿息其心
●每日一偈  | 忍恶无瞋
●每日一偈  | 恶还本身
●每日一偈  |  尘唾自污
●每日一偈 | 施饭转胜②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十三——问道宿命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十四——请问善大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十五——请问力明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十六——舍爱得道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十七——明来暗谢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十八——念等本空①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十八——念等本空②

编辑 | 妙莲
责编 | 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