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一——心寂欲除

编辑:王华 日期:2019-06-05 15:55

 《佛说四十二章经》

第三十一章  心寂欲除

佛言:
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
佛谓之曰:
若断其阴,不如断心。
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
邪心不止,断阴何益?
佛为说偈:
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
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
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本章主旨在讲"心",申明要断欲须先断心,不断心而断阴是没有用的。
 
  佛陀为令众人,能够远离世间欲望,速成圣果,将能障碍禅定修行的一些主要方法为大众宣说。


 
【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

  有一位修行人,对自己时时生起淫欲的心念,感到非常痛苦。但他不知痛苦的源头在哪里,以为就在淫根,因此想要自断淫根。
 
  佛说,有人患有极重淫心无法停止,想要强迫自己断除淫行。佛告众人,若要断除淫行,不如先断淫心,心就如做工的工头一样,做工时工头若是停止不做,跟随的工人也都停止工作。若是淫心不能停止,只断行为有何益处?众生如果能将内心调服,妄想杂念也随之减少。



【佛谓之曰……,从者都息;】

  佛陀告诫弟子;要断淫根,不如断淫心。因为"心如功曹",功曹为汉代官名,主管一郡一切大小政务;心也一样,什么事都想,所以只要心的源头一断,就不会有身形的造作了。
 
  如同病人,生病需服药,药到才可病除。对于世间之人,怀有淫欲之心实属正常,因人类需要发展,众生因此而延续,若世上,人人内心都无一丝欲望,众生界也随之转为净土。
 
  但若寻求出离,趋向解脱,当断淫欲,淫心不断除,凡尘不可出,淫心炽盛,障碍觉性的复苏,影响内心的清净,心若不净,烦恼重重,与道背离。如水浑浊不净,月影无法显现,唯有清净之水,才可映现月影。众生心性清净的觉悟,亦是如此。



【邪心不止,断阴何益?】

  邪心若不断除,光断淫根又有什么用?因为痛苦是来自心无法停止淫念的苦,而非淫具本身;因此,要断淫根,不如断心。
 
  当时佛教大众,对贪爱色欲弟子,专修不净观,常观自己如同骷髅白骨,亦观别人亦如骷髅,反复修习得定,便不会生起任何不净之念。



 【佛为说偈……此偈是迦叶佛说。】

  这时,佛陀引用过去迦叶佛说过的偈语,进一步为弟子作解释——淫欲生于心意,而心意又从思想中产生。
 
  佛陀为令大众能够舍弃凡尘欲心,精进修法,而宣说一首偈颂。一切众生的颠倒妄想、爱欲烦恼都由心意识而生,意识之心生起了种种的贪婪、邪念,因此令自心欲望重重,不得清净,思想污浊,若思维中无不净念,意识心与思维心各得寂静。
 
  意识心即能分别外境,亦是支配五识之心;思维心有心与心所,心所即是心王,心王若无分别时,恒常寂静,若产生分别、思维,即刻被境染污,无法清净,内心散乱,若能安著正定,心常寂静。
 
  一切众生,无始以来,因欲爱故,而轮回生死,欲爱乃轮回之根本。佛陀常告大众,应修梵净行,远离世间尘垢,修法方可获益。
 
  佛又告众沙门说,此偈颂乃人寿二万岁时,贤劫第三尊佛,迦叶佛所说。



【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

  若能断除"作意"和"思想"这两种心,纵然再接触外境,也不会生起任何作用了。见一切色如镜中像,即是非色,观一切行如泡沫,即是非行,此为佛陀所教导的调心方法。
 
  如果内心欲望重重而念佛、拜佛,如此修法,很难令心清净,最终都无法解脱。意识心并非万物色法。当无任何杂念,显现本体清净,清净自性本无色法,亦无烦恼、欲望,此时无须行持任何法与非法,因行持一切法的目的是令心清净,心已清净,本来寂静,何须另修寂静之法。
 
  由此可见,心意活动的范围多么大啊!心若不调伏,便会使人造业、堕入恶道。反之,心若能为善,功德也很大!所以,要好好调伏自心,断除恶念、增长善念。
 
  佛法教化世人有所分别,这一章也是针对出家修行者而言,因为出家人修清净行,必须完全断淫;而在家居士,只要守不邪淫、不犯外色即可。
 
  有些在家居士亲近佛法后,以为不可犯淫戒、夫妻必须远离,但往往各执一端而造成婚姻不美满,使家庭失和,这是对佛法了解不透彻所致。
 
  学佛,必定要取中道,在家居士若能善加引导另一半,将家庭转为佛化家庭,夫妻同心同修,如此家庭就会圆满幸福。





●每日一偈 |《佛说四十二章经》经序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四——色欲障道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五——欲火烧身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六——天魔娆佛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七——无著得道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八——意马莫纵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九——正观敌色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欲火远离




编辑 | 妙莲
责编 | 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