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四——处中得道

编辑:王华 日期:2019-06-11 09:47

 

《佛说四十二章经》

第三十四章  处中得道

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
其声悲紧,思悔欲退。
佛问之曰:
"汝昔在家,曾为何业?"
对曰:"爱弹琴。"
佛言:"弦缓如何?"对曰:"不鸣矣。"
"弦急知何?"对曰:"声绝矣。"
"急缓得中如何?"对曰:"诸音普矣。"
 
佛言:沙门学道亦然。
心若调适,道可得矣。
于道若暴,暴即身疲。
其身若疲,意即生恼。
意若生恼,行即退矣。
其行既退,罪必加矣。
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



  这一章是佛陀为弟子开导学道的方法,学道一定要折衷,不要过急,也不要怠慢;如果心急反而会退步。所以,学道者一定要时时保持身心的平衡。



  佛在世时,僧团中有一位沙门因为学道心切,彻夜不休地读诵《迦叶佛道教经》;迦叶佛是释迦牟尼佛之前的古佛,将入涅槃时也留下一部《遗教经》。
 
  这位沙门一面诵、一面思考他的学道境界,深深觉得自己离《遗教经》中的境界还差很远。因此越读内心越悲切!以为自己的智慧无法接纳佛陀的教法,因而退失道心。佛陀知道沙门有这样的苦恼后,就安慰他,并问道:"你以前在家时,喜欢做什么事呢?"沙门回答:"爱弹琴。"佛问沙门:"琴弦如果太松了,弹出来的音会如何呢?"沙门说:"弦如果太松,就弹不出声音了。"佛陀再问:"弦如果调得很紧,又会如何呢?"沙门说:"弦如果调得太紧,弹太急时会断掉!"
 
  "既然太松弹不出声音,太紧又会断掉;那么,若琴弦调得松紧适中,弹出来的音又是如何?"
 
  沙门说:"弹出来的声音就会很美、很动听!"
 
  佛陀说:"学道就像弹琴一样,弦不可调得太松或太紧;同样道理,沙门若将身心调得适中,必可得道。"



  如果修行之时心念太重,太过急躁,精神高度紧张,久之导致身体疲劳过度,禅修念佛之时,声音过高、过重,会伤元气,导致身心不适,身体若是疲惫不堪,心中即生烦恼,若是心中烦恼不断,修行即刻退步、停滞不前,修行倒退,罪业必定产生。修行本是不造恶业、趋向解脱、获证觉道,但若停止不修,即刻造业。
 
  一切众生,不行解脱法时,必行世间轮回之法。譬如逆水行舟,一旦放弃前行,舟即后退,修行也是如此,不修解脱因,必造轮回业。又如磕头拜佛,初拜时,可拜一百、二百、三百、五百、一千、两千,慢慢增加,如果刚开始就拜两千,一两天或几天里还可坚持,时间一长,身体无法承受,腰酸背痛,立刻便会烦恼大增,拜佛竟会如此疲惫,遂即放弃修行。修道之人,若能内心清净安乐,不离觉道,即为不失解脱大道。
 
  有些人一发心,就舍身忘命地追求佛法;但是往往道还没有求得,身就毁灭了,或是中途道心退失。像这样,佛法永远追求不到,所以,在得道之前,一定要好好地调养身心;若能身轻心安,得道就不困难了。



【于道若暴,暴即身疲】
 
  这句经文就和"暴饮暴食"的道理一样。为了求道而不择时节,最后造成身体的不调和;像这样只会使身体更为疲劳。
 
  要知道,凡夫的习气很难在一朝一夕间去除。所以,如果过度追求,所招感的不但对道业无益,对身体也很不利。


 
【其身若疲,意即生恼】
 
  凡夫的身体一有病痛或者感到疲累,必定会觉得不耐烦,不仅智慧无法开启,反而增加烦恼。何况身体为了修道,一直拜呀拜的!只是诵经却不了解经中的意义,光是大声诵读,便认为可以开启智慧,那是不可能的。总而言之,像这种做法想开启智慧,是"舍本逐末"啊!

【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
 
  由于求道过急,心便无法平静;心愈不平静烦恼就愈多,烦恼愈多就会生起退心。若随着烦恼而造业,如此,罪业必然会加重。
 
  每个人都有烦恼,就连菩萨的心也有缘境,缘什么境呢?"菩萨所缘,缘苦众生",众生的一切苦境,就是菩萨心中时时刻刻所缘的境界;这种境界也是一种负担,所以说,心要完全没有烦恼,是很不容易的。
 
  学佛,就是学在这里,只要我们不把负担当烦恼,就能去除烦恼,则身心清净,轻安自在,道必不失矣!




●每日一偈 |《佛说四十二章经》经序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六——天魔娆佛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七——无著得道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八——意马莫纵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九——正观敌色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欲火远离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一——心寂欲除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二——我空怖灭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三——智明破魔




编辑 | 妙莲
责编 | 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