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六——展转获胜③

编辑:王华 日期:2019-06-14 17:10

 

《佛说四十二章经》

第三十六章展转获胜

佛言:
人离恶道,得为人难;
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
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
六根既具,生中国难。
既生中国,值佛世难。
既值佛世,遇道者难。
既得遇道,兴信心难。
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
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
 


  本章辗转明白地告诉我们:人生难得的事很多,而我们都得到了。因此,我们要好好把握因缘,不要失去良机。究竟有哪些事是难得的呢?

【既得遇道,兴信心难。】
 
  即使能够遇到大善知识,真正能够生起无伪信心更是很难,并非一遇即信,多是通过日常观察、解疑除惑、排除忧苦中慢慢生信,此时期的人类众生,多是我慢我见、根深蒂固,即使遇到圣者,亦无法做到尊重、虔诚信奉。故佛说即得遇道,生信心难。
 
  一般人大都是有所求而拜神求佛,这种不是由内心求智识所引发的信仰,并不是真正的信仰。
 
  学道最重要在于智信——从内心发出信仰,依循教理,进而升华自己的人格,这才是真正的智信。所以,佛陀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得道是从正确的信仰中得来的,这样才能长时间培养自己的善根。


 
【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
 
  既然有了正确的信仰,也体悟到佛法是人生的至理而起欢喜心,除了认真追求智识之外,还必须发菩提心、身体力行才行。
 
  有许多学者虽然深信佛法的奥妙,也很认真地研究,却只在文字上追求文字般若,只想知道文章和义理的分析,这也无法产生真正的信心!
 
  所以,我们除了要真诚用心去探究佛理外,还要发菩提心,也就是大道心:追随佛陀的足迹,脚踏实地去实行,真正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担起救世的事业,这才是真正发菩提心。不过,很少有人愿意脚踏实地负起如来家业,所以说"发菩提心难"。
 
  即使对大善知识能够生起无伪信心,但发菩提心难,虽能坚信不疑,但只求自利,却无利他之心。菩提心者,要发愿度化无边有情,并且日常,多以他人利益为第一,不顾自身得失,无缘大慈、不与他人计较,能够日日行持利他菩提行,实在是难。

【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
 
  纵然发了菩提心,但是要达到"无修无证"的境界却很难。"无修无证"即"无我相"的境界,人人佛性平等,学佛一定先要去除"我相",真修实学,才能逐步地进入无修无证的境界。




菩提心——有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

  愿菩提心者
  愿一切众生皆能成佛,此为愿心,有愿很好,关键要行。有很多人,发愿很大,但无实际行动,日常之中仍是处处以我为中心,忘失发心,发愿未能落实行动,多属空愿,此等之人,很难证悟圣义菩提心;

  行菩提心者
  当于日常之中,发愿常利他人,不计个人得失,并能真实行持,处处服务大众,无怨无悔。当能持之以恒,行持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达到一定量时,并另修无二慧,方可获证圣义菩提心;圣义菩提心即是法身、实相,此时才能达到无修无证。
 
  何为无修,无起心动念,无一法可修,不执著一切法与非法,此为最究竟、最圆满的修行,所说修行,假名而已。《金刚经》云:"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此即为无修无证。





●每日一偈 |《佛说四十二章经》经序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欲火远离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一——心寂欲除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二——我空怖灭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三——智明破魔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四——处中得道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五——垢净明存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六——展转获胜①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六——展转获胜②





编辑 | 妙莲
责编 | 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