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佛教的教团

编辑:王华 日期:2019-06-19 10:14

   在佛陀当时的印度,尤其在恒河流域一带,有着许多沙门团,是于各种不同的思想下,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出家人团体。当佛陀成道之后,有了自己的教义,依照佛陀的教义,作为实践依准的出家人,也日渐多了起来,这便是自成为一个佛教教团之开始。



  但是,佛陀的教团,虽以出家的沙门为中心,经常追随佛陀的,也以沙门为主,佛法教化的对象,却不限于出家人。佛陀倒是为了教化在家人而到处游历,并且教导他的出家弟子随缘教化,往往利用出外托钵的机会,接触俗人,应机施予佛法的宣化,故将托钵乞食视为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以之接引、化导与佛法有缘的人们,所以名为化缘。



  俗人皈依之后,绝大多数不会随佛出家,佛陀也不要求人人出家。因此,出家的沙门形成了教团,教团的外围便是众多的男女信徒;他们虽不直接参加教团的集体生活,却和教团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提起佛陀的教团,也不能忽视了在家身份的佛弟子们。

  将在家的男女信徒和出家的大小男女众分别起来,佛陀的教团之中,便有七类不同的身份了:



一 优婆塞

  汉译为清信士、近事男、近善男等,即是亲近三宝的在家弟子。

二 优婆夷

  汉译为清信女、近事女、近善女等,即是信仰佛法、近事三宝的在家女子。

三 沙弥

  汉译为息慈(息恶行慈)、求寂(勤求圆寂)等,即是依止比丘而住的出家少年。

四 沙弥尼

  即是依比丘尼而住的出家少女。

五 式叉摩尼

  汉译为学法女、学戒女,正学女等,即是女子在两年之间,修习特定的不淫、不盗、不杀、不虚诳语、不饮酒、不非时食的六法,而住于比丘尼的团体中者。此与沙弥尼所不同者,沙弥尼是未成熟的少女出家,一旦进入教团,便可肯定她的出家身份。式叉摩尼是已成熟的少妇或已不是处女的女子,须以两年的时间来观察她是否能够适应出家的生活。

六 比丘

  汉译为乞士、熏士、破烦恼等,即是二十岁以上受了比丘戒的出家男子。

七 比丘尼

  即是二十岁以上受了比丘尼戒的出家女子。

  依据佛教的惯例,以上七类的尊卑位次,是这样的: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波夷。总名之为佛陀座下的七众弟子,也即是构成佛教教团的全体信徒。


 
 
责编|妙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