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心动念有果报
买瓜讨水见乞丐
樵度蜜蜂三童愿
贫女一灯童升天
买瓜遭拒
有一天,梁武帝经过一个卖瓜的摊子,他看到这个卖瓜的老板在卖给两个同时来买瓜的人时,却有不同反应:对于东边来买瓜的人,老板不喜欢卖给他,还对他瞪白眼;对于西边来买瓜的人,老板就很高兴的卖给他。
梁武帝看到这样的情况,就问旁边的国师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位国师是位高僧,有神通,能看到他们过去的因缘。他就把三人的过去因缘告诉梁武帝。
原来这个卖瓜的人,在好几世前是个死刑犯,在官府抓他服刑砍头的时候,很多人围观着,其中有两个人,东边这个人心里想:"这个家伙,为非作歹,罪有应得,活该!"西边这个人心里想:"这个人好可怜,年纪轻轻就要被砍头,如果有机会让他重新来过,他有可能会改过向善。他的爸爸、妈妈也不会因为失去这个儿子而伤痛流泪。"
你起心动念,别以为没有人知道,但是心波却在当下就散发出去了;就如开灯,一按开关,灯就亮。所以起心动念,如果有爱心、有同情心,自有好的、善的报应。就如同西边这个人,起个善心的念头,自有善心的回报;东边这个人起了恶的念头,就有不顺遂的际遇。因果业报不可思议啊!
讨水被嫌
从前有两个人一起出去旅行。走啊,走啊,他们把自己所带的水都喝光了,口很渴,很想喝水,这时候就看见前面远远的地方有口井。这两个人就过去要向井水的主人讨水喝。其中有一个人向主人要水,主人不给水喝,另一个人向主人要水,主人却很高兴的给他喝。
有一天,他们遇见释迦牟尼佛,就请教佛陀:"为什么我们向那个人讨水喝时,却有这两种不同的待遇呢?"释迦牟尼佛就用神通看他们过去的因缘。
原来,那口井的主人在好几世前是只老鼠,当时不幸在路上被压死,正好这两个人分别都经过那里。其中一个人,看到这只老鼠被压死在路上,嫌牠好臭;但另一个人经过时,看到这只老鼠,觉得牠被车子压死在这里好可怜。就因为当时对这只老鼠的念头不同,而有今天不同的果报。
所以我们应该对人、对动物有同情心、爱心,并且帮助他们,如果没办法帮助他们,至少也要心存善念,希望他们平安、幸福、快乐,早日解脱成佛。
同忧异果
从前有三个人,一个是富翁,一个是穷人,一个是乞丐。这个富翁很富有,这个穷人是赚一天只够用一天,没赚就没有钱用。至于这个乞丐,没有能力赚钱,只能向人乞食过日。
有一天,这个富翁和这个穷人看到乞丐时,他们心中都在担忧。
富人心想:"如果乞丐向我伸手要钱,我如果给他,我的钱就减少了。"穷人担忧:"这个乞丐很可怜,而我又没有钱可以帮助他。"
结果他们死后,那位富人堕落恶鬼道,那位穷人上升天堂。就因为那位富人向来心存悭吝,不肯施舍;而那位穷人,常怀仁慈,很想布施,虽然只是小小的起心动念,果报却是大大不同。贫富二人,同样忧愁,果报迥异。
结缘易度
在佛陀时代,释迦牟尼佛常到各地去布教,感化大众来信佛。当佛陀来到一个村庄,这个村庄的人很铁齿,不相信世间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及"生死轮回"的道理,不接受佛陀及弟子们的教化。可是,佛陀知道有一个人可以感化这些人,就是目莲尊者。于是就请目莲尊者到这个村庄,果然如佛陀所言,全村庄就因目莲尊者的教化,全部都信佛了。
弟子们觉得奇怪,就问佛陀原因,佛陀说:"在好几世前,目莲尊者是个樵夫,在砍柴时不小心撞到蜜蜂窝,很多蜜蜂都惊飞了出来,很凶的要螫他。当时这个樵夫(目莲尊者)就跟那些蜜蜂说:"不可以!不可以!你们都有佛性,你们将来都会成佛。所以你们不可以生气,不可以螫人。如果我将来得道,就来度你们。"因为目莲尊者对这些蜜蜂发挥爱心及关怀的心,而且还发愿未来要度化他们,经过几世之后,目莲尊者得道了,这个村庄的人──也就是当时那些蜜蜂转世的,都如愿被度化。
三童发愿
很久很久以前,有佛出世,名叫一切度如来,旁边跟随着两位弟子。
当时有三个富家孩子,遇到佛陀们,深深受佛陀们慈悲的心肠、庄严的仪表、安详的举止所感动,就各用一颗宝珠供佛。
佛陀就问这三位小孩:"你们有什么愿望啊!"
一个孩子说:"我要像中央的佛。"
一个孩子说:"我要像佛右边的比丘。"
一个孩子说:"我要像佛左边的比丘。"
释迦牟尼佛说:"发愿像佛的就是我,发愿像左边比丘的就是舍利弗,发愿像右边比丘的就是目犍连。"因为三个愿不同,所以果报也不同。
所以我们现在有什么心愿,将来就会成为什么样的果报。因为如是因,如是果。
贫女一灯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国中,有一女人名曰难陀,贫穷孤独,乞丐自活。见诸国王臣民大小,各各供养佛及众僧,心自思惟:我之宿罪,生处贫贱,虽遭福田,无有种子,酸切感伤,深自咎悔,便行乞丐,以俟微供。竟日不休,唯得一钱,持诣油家,欲用买油。油家问曰:"一钱买油,少无所逮,用作何等?"难陀具以所怀语之,油主怜愍,增倍与油。
得已欢喜,足作一灯,担向精舍,奉上世尊,置于佛前众灯之中,自立誓愿:"我今贫穷,用是小灯,供养于佛,以此功德,令我来世得智慧照,灭除一切众生垢闇。"作是誓已,礼佛而去。乃至夜竟,诸灯尽灭,唯此独燃。是时目连,次当日直,察天已晓,收灯摒挡,见此一灯,独燃明好,膏炷未损,如新燃灯,心便生念:白日燃灯,无益时用,欲取灭之,暮规还燃。实时举手,扇灭此灯,灯焰如故,无有亏灭;复以衣扇,灯明不损。
佛见目连欲灭此灯,语目连曰:"今此灯者,非汝声闻所能倾动,正使汝注四大海水,以用灌之,随岚风吹,亦不能灭。所以尔者,此是广济,发大心人所施之物。"佛说是已,难陀女人,复来诣佛头面作礼。于时世尊,即授其记:汝于来世二阿僧祇百劫之中,当得作佛,名曰灯光,十号具足。于是难陀,得记欢喜,长跪白佛,求索出家。佛即听之,作比丘尼。
慧命阿难、目连,见贫女人得免苦厄出家受记,长跪合掌,前白佛言:"难陀女人,宿有何行,经尔许时,贫乞自活;复因何行,值佛出家,四辈钦仰,争求供养?"佛言阿难:"过去有佛,名曰迦叶,尔时世中,有居士妇,躬往请佛及比丘僧,然佛先已可一贫女,受其供养。此女已得阿那含道。时长者妇,自以财富,轻忽贫者,嫌佛世尊先受其请。便复言曰:『世尊云何不受我供,乃先应彼乞人请也?』以其恶言,轻忽贤圣,从是以来,五百世中,恒生贫贱乞丐之家。由其彼日供养如来及于众僧,敬心欢喜,今值佛世,出家受记,合国钦仰。"(《大正藏》第四册370页)
编辑 | 妙莲
责编 | 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