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处 | 三业清净礼敬的重要性

编辑:王华 日期:2019-07-02 18:37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 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品》偈颂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十方"包括一切处;"三世"包括一切时,指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人师子"指佛陀,一切如来。佛陀在人间示现为人相,可以叫"人师子"。一切处、一切时当中所示现的一切如来,这是我们恭敬礼敬的对境。
 
【我以清净身语意】

  清净身语意,指清净的身,清净的语,清净的意。恭敬顶礼时,身语意都要清净。心清净了,身和语才能清净,因为心是决定身和语的关键。
 
  意清净,主要说的是深信。对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有胜解信心,并且以觉悟或智慧的心态来净除身语意的污染。若是没有这样觉悟的境界,身语意上的这些染污是不会清净的。所以要有胜解信心。
 
  礼敬主要是对治傲慢心的。有恭敬之心,才能对治傲慢心。什么叫恭敬之心?就是了知诸佛如来无漏的功德,并且生起欢喜之心;同时发现自己的过失,并且有惭愧之心。
 
  顶礼的根本是恭敬心。若没有恭敬心,就没有真正的顶礼,没有真正的礼敬。顶礼是要对治傲慢心的。

【一切遍礼尽无余】
 
  一切时、一切处中都应该以恭敬心做顶礼。一切处、一切时中都觉察、发现自己的过患,并且心生惭愧;一切时、一切处中都能忆念佛的功德,并且心生欢喜,因为一切时、一切处中都有佛,都有佛的示现。



傲慢心的特点
 
  一是看不到对方的功德;二是发现不了自己的过患。有傲慢心的人,不会有任何进步,不会有任何成就。因为他发现不了对方的功德,也就无法能够对这些功德生起欢喜心,所以他学不到对方这些无漏的功德,也发现不了自己的过患。



所礼之境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每个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

  修学普贤行愿的人,所礼敬的对象无量无边。礼敬为贤,遍十方三世佛为普。



能礼之因
 
  【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

  能礼之因有二:一、普贤行愿力:不依行愿不能周遍故。即以普贤愿力见一切境皆是诸佛而为所缘;二、甚深信解力:这是自力,印持诸佛,遍于时处,如对目前。即以甚深信解的智慧决定印可,摄持如上佛境,令现在前,名为自力。



礼敬之相
 
  【悉以清净身语意,常修礼敬。】

  对于三世一切诸佛,悉以清净的身语意常修礼敬。(礼敬要点有二:一、以清净身语意,二、常修不间断。)
 
清净三业,简别染污业,即身无杀盗淫,口离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意不起贪嗔痴。我们是由染污业流转生死、堕入恶道,现在修成佛因,须凭净业。三业不清净,不能成就如来功德。



三业清净的必要性
 
  三业清净才能感通佛心。如水清月现,水浊月隐。水喻心,月喻佛,心净则佛现。《宝性论》云:犹如清净琉璃地,映现天主身影像,如是众生净心地,亦现能仁身影像。(如同清净琉璃地上能现天主身像,清净心地能现佛的色身。)
 
  三业恭敬也表佛有三种神通。佛有天眼通,能见我们的身,故应身恭敬;佛有天耳通,能闻我们的语,故应语恭敬;佛有他心通,能知我们的心,故应意恭敬。



为何要常修礼敬?
 
  佛是常恒、周遍的,何时没有、何处没有呢?一毛一尘中都有无尽佛身,所以应常修礼敬。以自性佛而言,"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所以常应内观,礼敬身内法身真佛。暂时不礼敬,落于染污中。
 
  【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
 
  以普贤行愿力与甚深信解力,在每尊佛的前面都顿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的身体,每一身体都周遍敬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的如来。



  【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直到虚空界穷尽了,我的礼敬才穷尽,以虚空界不可穷尽的缘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像这样,直到众生界穷尽了、众生的业穷尽了、众生的烦恼穷尽了,我的礼佛才有穷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穷尽的缘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疲"是疲倦,"厌"是厌足。)可见此处普贤礼敬愿是无尽愿,以下诸愿都是如此。圭峰大师说:"若不以普贤观行之力,如何能念念不断呢?愿智者审思此文,不应以生灭之心、取相之礼而为礼。"
 
  普贤行愿为称性行愿,若以生灭心取相,则不契本性,无法令普贤行周遍法界,念念不断。因为以生灭心取相,境界就狭隘有限量,不能周遍恒常。因此,应当以离生灭的智慧不住相而礼。


 
以上图片为云林志工团志工忏摩现场




编辑 | 妙莲
摄影 | 一叶
责编 | 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