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 | 苍天 苍天

编辑:王华 日期:2019-07-10 16:40

   大慈寰中禅师,参百丈,受心印,辞往南岳常乐寺,结茅于山顶。一日,南泉至。


  南泉问:"如何是庵中主?"
  师云:"苍天!苍天!"

  南泉问:"苍天且置,如何是庵中主?"
  师云:"会即便会,莫忉忉!"

  南泉拂袖而出。

  ——(《景德传灯录》九)


 
颂曰:
 
如何正是庵中主?问著哪能说向人。
杜口毗耶缘底事,原来无主亦无宾。


 
「本性苍天」
 
  如来藏,有空有二相,一切法之本体本来是「空」,所以「空」是我们自性的根本。诸法因缘而生,一切法的自性由空性而现起,在空体之间产生一切的自性真如性用,故空性是诸法现起最基本的。
 
  一切缘起法,离不开六大种性,空、识、地、水、火、风等六大。地水火风等四大,因缘造成你我之身躯,亦因缘造成宇宙中诸有相。在人而言,自性有见性、闻性、嗅性、味性、触觉性、心性等六。而「空」是不生灭法,空体虽然可以产生一切法,但是这个「空」永远都是空的。所以,这是不生灭的空体,不生灭的体可以产生「生灭」的法,但无留碍其空性。当然法起是因有「识大」之用,识大生用就有地、水、火、风等四相发动,如是成就人体、世间之有相。
 
  学佛法当先认识「本性」,「本性」具足空与不空二相,基本而言,此公案言「空」的本性,本性空有如苍天,了无一物,也可说是不着、不黏一物,是为「空」之本性。


 
  一日南泉至,问如何是庵中主?
  有一天南泉师来到杭州大慈山的道场时,问说:「如何是庵中主?」
  请教禅师问题,什么叫庵中主?庵中的主人是什么东西、是何物?庵中的主人,就是要讲这个本体空性。
 
  南泉者是马祖道一禅师之法嗣,即南泉普愿师,未悟道时参问寰中禅师,悟道后居住于南泉,所以称为南泉普愿禅师。南泉者位于安徽贵池,南泉普愿师于得法之后即居于此山,三十余年不下人寰。后应前池阳太守陆公巨、护军彭城刘公二人之请,乃下山举扬宗风,缁素云集,常随之众数百人。
 
  古德按语
  「识起迷情于何是庵中主,庵中主者即谓本来体性也。」
  修行人本不应乱动妄想,此时南泉欲要了解庵中主是何样,所以前来问寰中禅师。


 

  杭州大慈山寰中禅师云:「苍天,苍天。」

  古德按语
  「庵中主者,犹如虚空,了无一物,就是苍天。」

  寰中禅师就回答说:「苍天,苍天。」
  你问庵中主为何,我答你说有如苍天、苍天。直接了当地答其本体形象。
 
  寰中禅师(780~862)唐代高僧,河东蒲坂人,现山西蒲州人。俗姓卢,秉性聪敏,博古通今,年二十五岁应试中第。后入并州,童子寺出家,现今山西太原,尽览群经,深解精义,并往嵩山受具足戒,学习戒律。以心慕上乘佛法,复往百丈山,参礼百丈怀海禅师,得嗣其法。此后隐居于南岳常乐寺,时有谏议大夫崖公为师建立方丈。其地缺水,一夜有虎啸于其侧,次日即见地涌泉水,适足汲用,因名虎跑泉。后驻锡于杭州大慈山,四方归依参礼者众。
 
  会昌四年(844),值武宗毁灭佛教,师遂易服还俗。大中六年(852),师重行剃染,举扬宗风。咸通三年二月示寂,世寿八十三,法腊五十四。僖宗干符四年(877),追谥「性空大师」名号,塔名定慧。


 

  南泉云:「苍天且置,如何是庵中主?」
 
  南泉师还未悟禅机,就说:「苍天不要去讲它,什么才是庵中主人翁?」
  禅师虽然已经回答了,所谓庵中主跟苍天一样,这种层次的阐述应该是复杂的,但他直接讲明。
  这时南泉师还没开悟,没有锐利的智慧,所以他说:我在讲庵中主,禅师应该接下来回答庵中主是什么。结果禅师居然讲『苍天、苍天』,故要求禅师不要讲苍天,跟我讲明什么是庵中主?
 
  古德按语
  「未识禅机,师已明示,苍天、庵中主本是不二。」
  因禅师己经开示了,所谓庵中主者有如苍天,庵中主、苍天本是不二,是同样的东西,那时候的南泉师不认识,庵中主悟得如虚空、苍天一样,虚无一物却可不容纳一切物。

 

  禅师云:「会即便会,莫忉忉。」
  禅师就说重话了:「会即便会意得了,不要在那里唠唠叨叨。」
  开悟的人有般若智慧,其智慧是非常锐利的,你将东比西他也可以懂,你讲西就是西,他也可以懂,因为他的智慧是触类旁通。但是南泉师这时候还没开悟,所以他听不懂,禅师就跟他讲:我一讲,通就通,不通就不通,不要在那里唠唠叨叨的。
 
  古德按语
  「已开悟者,一触即融通;未开悟者,计度、推思,均无是处。」
  计度是计量、测度,推思是合理逻辑的思考,这都不是修禅的人应该去做的,禅宗标示率真直言,不能经思虑来悟自性。


 

  开悟与证悟有何不同。
  开悟是开启心扉,悟见自性与妄心,还有待修证,待心清净后就是证悟自性本空,因缘起法。要知道开悟到证悟还要好长的时间,严格讲起来,起码要一大阿僧祇劫才能证至八地菩萨位阶,另一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为果地佛。故证悟是证道,只是打开心扉,里面有菩提自性、有烦恼,所以只能讲开悟不能说是证悟。



  南泉拂袖而出。
南泉师拂袖而出去了,那时候的南泉师习气还很重,起码瞋、痴、慢、疑习气还很重,寰中禅师说:「会即便会,莫忉忉」,他一听不爽,身子一转就出去了。
 
  古德按语
  「莫说今日拂袖而去,他日亦有回头时。」
  现在还没有开悟,才有这种举止,以后真的开悟了,到那时候他还会回来感谢禅师。他没有智慧了知一切法,所以才会生气而出去。



  学佛首先要识得自己本有佛性。
  佛性无名无相,实不可识。虽不可识,亦非无有。若能回光返照,自得证知。云何证知?谓心境都空,能所双亡,于寂灭性中,了了长知,灵灵不昧者是也。但切不可认贼为子,认奴作郎。慎之慎之!





编辑|妙莲
责编|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