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 | 切忌从他觅①

编辑:王华 日期:2019-07-15 15:58

 

  禅宗青原、药山一脉发展到云岩昙晟,派生了曹洞一宗。曹洞开山的是洞山良价。



  洞山良价悟本禅师,云岩昙晟禅师之法嗣,俗姓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良介禅师幼时曾跟村里一位出家师父学习念诵《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当他念到"无眼耳鼻舌身意"这一句的时候,忽然生起大疑惑,他摸着自己的脸面说:"我明明有眼耳鼻舌等,为什么经上说没有呢?"

  小良介出语惊人,师父骇然,惊诧不已,知道他不是常人,便对他说:"我当不了你的老师了。"指点他前往诸暨五泄山投灵默禅师(马祖道一禅师之法嗣)落发。二十岁那年,良价去嵩山受了具足戒,就去南方行脚游方参学。



  良价禅师首先礼谒了南泉普愿禅师。良价禅师到达南泉的时候,正好赶上寺院为马祖道一的忌辰准备斋事。

  设斋过程中,南泉问在场的人:"明天就是马祖道一的忌辰,不知马祖还来否?"当时在场的南泉子嗣们,竟无一能答对得上来。

  良价见状,站出来说:"有伴就来。"
  南泉听了,就说:"这人虽是个后生,却值得雕琢。"
  良价闻言,并不买账,说:"和尚还是不要压良为贱吧!"

  说马祖"来",可指他显灵、下凡等而言;说马祖"不来"可指他摆脱生死轮回而言。这样南泉的"马祖来不来"就因为语言不明而难于回答。

  "祭祖如神在"。在大家恭而敬之地行"仁义道"中事时,南泉突然冒出这样一句话,也着实叫人惊诧。

  洞山回答的巧妙,就在于他给这句问话限定了某种条件,如果满足这种条件就能够产生这种情况。但这条件也是不确定、难以把捉的,所以洞山的回答和南泉的问话一样扑朔迷离。

  问的不明,答的不清,这也是机锋。南泉说洞山可堪雕琢,洞山的回答则表示,自有佛性,不须雕琢。



  洞山从南泉那里离开后,又到了沩山参访,见面就问沩山:"不久前听说南阳慧忠国师有‘无情说法’的话,不知其玄微何在?"

  沩山一听就说:"阇黎还记得吗"
  洞山答:"记得。"
  "那你给我说一遍看。"

  于是,洞山就把南阳慧总有关"无情说法"的内容又重述一遍。


 
 公案:无情说法
 
  僧问:"如何是古佛心?
  国师曰:"墙壁瓦砾是。"

  僧曰:"墙壁瓦砾,岂不是无情?"
  国师曰:"是。"

  僧曰:"还解说法否?"
  国师曰:"常说炽然,说无间歇。"

  僧曰:"某甲为甚么不闻?"
  国师曰:"汝自不闻,不可妨他闻者也。"

  僧曰:"未审甚么人得闻?"
  国师曰:"诸圣得闻。"

  僧曰:"和尚还闻否?"
  国师曰:"我不闻。"

  僧曰:"和尚既不闻,争知无情解说法?"
  国师曰:"赖我不闻,我若闻,即齐于诸圣,汝即不闻我说法也。"

  僧曰:"恁么则众生无分去也。"
  国师曰:"我为众生说,不为诸圣说。"

  僧曰:"众生闻后如何?"
  国师曰:"即非众生。"

  僧曰:"无情说法,据何典教?"
  国师曰:"灼然!言不该(具备)典,非君子之所谈。汝岂不见《华严经》云:刹说、众生说、三世一切说。"


 
  南阳国师的"无情说法"认为世界统一于佛心佛性,因此连墙壁瓦砾之物都在说法,而且从无停歇,俗人断除了六根的牵累束缚,生出智慧的根元时才能闻听和这些无声大法。

  洞山来到沩山这里开头就问这样的问题,与他早先自抚脸面问《心经》的"六根皆无"有关系。或者说,当年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洞山,他猜测到南阳忠国师的观点,或可解除他的疑难。



  良价禅师举说完毕,沩山禅师道:"我这里亦有,只是罕遇其人。"

  沩山的意思是说:"我这里也有一些,和南阳忠国师差不多,只是罕遇其人,从来没对人讲过。"

  洞山说:"某甲不明白,请师指示。"
  沩山便竖起拂子,说:"会吗?"
  洞山答:"不会,请和尚说。"

  "父母所生的嘴,终不能为你说呀!"沩山回答。我这张凡俗肉嘴,只能讲凡俗的语句,超拔的大法,怎么能向你表达呢?

  洞山就问:"那还有与和尚同时慕道并有所成就的人吗?"

  "有",沩山答。"此去澧陵攸县,石室相连,有云岩道人,若能拨草瞻风,必为子之所重。"沩山的意思是说:那位云岩道人,你若是能去拜访,必能为他所器重。

  良价禅师道:"不知道那个云岩道人到底怎么样?"

  "他曾问过老僧,"沩山回忆说:"学人要奉了师命离去,以后该怎么办?老僧当时对他说,必须绝渗漏(断除识心,消尽烦恼)才行。云岩道人说,能做到不违背师父旨意吗?我告诉他说:第一要紧的是不得向他人说,老僧我在沩山这里。"

  良价禅师于是辞别沩山禅师,径直前往礼谒云岩昙晟禅师。



  沩山在回忆当时情景时特意说出"不得向人说我在沩山这里。"这句话是十分耐人寻味的。"绝渗漏"如能做到忘师,就快差不多了。这又是何意呢?(待续)




编辑 | 妙莲
责编 | 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