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七 | 克期取证的神秘色彩

编辑:王华 日期:2019-12-19 15:36

   中国禅宗对于坐禅方法与时间等相关事项,也有很多规定。如《敕修百丈清规》卷五《大众章》"坐禅仪条"对坐禅方法记载非常详细。

  在禅林中,上堂以前于僧堂坐禅少时,称为"坐堂"。小参之前及每日晚参之前,于僧堂坐禅少时,称为"坐参"。定式坐禅之后再坐者,称为"再请禅"。得法的住持,为勉励大众而伴随大众的坐禅,称为"伴禅"或"陪禅"。

  对于坐禅的时间,一般讲究"四时坐禅",即一日之中四次定时坐禅。《永平清规·辨道法》,以黄昏(下午八时)、后夜(凌晨二时)、早晨(上午十时)、晡时(下午四时)之坐禅称为"四时坐禅"。

  北宋《禅苑清规》中并未记载有"四时坐禅"的说法。但是,为了能够集中精力,克期求证,修行者必须经常做限期的修行。在一定时期内,除了必要的饮食睡眠之外,专心致志地坐禅。通常大多以7日为单位,称为"禅七"。禅七的时间是以7天为一个七,有的达七七四十九天。

  "禅七"一般由方丈、首座,或杰出的云水僧主持,称为"主七"。禅七的目的是克期取证。对于一些没有亲身修行的人来说,禅的确有一种神秘色彩,好像禅修能赋予人某些"神力"。这是怎么回事?



  通过禅修,人可以对自己的身体、意念做到完全的控制。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历史上确有这样的事例。



  虚云老和尚,是近现代佛教史上最著名的禅宗高僧。他禅定的功夫很深,常常一打坐就是十天半个月,但出定后觉得只有几分钟。

  1951年春,112岁高龄的虚云遭逢"镇压反革命"运动,被拘禁于方丈室内,连番殴打至头面流血,肋骨断折。危急关头,老和尚闭目趺坐入定。老和尚苏醒后,他自己说:入定后神游兜率天宫内院,并不觉得疼痛。



  有一些深于禅定功夫者,有时偶入空定,或忽气住脉停,如大死者。实非死亡,乃定相耳。有时,旁人误以为修行者已死,便将他火化或埋葬,因此埋没了很多得道之人。



  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广钦法师在泉州清源山洞入定,一定就是几十天。山上的和尚不懂,准备把他抬出去烧了。恰好弘一法师也在山上,他及时阻止了众人,在广钦耳边敲引磬,引他出定。



  在古代的禅宗灯史上,这样的"奇迹"就更多了。比如,很多有修行的高僧都能准确地预见到自己的死亡时间,走得非常淡定。
 
  唐代的五台山有一个隐峰禅师,他知道自己将死,决心在金刚窟前展示自己的死法。

  他问众人:"古来的禅师,有结跏趺坐而逝的,有做吉祥卧而逝的,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站立而逝的?"有人答:"听说过。"
 
  他又问:"有没有听说过倒立着寂灭的?"人们答:"没见过。"
 
  于是,隐峰禅师倒立而化,身体像一座宝塔一样屹然不动。
 
  这些禅师,因为达到了彻底的超脱境界,所以能来去自如,了无牵挂。



  禅修到了一定的功夫,也可以做到对自己的人生完全的主宰,包括生死。和他们比起来,一般人的修行、打禅七,还只是练习基本功。




编辑 | 妙莲
责编 | 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