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法 唯心所生
一念觉 众生是佛
一念迷 佛是众生
禅七就是为了这成佛的一念
此心光明 更复何言
破本参,见法身;
破重关,证法身;
破牢关,透法身。
对于一个修行的僧人而言,行、住、坐、卧皆可修禅,但在四者之中,以坐姿最为适宜,故多云"坐禅"。以打坐来修习禅定的方法,略称"打坐"。
关于坐禅的方法,《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上指出,应该四时随时坐禅,有能够舒适的床坐,有柔软的坐垫,有安静的空闲处,有一起修行的善知识;另外,还需要无所求的好护法,能够提供饮食、医药等供养。这些,都是外在的条件,修行者自身应该善于观察自己的思想,能够调伏自己的身心等。此外,智者大师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等书中,对坐禅方法也颇多论述。日本、朝鲜佛教界,对于坐禅也都十分看重。
禅七就是修行者集中在禅堂,以七日为期,严格坐禅修行,克期取证。
释迦牟尼在成佛以前,曾在菩提树下打坐、冥思,发誓"不成正觉,不起此座"。在第七天凌晨,他看到启明星冉冉升起的时候,终于悟道了。后来的佛弟子就有了七日成佛的说法。
不过,一般出家人的功夫比不上佛陀,不大可能用七天时间就开悟。所以,打禅七通常是连打七个七,有的是七七四十九天。还有更长的,打十个、十二个。打禅七的目的,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禅堂被比喻成一个"选佛场"。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禅修好像很轻松、很洒脱。吃饭、喝茶、睡觉无不是禅,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禅宗大师,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顿悟的。为什么僧人还要保持这样一种严苛的修行方式?
禅七这种修行方式好比爬山。你爬到山顶的时候,就能看到山外的好景。但是在登顶之前,你要从山脚一步一步往上爬。禅修是渐修积累的过程,等你下足了功夫,登上山顶的一刹那,你就"顿悟"了。
历史上的确有很多大师顿悟的,但你没看到他们开悟前下的苦功。虚云老和尚19岁出家,开悟前在福建鼓山住山洞,拜了3年的万佛忏;又用4年时间做职事,就是做一些寺院里的杂活,培植福报;然后又在山洞里修了3年的禅定;在天台山学习了5年经教;用3年时间拜山——从浙江普陀山三步一拜,到五台山;在九华山学教3年;在终南山住山2年;行脚2年等等。行脚,类似于现在的徒步旅行,但他是一个人步行,什么都不带。每日托钵乞食,晚上就在树下打坐。2年时间,走遍了四川、西藏、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地。
有这样的修行基础,虚云老和尚56岁在扬州高旻寺打禅七时,开悟了。禅七进行到第八个七的时候,有一天禅堂里行茶水,开水不小心溅到他的手,茶杯掉到了地上——咚地一声,就开悟了。这就好比苏东坡讲的"厚积而薄发"。
来果老和尚说:一切法门,证法身,就到了极顶的工夫;唯有透过法身,才是宗门下的事。
编辑 | 妙莲
责编 | 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