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 涅槃是学佛修行最后的归趣

编辑:王华 日期:2020-03-09 10:26

斌宗法师

   农历二月十五,是释迦牟尼佛涅槃日。释尊于周昭王二十四年降生,一生示现,于周穆王五十二年,世寿八十岁时,示现身疾,在娑罗林中双树之间吉祥而卧,入般涅槃。

  经云:二月十五日临涅槃时,佛大音普告,声至有顶;面门放光,遍照三千,六趣遇光罪垢消除;众生悲鸣,大地山海皆悉震动。

  修学佛法最后的归趣在求证涅槃,那么学佛修行的人,应当彻底明白它,不可轻易忽略它。那么,涅槃到底是个什么呢?



印度阿旃陀石窟第26窟,佛陀涅槃像。

  一、涅槃的殊胜含义

  涅槃是梵语,正音为波利匿缚男,旧云涅槃,今顺古亦云涅槃。又名泥洹,或云涅槃那,皆音之讹略,或楚夏不同。旧译为灭度,或云寂灭、无为、解脱、安乐、不生不灭等,名虽异其义则同。今单举灭度和寂灭二义释之:灭度,即"灭"除烦恼,"度"脱生死的意思。寂灭,寂谓理性"寂"静,灭谓烦恼"灭"除。亦可说,证得"寂"静之体性,自然烦恼"灭"除;烦恼灭除,自然证得寂静体性。"智论"云:涅名为出,槃名为趣,谓永出诸趣生死,则亦可译为出趣也。

  若据新译——玄奘法师则译为"圆寂",此义比较来得完善,因为寂灭、灭度、解脱等译,不过仅约断德方面,言断灭生死烦恼。圆寂则统明智断二德。今略释之:
 
具足一切福德智慧叫做"圆";
永离一切烦恼生死叫做"寂"。

  简单的说:即德无不"圆",患无不"寂"。详细的说:即福慧二严做到圆满无缺(圆),三惑烦恼彻底清除,二种生死完全度脱(寂),永远不再被烦恼生死所困扰,回复"圆"明"寂"照的本有心体,而获到一种纯善纯美的庄严解脱。这就是涅槃的境界——圆寂。圆约进善方面言(成就一切福德);寂约灭恶方面言(断惑灭苦)。据此研究起来,圆寂似乎大乘无为的涅槃,寂静、灭度等为小乘涅槃。

  要之,圆寂也就是指得"圆明寂照之真心"。因为它——真心——本具一切功德(圆),永离一切烦恼(寂)故。成佛即证此真心,故涅槃并非诸佛的专有品,不过凡夫一向为梦想所蒙昧,因此不能证得。所谓迷则颠倒梦想,悟则究竟涅槃。

  当知梦想,根本是由本觉真心而起的,我人如能灭一分梦想,即证一分真觉(如镜子去一分尘埃,即现一分光明),乃至全灭全证。至此则一切功德无不复归"圆"满,一切烦恼生死无不毕竟空"寂",是证到大乘究竟涅槃的境界。


 
佛陀涅槃处——印度拘尸那迦

  二、涅槃的种类

  现在再来把它的种类介绍一下:涅槃有二种,一、有余;二、无余。要详细明白,先分三段来讲。

  (一)就小乘方面:
  证得阿罗汉果,对于招感生死业因的见思惑,虽已断尽而更不生起,但尚有前业所招的生死果报身未灭(生命体犹存),叫做有余涅槃(尚有余此有漏依身的生死苦果可灭故)。若连以前烦恼业所受之身亦灭,更不随业受生死,叫做无余涅槃(无余外生死苦果可灭故)。换言之:不但招感生死之本的心理上之烦恼业惑已经解脱,即众苦所聚的生理上之现实生命体亦同称解脱,此为无余涅槃。以上为小乘的有余、无余涅槃(此有余、无余同为一体,因同断见思,同证真理。其不同处,唯在有漏依身上灭,未灭上分)。

  (二)就大乘方面:
  若变易生死因尽为有余涅槃,变易的果尽为无余涅槃。此为大乘的有余、无余涅槃。

  (三)就大小相对言:
  小乘所证涅槃为"有余",因为它仅断见思烦恼,灭分段生死而已,尚"有"其"余"的尘沙、无明烦恼未断,变易生死未了,故曰有余。至于大乘所证的涅槃,则为"无余",因为它是三惑全断,二种生死永灭,再"无"其"余"的烦恼可断,生死可了,故曰无余。此为大小相对的有余、无余涅槃。


 

佛陀涅磐地---- Mahaparinirvana寺于1927年在遗址上重建。寺内供奉着公元5世纪的卧佛(1876年出土)。
  
  又近代的学者说:果报身未灭为有余(虽惑断而身尚在)待果报身灭时,始称为无余的涅槃。更对于小乘和大乘涅槃的分解,详细可再分为三点说明:

  1、小乘灭生死而涅槃,大乘达生死即涅槃,这叫做本性寂灭非寂灭异,此其一也。

  2、小乘唯断界内见思,大乘并断界外(三界外)尘沙、无明,这叫做界内界外断惑异,此其二也。

  3、小乘无身无智,未彻证法身般若之德;大乘则身知具足,众德圆备,这叫做众德具不具异,此其三也。引一段经文补释这众德具不具的道理,使读者易懂。

  《法华玄赞》云
  一、"真如之体灵明妙觉,名为般若";彼为觉性故也。小乘之涅槃体非觉性,故不名般若。

  二、真如之体出所知障,名为"法身";彼为一切功德法所依故。小乘之涅槃非为功德法所依,故不名法身。
  三、真如之体众苦都尽,名为"解脱";彼离分段变易故。小乘之涅槃唯离分段,未脱变易,故非圆满解脱。


 
印度拘尸那迦佛陀荼毗塔 现在这座塔只剩下半边

  据上所说,小乘涅槃所断的是见思烦恼,所灭的是分段生死,所证的是偏空真理,所以它的生死因便是见思烦恼,它的生死果即指有漏依身(为有漏烦恼感受生死所依之身)。大乘涅槃,所断的是尘沙、无明烦恼,所灭的是变易生死,所证的是中道实相理。此则以尘沙、无明为变易生死因,空及二边之法相为变易生死果。

  二乘人灭分段生死,不受后有而入涅槃。大乘菩萨及佛虽变易生死,息妄归真,而证无余涅槃。或云:"佛息应身之化,归于真身之本"谓之无余涅槃。

  总之,二乘所证涅槃,它的本体是见思烦恼永寂,偏空真谛理显现。菩萨所证涅槃,它的本体是尘沙烦恼永寂,但中俗谛理显现。佛所证的涅槃,它的本体是无明烦恼永寂,实相中谛理显现。


 
 
 

这尊佛陀涅槃佛像的塑造艺术有点神奇,从不同的角度竟能看出不同的表情,并且都是栩栩如生。从顶上往下看,是很慈祥法喜的样子;从脚下往上看,是非常严肃的表情;从中间的前方看则是充满了忧伤和无可奈何的样子。其实在佛的世界里永远散发出智慧安祥的喜悦。

  小乘虽然不算圆满解脱,可是它已能了脱分段生死,因此,亦得称为涅槃——小涅槃;三德中仅具解脱一分。至于大乘所证的涅槃,可就不同了,它是圆断烦恼、圆满解脱、圆证三身、圆获三智;那法身、般若、解脱三德具备,常乐我净的四德不缺。

  此外还有性净涅槃、无住涅槃,合前有余、无余为四种涅槃。
  有余、无余是三乘共证,凡夫无分;性净涅槃是凡圣同具;无住涅槃是佛果独证。今略说明之。

  "性净涅槃"
  谓诸法自体,性本空寂,不假他修,法法平等,圣凡不二的理性。

  "无住涅槃"
  是说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因为它是福慧圆满,更无所求。体虽如如而能不变随缘;用虽生灭而能随缘不变。又以大悲故不住涅槃(不忍坐视沉溺生死的众生而不救);以大智故不住生死(不被无明所迷,业力所转),故云无住。



斯里兰卡波隆纳普沃岩石寺卧佛


  结束语
  如上所明,涅槃是学佛修行最后的归趣,不消说它当然是个无法估价的圣果。世有一班不懂教义的人,竟以涅槃认为是死的别名,这是根本错误的!要知道,涅槃,乃诸佛圣者所证的圣果。

 
印度马朱拉博物馆中收藏许多秣菟罗风格佛像,均以赤砂岩雕成,厚重凝炼。这尊手势呈施无畏印(Abhaya-mudra)的佛像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但如今的印度已少有人能领会其中意涵。



编辑 | 妙莲
责编 | 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