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处 | 初于闻中 入流亡所④

编辑:王华 日期:2020-03-20 23:00

 

  观世音菩萨是以能观之智,来观所观之境。能观之智是自性智慧,所观之境是众生的音声。是苦是乐,是悲是愁,包括种种声音。我们学习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祈愿观世音菩萨慈悲护佑一切众生永离苦痛,长得安乐。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二十五
(原文)

  入者。旋反也。流有二意。一。流谓法流。即闻性也。入流者。旋转闻声之闻。反闻自性也。二。流者。注也。顺闻奔声外注。谓之出流。反闻照性内注。谓之入流。二释俱通。此亦须是一念不生。回光反照。专注以闻自性。令前妙境湛然常明。不得一息间断。即宗下所谓绵密功夫也。
                           ——明·交光大师




  入者。旋反也。
  "入流亡所",才是功夫。"入"的意思是"旋反",旋是180度大转弯,调转方向称为"旋",反同"返",也是完全转变方向的意思。
  比如我们的耳识的特点是追着声音跑,那么以闻中起修的时候,就要拉回来,不随声音跑,反而时时安住于闻中。这就是随声尘时时"入""闻中"的功夫,如果入不到"闻中"去,那自性就又随着声尘跑掉了,修多少劫都无法见性。

  "流"是什么呢?流有二意。一。流谓法流。即闻性也。入流者。旋转闻声之闻。反闻自性也。二。流者。注也。顺闻奔声外注。谓之出流。反闻照性内注。谓之入流。二释俱通。

  "流"有两种意思。
  第一是"法流",也就是"闻性"。所以入流的意思就是"把识别声音的能力转过来,去识别自性",这叫返闻自性。

  第二是"注",泛滥为"注",所以说"顺闻奔声外注,谓之出流。"

  顺闻奔声外注,谓之出流。
  自性跟着声音向外四处驰逐,或者说自性向外流,就叫"出流",那么返闻自性就叫作"入流"。这两个解释都可以,都符合经义。

  此亦须是一念不生。回光反照。专注以闻自性。
  这种入流的功夫,不管怎么解释,都是让我们抛却前尘,返闻自性的。

  令前妙境湛然常明。不得一息间断。即宗下所谓绵密功夫也。
  一直要做到一念不生的妙境就在眼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毫无走失,这叫湛然常明,不能有一丝的间断,这就是禅宗所谓的绵密功夫。

  如果打坐时可以,座下又散乱了,或者是清醒时可以,一睡觉又颠倒地去随声音流转了,那就都不算功夫到家。

  【入流亡所】
  入流是入流照自性,不向外驰求,心光时常内注。出流是攀缘外尘。攀缘外面声尘,便是生死轮回结缚。不要跟声尘跑,而是收拾身心,回光返照,反闻闻自性,入圣人之法性流。忘却外边声尘,没有动相,就解除第一个动尘之结,叫做入流亡所。亡即解脱,所是声尘。

  到这里,交光大师基本上把观照的智慧和功夫都解释完毕了,于是便有修行人提问。下期介绍交光大师回答修行学人问题的部分。(待续)




编辑 | 妙莲
责编 | 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