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也称为数珠、珠数、诵珠、咒珠、佛珠。一般指用线将一定数目的珠粒贯串,作为称名念佛,或持咒时,用来记数摄心的随身法具。数珠是极具佛 教特色的修行工具,是中国佛教物质文化的重要象征。
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所有语种的佛教文献中,最早记录数珠,并且能够确认年代的第一部佛经,是东晋时翻译的《佛说木槵子经》。在此之后的很多经文中,也都有关于数珠的记录。在这些相关文本中也提到了在 制作时每串数珠的颗数,应该由 108 颗、54 颗、27 颗等, 具有特殊规定的颗数组成。同时,由菩提子、稀有金属、水晶宝石等不同材质制作的数珠,也都各自具有不同 的使用效果与功德意义。作为重要的修行道具,制作与使用数珠,也都有相对完备与严格的仪轨规定。
佛教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广泛的宗教信仰之一。佛教的核心概念是佛、法、僧三宝,即信仰、思想、制度等三大要素。同时,佛教也包括了从佛陀以来的各种教义教理,宗教修习解脱之道,以及共同的宗教信仰与生活方式。公元1世纪佛教从印度进入中国。与此同时伴随新的教义与信仰概念远道而来的,还有诸如建筑、佛像、僧衣、数珠、经书装帧等一系列具有鲜明宗教特征的物品。正因如此,佛教教义与仪则, 本身便赋予了数珠丰富的意义。
一、关于数珠一词的翻译
根据目前已知的佛教文献记载,"数珠"的梵文为pasaka-mala,译作"钵塞莫"。如在《牟尼曼陀罗咒经》中提到 :其上作佛,于佛左边画作金刚。右手把杵,左手执钺斧。于佛右边画摩尼拔折唎菩萨,种种璎珞庄严。其身一手持如意珠,一手把钵塞莫,云数珠。四角之位画四天王。
此外,在其他一些典籍中,尤其是对佛教器物作出介绍的典籍中,关于数珠条目,也都不断明确这一说法 :"牟尼曼陀罗经云 :梵语钵塞莫,梁云数珠,系念修业之具也。"《楞严经精解评林·译经便览》中解释到 :铃塞莫,数珠也。这里的"铃塞莫"应该为"钵塞莫"的误写。
数珠的梵文除了"钵莫塞"以外,还有一个梵文,"阿唎吒迦"。这种说法见于宋代法云编纂的《翻译名词集》和清代弘赞编纂的《沙门日用》:"梵语,钵塞莫,或云阿唎吒迦(二合),此言数珠也。"
在历代佛教典籍中,数珠、佛珠、念珠等词均有 出现,把"钵塞莫"翻译成数珠或佛珠、念珠,也成 为了佛经翻译者与文本作者们的共识。但"钵塞莫" 一词,也曾直接在文本中出现过。如明代元贤《继灯录》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清远怀渭禅师时说 :"洪武初年主净慈,应诏入京,回退居钱塘之梁渚。八年十二月,召门弟子嘱咐事,怡然而寂,是月之十六日也。荼毗有不坏者三:曰齿牙,曰钵塞莫, 曰室利罗。塔于梁渚。"
在宋濂著、云栖袾宏辑《护法录·净慈禅师竹庵渭公白塔碑铭》与《继灯录》的记载基本吻合,只是 "钵塞莫"的"钵"字在碑文中写成了"缽"。但这个字的含义与读音都与"钵"完全一致。
二、最早关于数珠的佛经
根据目前对数珠起源的研究,学界已经达成了一种共识,即《佛说木槵子经》。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所有语种的佛教文献中,最早记录数珠,并且能够明确年代的第一部佛经。根据柯嘉豪的观点,该经是在东晋时,依印度原本翻译成汉文的。柯嘉豪在现存最早的佛教目书《出三藏记集》中没有发现这部经。但在公元594年成书的《众经目录》的卷三中, 发现了"木槵子经一卷",并且紧接着"锡杖经一卷",说明此处的《木槵子经》,所指的应该就是这部以介 绍数珠为主要内容的《佛说木槵子经》。同时,唐道世法师于668年所撰《法苑珠林》也记载了诸如《木槵子经》云,"时有难国王,名波琉璃"等内容。因此,我们可以知道,这部经的成书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六世纪。公元6世纪以后,该经开始广泛地进入了中国佛教信众的视野当中。
《佛说木槵子经》的内容是,一位叫波琉璃的国王,因为自己的国家强盗横行、粮价失控、疾病肆虐、人民困苦,所以派遣使者来向佛祖求助。波琉璃国王说自己每天都被这些问题所困扰,无法继续修行,所以希望佛祖能"赐我要法,使我日夜易得修行, 未来世中远离众苦"。
于是佛祖对国王说 :"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 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一木槵子,如是渐次度木槵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若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者,舍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乐行。若复能满一百万遍者, 当得断除百八结业,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断烦恼根,获无上果。"
可见,数珠最早由在家众修行使用。同时,经中明确提到了使用数珠修行的两个效果 :其一是灭烦恼障和报障 ;其二是如能称佛号百万遍,去世以后可以得生第三焰天,甚至可以永断烦恼根,获无上果。这段内容再次强调了诵颂三宝之名,可以得到诸般好处, 往生极乐,修得无上正果。同时,诵三宝名的遍数不同, 得到的回报也是有差别的,数珠正是计算诵佛名号遍 数的计数工具。总之,持珠诵佛,多多益善。这部经文的内容,颇具净土宗"唯专念佛……速成无上菩提" 的思想特色。
【待续】
撰文|张浩然
摄影|一叶
责编|妙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