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 | 慈悲待人 智慧做事

编辑:王华 日期:2020-04-14 14:31

 

  我们生活中对别人非常友善,可是最后换来的是个别人对你的恶,我们该如何思维?


  是不是就不用管对方如何,自己就是慈悲对待一切就好,不去管别人的恶。还有,别人对你恶,你不起嗔心,你还是一样慈悲。恶人是帮你消除罪业来了,善人是我的师,恶人是我的资,我们这样认识对不对呢?



  佛教注重因果,有因必有果。人生在世,无论遇到的是善缘或是恶缘,都是自身的因缘感招。

  我们都喜欢善缘,不喜欢恶缘。善缘带给我们的是快乐、开心;恶缘带给我们的是痛苦与烦恼。从因果上讲,快乐与痛苦都是与自身的业力有关。自己想要善缘围绕,就要发菩提心,多种下菩提的种子,多结善缘,多帮助别人。

  在人的一生中,自己不可能全遇上的善缘。如遇恶缘,最主要的是要平常心对待。当恶缘来临时,在调节自己心态的同时,是要想尽办法去化解,而不是以恶对恶。



  智慧做事,慈悲待人,这是修行人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人生态度。遇到恶缘,首先应以一颗包容宽大的心胸去面对,然后才是以智慧之眼去分辨。绝不能一遇到恶缘,心中便生起无边嗔火,以嗔对嗔,带来的是无量苦果。嗔火生起,烧尽自己的智慧与功德。在嗔火牵引下,付诸的行动皆是莽撞无知,得到的结果一定是事与愿违。

  在菩萨眼中,一切众生皆平等。善缘来了自然欢喜,恶缘来了,明白是自身的业力故。要把恶缘当成自己修行路上的逆上缘。遇此恶缘,除了帮自己消业外,也是帮助自己历练身心,增长智慧。

  虽然我们自身还达不到菩萨的境地,但可以学,一步步向前走,菩萨也是从凡夫开始修行,一点一滴积累得来的。菩萨不是天生就存在,是经过无量劫的精进修学,方能成就菩萨。



  遇到恶缘,自己有时确实解决不了,以默摈处之。当然,有时如果一味的忍让,退却,也会增长恶缘。遇到恶缘时,慈悲心待之是基础,智慧之眼对之是办法。

  佛教是一种催人积极向上,追求完满的思想和人格品德的精神动力,是驱散心智愚暗,点燃智慧明灯的火炬。



  皈依佛教,是追求佛陀的高尚完满的精神境界,学习佛陀自省自悟,自我净化,自我完善,智慧洞察万物,慈悲方便利益众生的难能可贵的精神;我们学习佛陀的出污泥不染,宽厚仁慈,光明磊落,无私无我,无贪无嗔,平易近人,心胸广如虚空的人格品德。
  
  学佛就是学习佛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思想品德,阅读佛经不能光念不做,要按佛经中指示的方法积德行善,学一点,做一点,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慈悲待人,智慧做事,是学佛的原则。

  通过学佛,学习佛陀的慈悲与智慧是最主要的。佛说:人只要有大慈大悲心,就是肉身菩萨。人如果有这样一颗慈悲心,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慈悲待人,智慧做事",这是佛教的原则。

  在家的人学佛应以修慈悲心,修善德为主,至于念佛、坐禅,不需要生搬硬套,可以按照本人的实际情况决定,贯彻佛教的方便原则,家中设不设佛堂,拜不拜佛,不必一律强求。最主要的是要心中有佛,心中有法,心中向道,以佛陀为榜样,以佛法为准则。



编辑 | 妙莲
责编|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