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语
心即是法法即是心
十方三世诸佛,
皆是了心成佛。
心即是法,法即是心。
——摘自永明大师《心赋注》
参禅的先决条件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的先决条件。我们既然知道了,那末,如何才能做到呢?
首先,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络索。其次,则以理除事,了知自性,本来清净,烦恼菩提,生死涅槃,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梦幻泡影,我此四大色身,与山河大地,在自性中,如海中的浮沤一样,随起随灭,无碍本体。不应随一切幻事的生住异灭而起欣厌取舍,通身放下,如死人一样,自然根尘识心消落,贪嗔癡爱泯灭,所有这身子的痛痒、苦乐、饥寒、饱暖、荣辱、生死、祸福、吉凶、毁誉、得丧、安危险夷,一概置之度外,这样才算放下。一放下,一切放下,永永放下,叫作万缘放下。
万缘放下了,妄想自消,分别不起,执着远离,至此一念不生,自性光明,全体显露。至是参禅的条件具备了,再用功真参实究,明心见性才有分。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这两句话如果不做到,参禅不但是说没有成功,就是入门都不可能。万缘缠绕,念念生灭,你还谈得上参禅吗?
——虚云老和尚开示
心生万法
在朝鲜历史上出现了一位有名的禅师,名叫元晓(617-686)。元晓出家后,仰慕玄奘大师,发心和好朋友义湘禅师前往中国唐朝学习佛教。
路上,元晓与义湘走了很长的一段路,因为急着赶路,错过了村庄,只好在黑暗的树林中,住上一宿。当时是夏天,两个人吃着干粮,干粮噎在喉咙里,渴得难受。同时他们随身带着的水囊里,已经没有一滴水了。元晓想起刚刚路过了一个竹林,竹林边有一片湿湿的反光,还有青蛙的叫声。他估计竹林的附近一定有水,就起身去找水。
当时天色很暗,看得不是清楚。顺着青蛙的叫声,他果然发现有一池清水。他的手在无意间碰到了一个葫芦瓢。他就用这个瓢来舀水,咕咚咕咚喝了一通,觉得那水非常清凉甜美。
他要和好朋友分享,用水囊盛满了水,带回去给义湘喝。义湘也是一口气把水喝了个精光,赞叹说:想不到这穷乡僻壤,还有这么好喝的水!第二天清晨醒来后,两个人决定到昨天的那个水池边痛快地洗把脸,再盛上水,好赶路。
等他们来到水池边,两个人突然看到,水池的里面,有一具骷髅躺在那里。昨天晚上喝水用的那个东西,也不是什么葫芦瓢,而是一个死人的头盖骨!看到这个样子,两个人当场就翻肠倒肚,吐了起来。在那个瞬间,元晓突然想起《大乘起信论》中的两句话:
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这两句话他以前也曾经读过,当时并没有太深的感觉。而在这个时候,元晓算是深刻地领会了。原来,池水还是原来的池水,并没有改变什么,改变的是自己的心。自己认为它是干净的,喝起来就甜丝丝的;自己认为它是脏的,立即就会呕吐起来。
两人呕吐了一通后,继续赶路。不多久,他们遇上了暴雨,两人跌跌撞撞地跑,找躲雨的地方。后来发现路边有着一个圆墩墩的大土龛,像是山里人烧窑的窑洞。两人慌忙间冲了进去。虽然感到这个窑洞很破旧,洞的入口缠着很多蜘蛛网,但狂风暴雨里,能找到一个地方躲雨,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那天晚上,他们舒舒坦坦地地睡了一夜。第二天天亮的时候,他们又吃了一惊,他们发现原来这个地方根本不是窑洞,而是一个塞满了白骨的巨大的古坟。他们顿时感到恐怖阴森,想离开这里。但是狂风骤雨,就是不停,他们实在没法离开,只好留在这个大坟里,在这里又住了一晚。这天晚上,他们就不像前一天晚上那样睡得安稳了。他们总是觉得鬼声凄厉,眼前出现了无数的幻影,到处是鬼哭狼嚎。俩人在辗转不安中熬过了一个晚上。
第三天,当阳光照进古坟中的时候,元晓彻底领悟到了"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的道理:外在的境界并没有变,改变的是自己的心灵。心中坦荡,就睡得香甜;心中不安,就辗转难眠。
经历了这两件事以后,元晓豁然开悟。他已经领悟到了禅学的精髓要义,悟出了人生的秘密了。他后来终于成为朝鲜佛教史上的一位开创性的人物。
人之心,常养清净,就可圆满。清净之心,得养于真理、善道。为什么这样说呢?因心被真理之涤洗,自会清净。如心能经常念于善,自可安然明净。人心不可居念於恶,或居念於欲利,因此污浊本性、本心之祸源,不只无法求得平静,更难达到圆满真道。
编辑 | 妙莲
摄影|一叶等
责编|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