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的迷人风采——提起向上 直下顿了(十二)

编辑:西行者 日期:2020-05-31 09:30

640.jpeg


  佛陀为一大事因缘出生于世,不为别的,只为让您悟入佛之知见。祖师只为告诉您:人人脚跟下,自有一段辉天鉴地、亘古亘今的大事因缘,唯是一心不思议,此外更无一法可得。


640-1.jpeg

  唯论“这个”


  药山祖师一上堂就把要害节点和盘托出。他指出:“我今为你说这个语,显无语的,他那个,本来无耳目等貌。”


  道不可言,因言显道,关键是要透过文字语言的标月指去体证那个本来面目。


  禅师常喜欢用“这个”、“那个”、“此事”等通俗隐语来指代本来面目,希望学人超脱那些美妙名相,忘却文字知解,直探心源。


  禅宗从上以来,只论这个,不论别个;

  祖师直指人心,只指这个,不指别个;

  学人真参实究,只究这个,不究别个;

  禅者一朝顿悟,只悟这个,不悟别个。


  临济祖师与德山祖师可以说是祖师禅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典型代表:


  一个喝似雷奔,一个棒如雨下,

  剿绝情识,不容拟议,

  电掣星驰,神机迅捷。


  与此同时,祖师难得留下一言半语,也无不是直指一心不思议,也无不是要人识取本来面目,也无不是唯论见性不论其余。


  试看临济祖师掏心掏肺的段段开示,自然明白祖师的真实用意。那种切切之言、谆谆之语,让人深感祖师恨不得把“它”指出来、拎出来给您看,省得瞎驴不相信!临济祖师说:


  “道流,尔只有一个父母,更求何物,尔自返照看。”


  “诸法空相,皆无实法,唯有听法无依道人,是诸佛之母。”


  “道流,即今目前孤明历历底听者,此人处处不滞,通贯十方,三界自在,入一切境差别不能回换,一刹那间透入法界。”


  “尔欲得识祖佛么?只尔面前听法底!是学人信不及,便向外驰求。”


  “尔若欲得生死去住脱著自由,即今识取听法底人、无形无相、无根无本、无住处、活泼泼地,应是万种施设,用处秖(只)是无处。所以觅著转远,求之转乖,号之为秘密。”


  “大德!觅什么物?现今目前听法无依道人,历历地分明,未曾欠少。尔若欲得与祖佛不别,但如是见,不用疑误!尔心心不异,名之活祖。心若有异,则性相别。”


  “尔四大色身不解说法听法,脾胃肝胆不解说法听法,虚空不解说法听法。是什么解说法听法?是尔目前历历底,勿一个形段孤明,是这个解说法听法!若如是见得,便与祖佛不别。”


  “道流!尔秖今听法者,不是尔四大,能用尔四大。若能如是见得,便乃去住自由。”“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所以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唯有道流目前现今听法的人,入火不烧,入水不溺,入三涂地狱如游园观,入饿鬼畜生而不受报。缘何如此?无嫌的法。”


  “大德!尔檐钵囊屎檐子,傍家走,求佛求法,即今与么驰求底,尔还识渠么?活拨拨地,秖是勿根株,拥不聚,拨不散,求著即转远,不求还在目前。”


  “大德!尔且识取弄光影的人,是诸佛之本源。”


  “要且不是尔真俗凡圣,能与一切真俗凡圣安著名字,真俗凡圣与此人安著名字不得。”


  “祖师云:尔若住心看静,举心外照,摄心内澄,凝心入定,如是之流皆是造作。是尔如今与么听法的人,作么生拟修他证他庄严他?渠且不是修底物,不是庄严得底物!”


  “名句不自名句,还是尔目前昭昭灵灵鉴觉闻知照烛的,安一切名句。”


  “道流!尔欲得如是法,但莫生疑!展则弥纶法界,收则丝发不立,历历孤明,未曾欠少,眼不见,耳不闻,唤作什么物?古人云:说似一物则不中!尔但自家看,更有什么?说亦无尽!各自著力!珍重!”


  您仔细看看,通篇上下,满满都是“只有、唯有、但、更有什么”这样的恳切言辞。只论“这个”!他老人家绝不让您跑偏了,他只要您向这里一念回光返照,识取本来面目,就是见性成佛。


640-2.jpeg

  沩山祖师敷扬禅宗四十多年,门下悟道之人不可胜数,创立了五宗七家的第一个宗派沩仰宗。沩山祖师悟道因缘就是从“这个”开始的。


  有一天他的师父百丈老人问他:“汝拨炉中有火否?”沩山拨了拨说:“无火。”老人亲自动手,往火炉深处拨出少许火星,然后指着火星说:“汝道无,这个呢?”沩山言下大悟。


  后来,沩山祖师住持一方,开一线道,终日商量,自然也不离“这个”,所谓“只贵子眼正(眼正就是亲证这个佛心),不说子行履”是也。


  宗门直指人心,祖师朝夕提撕,

  没有别的事儿,说一千,道一万,

  只要您见到“这个”。

  若能亲见一回,才谈得上有个入头,

  才有后面的真修实证。


  如此一段辉天耀地的广大真实事业,就在我们当人脚跟之下,不曾移易毫发许,你还不赶紧扣已而参,反躬自求?


640-3.jpeg

  即心即佛


  禅宗单拈独弄,直指人心,唯论这个。这个是什么?这个,必须开悟以后才能冷暖自知,才能真正以心传心、心心相印,否则哪有禅宗存在的必要啊,教下还说得少吗?


  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是佛。如何是佛?此事别无良策,唯有华山一条路,亲见一回始得。未见之前,我们不妨探寻一下佛的特征,品尝一下般若法味,建树一下正知正见,以免日后错认定盘星,把“误”当作“悟”。


  这里所说的“佛”,是指真佛(本源自性天真佛),一切诸佛则是假佛(有相虚妄报化身佛);是指金刚体,一切诸佛则是幻化身;是指不生不灭无为实际,一切诸佛则是生灭败坏有为假相。


640-4.jpeg

  佛性不可见,佛眼也不睹。

  如玉禅师上堂:“须知人人脚跟下有大宝光,如天普盖,似地普擎,无生灭去来之表,无迷悟顿渐之殊,五眼莫睹,千圣难名。”


  无闻聪祖师问笑岩德宝:“子之父母何在?”答:“有则有,只是佛眼觑不着,某目(我的眼睛)亦不见。”


  有僧问常通禅师:“如何是密室中人?”答:“诸圣求睹不见。”眼不自看,刀不自砍,色不异空,如果佛眼可以见性,那岂不是佛眼之外另有佛性?


  佛性不可说,佛口也难开。

  古德云:“此事不可说,莫乱说,仔细好。”又云:“若欲说此事,此事不可论。不见腊月天,滴水皆成冰。”


  僧问茱萸禅师:“和尚敢道否?”师曰:“非但茱萸,一切人道不得。”


  松山和尚一日请庞蕴居士吃茶,居士举起托子云:“人人尽有分,因什么道不得?”松山云:“只为人人尽有,所以道不得。”居士云:“阿兄为什么却道得?”松山云:“不可言无也。”


  佛性离四句绝百非,说是一物即不中,如何开得了口?


  佛性不可知,佛心也不识。

  有人问如何是佛?灵默禅师答道:“无人识得伊。”


  石头和尚偈曰:“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只么行。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明?”


  洞山祖师说:“迢迢空劫无人识。”


  真净克文大师有一首有名的偈子,说的是“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此心指佛性)。”此性最极微妙,无物堪比伦,又如何识得它面目?


  佛性不可得,佛手也难捉。

  禅师常常画个圆相然后抛掉,又说打破镜来与你相见,又说脱体活泼泼、赤裸裸、没把捉,都是形容涅槃不可住着,佛性了不可得。真如不守自性,如果能够捉得住,则有自体性,则可以有所住,又如何随缘成就一切事法?


640-5.jpeg

  设有一法,佛眼能见众生不能见,只名见鬼不名见性(云门光不透脱两种病),因为能见所见唯心现量,佛性悉离一切量;


  设有一法,佛心能缘众生不能缘,只是自心缘自心而已,因为佛性能生诸缘缘所遗者;


  设有一法,诸佛能证众生不能证,哪怕超过涅槃也是虚妄如幻,因为佛性凡圣同源不差一毫、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设有一法,二六时中了了明明如大白牛趁亦不去,只是功夫不是佛性,因为佛性非照非用。当然这一切又都离不开佛性。


640-6.jpeg

  虽然如此,佛性不可名,不妨假名即心即佛;佛性不可见,不妨心眼了了见性;佛性不可得,不妨于不可得中与么得;佛性不可识,不妨明心而时时知有。


  马祖时期,“即心即佛”得到广泛流传。世谛流布,法久成弊,人们执着名相,良药翻成毒药。后来,马祖又改口说“非心非佛”,可是学人又执着“非心非佛”,马祖再改口说“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那是什么?苦哉苦哉!机先别有活路,开口不在舌头。此事在证不在说,在下自领三十棒出去。


640-7.jpeg

  如来禅 祖师禅

  承言须会宗,勿自立规矩。细心的行者不难发现,篇篇所述、段段所讲,均有出处,绝对不敢师心自用,瞎人眼目,务必以祖师开示为印证,以宗门“乡情”为随俗,方敢呈于人前,供人镜鉴。


  有关如来禅与祖师禅,诸方商量浩浩,大众论说纭纭。其实,如来禅与祖师禅并非所悟一心有别,而是祖师禅在所悟境界更具超越性和脱透化(自受用境界),在教化方式更具神机妙用(他受用境界)。何以这样说呢?且看下面举证:


640-8.jpeg

  第一个提到如来禅的是永嘉大师。

  他在《证道歌》里这样唱道:“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


  后来黄檗祖师在《传心法要》里这样劝学:“夫学道者,先须屏却杂学诸缘,决定不求,决定不着,闻甚深法恰似清风届(过)耳,瞥然而过,更不追寻,是为甚深入如来禅。”


640-9.jpeg

  什么是如来禅?

  我们不用《楞伽经》里的说法。说宗门、道宗门,还是由宗门人物来解释比较“入乡随俗”。


  禅宗最早对“五味禅”进行完整解释的是六祖徒孙宗密大师。他在《禅源都序》一书当中,树立了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与最上乘禅这五味禅之说。对于其中第五味禅,他说:“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是不是“顿觉了,如来禅”?),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来具足(是不是“六度万行体中圆”?),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摩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如来禅堪称佛法五教之顶、修行五禅之巅。


  既然达摩门下展转相传的是最上乘如来禅,那为什么又有祖师禅呢,


  什么是祖师禅?

  禅宗最早明确提到祖师禅的是沩仰宗创始人之一、沩山祖师得意门生仰山大师。这里有段生动精彩的悟道与勘验的故事。


  话说香严禅师听闻击竹之声而大悟,当下作了一个偈子:


  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

  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沩山听说后对仰山说:“此子彻(彻悟)也。”仰山说:“此是心机意识著述得成。待某甲(自称)亲自勘过。”


  仰山见到香严时说:“和尚赞叹师弟发明大事。若有正悟,别更说看。”于是香严不假思索,口占一颂:


  去年贫未是贫,

  今年贫始是贫。

  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

  今年贫锥也无。


  仰山说:“如来禅许师弟会。祖师禅未梦见在。”于是香严又口占一颂:

  我有一机,瞬目视伊。

  若人不会,别唤沙弥。


  仰山这才放心地回去报告沩山师父说:“且喜闲师弟会祖师禅也。”


  看这段对话,可懂如来禅与祖师禅的不同之处吗?仰山进行勘验并最终予以确认的依据是香严的两个偈颂。换句话说,第一个偈颂体现了对如来禅的感悟,第二个偈颂体现了对祖师禅的通达。



  第一个偈颂怎么就体现了如来禅呢?

  因为有贫有富,属于对迷说悟,悟迹未除,堕于尊贵之中,这在禅宗祖师眼中是相当忌讳的。曾经有位僧人问曹山祖师:“朗月当空时如何?”曹山说:“犹是阶下汉(意思是还上不了台面)。”这位僧人也是个伶俐汉,接过话茬就说:“请师接上阶。”曹山大师说:“月落时相见。”


  一代宗师慈明祖师曾对此作了这样的开示:“大众,还会么?不见道:一击亡所知,更不假修持。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香严恁(那)么悟去,分明悟得如来禅,祖师禅未梦见在。且道祖师禅有什么长处?若向言中取则,误赚后人;直饶棒下承当,辜负先圣。万法本闲,唯人自闹。”


  注意哦:“亡所知”、“上上机”,都是有迷有悟;言中取则、棒下承当,也都是有迷有悟。那么,如何即是?“万法本闲,唯人自闹。”因此之故,宗门祖师每每这样评点:“若如此悟去,入地狱如箭射。”开悟不好吗,为什么宗师还不肯呢?因为您正坐在悟处!所谓没个入处须得个入处,有个入处须有个转身处是也。


  教下以法身为极则,以成佛为究竟,但在宗门下堪作什么?由此可见宗门的透脱和超越。若是悟迹不除,祖师称之为“坐在解脱深坑里”、“尊贵堕”、“守尸鬼子”等。直须扬向那边更那边,直至诸佛潜觑不到,万灵瞻仰无门,坐断如来路,踏破毗卢顶,到祖师那里也只能做个洒扫沙弥,须知更有一路在(如何是这“一路”,后续)。这就是禅门超宗越格、逸量透脱的殊胜之处,这就是从达摩以来历代祖祖相传的祖师禅。所以说,“三乘胆寒,十地魂惊。十圣犹未明斯旨,三贤哪能达此宗?”


640-11.jpeg

  第二个偈颂怎么就体现了祖师禅呢?

  因为凡圣情忘,迷悟迹消,体现为自受用境界的超越透脱,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为他受用境界的妙用随机,正如香严所说:


  我有一机,瞬目视伊。

  若人不会,别唤沙弥。


  禅宗到了仰山祖师之后,祖师禅才开始区别于如来禅而另立其名。不过,从两位尊宿的对话可以看出,当时宗门早就已有了祖师禅的说法,否则香严不可能一听便知其所问、一答便能对上题。


  事实上,禅宗从一开始就是祖师禅,否则也就不叫做禅宗了。换句话说,祖师禅指的就是整个宗门禅!虽然从达摩到六祖的草创阶段,多显理致,少示机关,所以宗密才说“达摩门下展转相传的是如来禅”。


  其实,祖师在接最上机或授受之时已经开始直面提持,比如初祖“为你安心竟”、二祖“礼拜得髓”、六祖“什么物怎么来”和棒打神会小师等。


  只是到了马祖百丈那一代人,祖师禅才更加眉目分明,显露无遗。马祖除了巧妙运用语言三昧接引学人外,还灵活采用动作、手势、符号、道具甚至拳打脚踢等峻烈方式接机,大机大用,纵横捭阖,杀活自在。比如,有位僧人问:“如何是西来意?”马大师一边打一边说:“我若不打你,诸方笑我也。”


  再到五家七宗的时期,具正眼的大解脱宗匠更是变革通途,放出活卓卓的万千机用,各出手眼,各擅家风,妙机迭出,祖师禅轰轰浩浩,风雷激荡,绵延流传千年而不绝如缕。禅灯师有一句话颇让人动容,他说:前生曾做宗门客,至今日,百花灿烂独爱她,深情眷恋祖师禅。


640-12.jpeg

  祖师禅是建立在如来禅的基础之上,而不是颠倒过来。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无知狂人根本连如来禅都没梦见过,就模仿祖师禅那种无迷无悟、无修无证的说法,甚至扬眉瞬目、打棒行喝、呵佛骂祖的作派。这样的愚人完全是作死的节奏,后果不堪设想!还不如一个脚踏实地的参禅行人呢。


  因为未悟之前您无论如何模仿无为,总是作意的有为;已悟之后您无论如何有为,总是法尔的无为。既如此,何不好好有为一番?以后水到渠成,自然无为去了。


  有人就如来禅与祖师禅的话题请教憨山大师,憨山说:“如来禅、祖师禅本来无二。但如来禅就迷中说悟,要修而后入;祖师禅直指(直指,即是提起向上机用),不属迷悟一著,不假修为,要人直下顿了自心。凡落迷悟关头便是第二义也。”随后又警告说:“若根器不净,妄逞聪明知见把作会祖师禅,如此,连如来禅亦未梦见在。譬如贫人妄称帝王,自取诛戮。可不惧哉,可不惧哉?!”(待续)


640-13.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