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西行者 日期:2020-06-03 10:05
中新网浙江新闻6月2日电(严格 谢盼盼 江杨烨)
根据浙江省统一部署,浙江省佛教协会通知,从2020年6月2日开始,按照“属地管理、受控有序、责任到点”的原则,符合疫情防控条件的佛教院校及活动场所,可以有序恢复开放。杭州千年古刹灵隐寺也于2日重新对外开放。
位于西湖灵隐山麓的灵隐寺,为杭州最早的古寺,也是中国佛教禅宗十大古刹之一,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灵隐寺从今年1月底关闭至今,这座千年古刹经历了难得一见的“闭关”。
浙江省佛教协会的通知强调,寺院恢复开放,一定要落实疫情防控举措。要在原有的防控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开放后的系列举措。如采取预约、限流措施,控制人员密度,根据杭州相关部门要求,人员不得超过场所最高容纳规模的四分之一。
如今在灵隐寺,处处可见贴心标语:“请保持一米以上距离”“进入寺院期间全程佩戴口罩”。
为了这次开放,寺里做了诸多准备。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介绍,寺里购置了云台测温仪,从游客、香客入寺门就能自动进行测温,以保证民众快速通行,此外灵隐寺为防范疫情购置了消毒液,还在地上贴“一米线”,安排志愿者疏导游客保持一定的距离。
进入灵隐寺前,要先通过西湖的飞来峰景区。光泉法师介绍,飞来峰景区已于3月重新开放,每日开放预约名额3万人,灵隐寺将不另设预约平台。
在灵隐寺“闭关”期间,除了做好寺庙内部防控,灵隐寺亦心系社会,奉献大爱。
自疫情发生以来,灵隐寺在第一时间就向浙江杭州红十字会捐款1000万,用于支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在湖北急需物资时,灵隐寺将其寺内仅有的七千个口罩中拿出五千个捐赠给湖北佛教协会。
面对疫情带来的危害,杭州灵隐寺除了参与捐助物资,还通过微信公号密集发布政府防控疫情的相关通知和要求,倡导民众们加强自律防护,积极配合政府防控疫情举措,防非止谣;同时积极以佛教的慈悲智慧传递正能量、积极纾解信众心理压力、助力提升战胜疫病的信心和勇气。
闭关期间,寂静的山林,清净的古刹,也让光泉法师思考良多,他认为疫情让人们深入思考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敬畏自然将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同时,他认为疫情也彰显大爱,一方有难,八方来援,而这种大爱,也是佛教中国化后的题中之义,中国佛教慈悲济世、利乐有情的优良传统,在这一次大疫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此外,灵隐寺“2020年结夏安居”定于6月6日——9月2日举行。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杭州灵隐寺庚子“结夏安居•共修华严”,不邀请居士参加。
杭州灵隐寺简介
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约一千七百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灵隐寺地处杭州西湖以西,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
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他在东晋咸和初,由中原云游入浙,至武林(即今杭州),见有一峰而叹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遂于峰前建寺,名曰灵隐。
灵隐寺初创时佛法未盛,一切仅初具雏形而已。至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其规模稍有可观。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曾作过全面修葺,香火旺盛。然而,唐末“会昌法难”,灵隐受池鱼之灾,寺毁僧散。直至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新建石幢、佛阁、法堂及百尺弥勒阁,并赐名灵隐新寺。灵隐寺鼎盛时,曾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房一千三百间,僧众多达三千余人。南宋建都杭州,高宗与孝宗常幸驾灵隐,主理寺务,并挥洒翰墨。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 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立志重建,广筹资金,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梵刹庄严,古风重振,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赐名 “云林禅寺”。
新中国成立后,灵隐曾多次进行大规模整修。于今,在政府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方针下,在方丈光泉法师的引领下,灵隐寺两序大众以“充分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积极建设东南人间净土”为发展目标,使灵隐这座千年古刹,法幢高树,海众安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目前,灵隐寺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直指堂(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济公殿、联灯阁、华严阁、大悲楼、方丈楼等建筑所构成,共占地一百三十亩,殿宇恢宏,建构有序。大雄宝殿中有一尊释迦牟尼佛像,是以唐代禅宗佛像为蓝本,用二十四块樟木雕刻镶接而成,共高24.8米,妙相庄严,气韵生动,为国内所罕见。
灵隐自创建以来,高僧云集,文人荟萃,儒释交融,谈禅论道,一吟一咏早己蔚然成为文化大观。此外,寺内还存有不少年代久远的佛像、法器、经幢、石塔、御碑、字画等历史文物为灵隐寺珍贵的佛教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