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西行者 日期:2020-06-17 10:48
在1000多年前的五代吴越国时期,在杭州西湖湖西寂静閟幽的玉岑山下一带,建有许多寺庙。每当松声扰耳或岺黛侵袖的晚课晨修时分,就会有不少善信走进这些圣地听经问禅,将这里簇拥成一个挥麈挐云、花雨飘馥的世界。而其中,以华严宗(贤首宗)为教统的慧因寺,因卓锡主持于此的均是高僧大德,故更是香火氤氲,法灯不夜。
北宋元丰至元祐间(1078—1188),慧因寺经五传至高僧晋水净源法师主讲筵。因他精进华严,通晓佛法,颇为从学僧徒景慕,声名远播海外。有高丽王子僧统义天于元丰八年(1085)来寺请从华严教,竟其学以归。王子为感谢晋水法师的谆谆赐教及杭州僧众的情慕义笃,于元祐二年(1087)再次跨海莅杭,以金泥书写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三译本(即晋本《六十华严》)、唐武周本《八十华严》、唐贞元本《四十华严》共300部施赠该寺,使杭州僧众非常激动。
木刻本慧因寺山图
唐会昌年间武宗灭佛后,又迭遭晚唐、五代战乱,中原一带许多佛教典籍殄灭殆尽。至五代时,杭州虽蔚为东南佛国,各学院道场经筵亦有不少名僧缁流宣讲佛法,然大多只能凭历代高僧的“经疏”讲解,原版典籍几成凤麟。而当时高丽、日本等国佛宗乃由我国传入,原佛经译本保留较为完整。高丽王子此一义举,终使宗风丕振,大乘阐扬,令杭人极为振奋。
元符二年(1099),王子又施赀千金,供寺建阁崇奉《华严经》庋置,宋宁宗还御书“华严经阁”赐匾。杭人为牢记此国际友谊盛举,就口口相传,将一直由慧因涧曲流环绕的慧因寺改称为高丽寺或慧因高丽寺了。
高丽僧统义天塑像
此后,高丽王室一直和慧因高丽寺有频繁的来往交流。直至元延祐四年(1317),高丽藩王还奉诏来慧因高丽寺进香,并赐帛刻经,赓续友谊新章。至明中叶,玉岑山下不少寺庙遭毁隳,然慧因高丽寺仍长廊萦纡,山光吞吐,俨岿然—鲁殿灵光耳!后虽沧海翻复,绝半颓圮,但知己交谊,落月停云,早已镌刻在历史记忆中而不灭!1992年,韩国佛教界人士曾来杭探寻高丽寺旧踪。2007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在玉岑山左侧择地建起了高丽寺,供人瞻仰膜拜。榱桷栋楹,虽非故设;规模跂翼,不失旧辙。法苑再兴,遗躅可游矣!
《武林梵志》记载:杭州高丽寺本名慧因寺,后唐天成二年,吴越钱武肃王建。
宋元丰八年,高丽国王子僧统义天入贡,因请净源法师学贤首教。元佑二年,以金书汉译《华严经》三百部入寺,施金建华严大阁藏塔以尊崇之。
元佑四年,统义天以祭奠净源为名,兼进金塔二座。杭州刺史苏轼疏言:"外夷不可使屡入中国,以疏边防,金塔宜却弗受。"神宗从之。元延佑四年,高丽沈王奉诏进香幡经于此。至正末毁。洪武初重葺。俗称高丽寺。础石精工,藏轮宏丽,两山所无。万历间,僧如通重修。余少时从先宜人至寺烧香,出钱三百,命舆人推转轮藏,轮转呀呀,如鼓吹初作。后旋转熟滑,藏轮如飞,推者莫及。
《高丽寺志》云:"寺址最称广衍,旧传三十亩有奇,而前后左右松邱竹坞麦陇菜畦不预焉"。
明万历如通兴复时,"以玉岑紧逼无隙地,即山门为之。旁设四天王,中龛向背,俱观音像",其像乃寺僧无尽掘地所得,虽"沦埋岁久",却"庄严福好,宛然如新"。
大雄宝殿,始建之初采用雕饰龙凤云雷纹饰的石柱和石础,规制宏大,人称"汉宫金狄",至明末犹存寺内,且为历次修葺时采用。而其它木构件"递圮递修,榱桷栋楹,渐非故物"。明末如通复兴时,"规模跂翼,与玉岑对峙,差相伯仲,不失旧观"。高度与玉岑山不相上下。玉岑山最高峰海拔仅26米,地平面高度为10米,则玉岑山相对高度为16米许。如此,则大雄殿高度也当在15米上下。如通修复后,不久又圮废。到吕纯如谒寺捐资重建时,大雄殿又一次得以修整一新。殿内"初止奉毗卢佛一尊,自易庵通之葺,遂中奉释迦,左普贤而右文殊,以华严座普贤长子居上首也",即所谓"前正殿,庐三世佛"。"正殿元独毗卢佛一尊,座下惟侍托塔毗沙门、护法韦驮而已,四旁周围,前立二十天,后坐十八应真。易庵以为华严境界有主有伴,于是左增长子大行普贤愿王,右增小男大智文殊师利法王子。"
轮藏殿,明万历如通兴复时"起于园池,正犹龙藏之在","与大殿相连,高则倍之,接构工巧,无凑泊迹。虽诸山缭绕,湖中仿佛隐见。中设转轮,贮钦赐藏经于函。璧水潆环,檐阿翚焕,相轮声闻数里。两山邀游,咸谓目未曾有也"。修寺志时李翥列"轮藏凌云"为"惠因十景"之一。如果藏阁高度真的比大雄殿高一倍,那么其地面高度当在三十米左右,人在西湖中自然也可望见其雄姿。除了"高"和"巧"两个特征外,轮藏殿还有一个特征,就是"中设转轮,规制宏伟",一柱八面,无与伦比。张岱幼时到寺内烧香,"出钱三百,命舆人推转轮藏,轮转呀呀如鼓吹初作,后旋转熟滑,藏转如飞,推者莫及" ,所述正是如通修建的藏殿转轮。
华严经阁,哲宗元符二年(1099)义天王子捐资二千两银子建此阁,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建成。内奉义天所献金书《华严经》三部以及其它教宗玄要六百多函,是华严教中兴后教宗典籍的宝库。南宋宁宗时曾亲临阁内阅经,且御题"华严经阁"匾额。
元末寺毁时,阁也废没。明初重葺,经阁未复。"嗣后递废递兴,阁之遗址终属飞蓬野蔓"。如通兴复时,阁亦未复。其后寺僧本源澄的徒弟月印微"慨然创复",惜"功未竟而殇"。"本源愍其徒之志,闭关面壁,三历寒暑,众心向往,乐观其成。裔孙止水凝,拮据竣事,中奉准提,轩窗四照,岚光树色,面面如画,闻御书额入张尚书(张瀚)府第,阁成复还,数百年久废之规,一新耳目,远近有重兴之望焉。" 华严经阁的修复,是高丽寺复兴的重要标帜。
晋水净源祖师住持慧因寺
慧因寺位于杭州玉岑山,筲箕湾西北面,五老峰东南面,始建于五代后唐天成年间,为吴越国所建的慧因寺。
在北宋时期,贤首宗第8代晋水净源祖师住持该寺。晋水净源大师曾疏释《华严》诸经义数十种,并流传至海外,后来高丽国王子僧人义天感受大师的博学与德行,遂远渡涉洋来杭州交流佛学,并入住慧因寺求法。待义天学成返回高丽国后,以青纸金书晋译《华严经》三百部,及修建经阁的经费、附贡舶向晋水大师供养,因声势浩大,杭州民众遂俗称此寺为“高丽”寺。
高丽国僧人坐像图
后晋水大师圆寂,义天曾想祭奠供养金塔两座,但苏东坡当时认为不妥,恐引发两浙的骚乱与不安,因此上疏朝廷,希望能谢却义天的进贡,至此晋水净源大师与慧因寺之名不迳而走,也确立了慧因寺“华严第一道场”的地位。
据文献记载,元代时贤首宗第16代祖师南山真萃曾回到慧因寺讲经说法,而后贤首宗历代祖师亦多与此寺住持有所联系交流。因此慧因高丽寺不仅是中国与朝鲜佛教交流的优良典范,更是贤首宗法脉承袭的重要祖庭之一。
现今《慧因高丽寺志》文献尚存,凡十二卷,为明代天启(1621~1627)年间,李翥应寺僧止水之请所编撰。内容分为十门:详细记载原始、景物、祖德、檀那、宫宇、碑记、传志、杂文、题咏、法嗣等资料。
慧因高丽寺佛像(新塑)
原本的慧因寺今已不复存,现于西湖旁,邻近俞曲园墓、陈夔龙墓、于谦祠等古迹的慧因高丽寺为重新复建,复建后的慧因高丽寺,参照“古高丽寺图”的规模和布局,具备唐宋佛寺氛围及风格,故仍具其艺术价值与特殊意义,因为它是华严宗的中兴重地和教藏中心,也是中国与朝鲜半岛长久友好的历史见证。
在复建的慧因寺建筑中,形制华丽的轮藏相当具有特色。轮藏在唐宋时期江南地区设置盛行,寺院竞相以轮藏富丽夸耀,但现今江南寺院的轮藏皆已无遗存。
轮藏殿中庞大精美的轮藏建筑可由人力推动,只要四人合作各据一角,手握木制推手,齐同用力向前推,庞大的轮藏本身便会以缓慢速度开始转动,此时信众便可欣赏其内部所陈列的珍贵物品,亦可沉淀心灵,换取内心的片刻宁静与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