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西行者 日期:2020-07-05 15:36
义乌双林寺傅大士坐像
众生但为业障深重,与佛有殊。若能回光返照,一刀两断,即便见自性也。若不因佛经教,一切众生无因自悟,凭何修行,得至佛地?
——南朝梁代禅宗尊宿傅大士语录
日本京都·大报恩寺藏
傅大士坐像及二童子立像
傅大士相传是弥勒化身,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武帝时代人,在生就证得了无生法忍,被梁武帝所尊崇。
众生之所以与佛不同,只是因为业障深重。业障是什么?是过去所做的那些事情吗?过去所做的一切都已经过去,早已如梦而逝,早已是空,怎么会变成了业障呢?
因为习气,思维念头的习惯性。这个念头的习惯性,才是真正的业障,它随着心中相续不断的念头,而保持了业种,成熟了业,最终招来了业报。要想转变它,非常困难,所以修行解脱很不容易。
可是,这个念头的习惯性,是本来就有的吗?并非如此,它一点都不真实,没有任何实体。所谓习气,完全是虚假的,相续不断的念头是它的载体。于是,就好办了。只要让自己的心不要随便起念头,习气就无机可乘了。所谓的业障,就将会被降服,甚至消融于无形。
如何才能做到不起相续念呢?首先要明了自性。因为自性当中本来就没有念头,所以,一旦明了自性,妄念的根就被斩断了。如何明了自性?所谓“回光返照,一刀两断”。回光就是心不攀缘外面的境界;返照就是心中放下一切牵挂,而发现自心本来的那个自然明了。
正如《金刚经》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刀两断呢?就是在每一个当下,都不要让心和境界纠缠在一起,也不要让心和各种想法纠缠在一起。让心回到它自己本来的赤裸状态。那个赤裸裸的,没有任何包装的,不需要任何依靠的,不曾生也不会死的,本来的明明了了,就是自性,也叫做心性。
如果能够完全明了心性,就叫做佛陀。即使是初步的明了,就是人们常说的开悟,也很了不起,也会显现出初步的解脱功德。粗重的习气烦恼将会被迅速降伏,粗分别心会越来越少,执着会逐渐变得微弱而没有力量。这时,即使业障现前,由于修行人的执着心已经很少,所以,苦就变得很少了。差不多可以随遇而安了。
然而见自性谈何容易,一般人在分别妄想当中习惯了,根本停不下来。所以必须要有个办法,让自己的心逐渐平静下来,逐渐放弃那些虚妄的执着攀缘才行。或者找个老师,一步步地教自己才行。
对于多数人来说,这个办法最好莫过于念经;这个老师,就是佛经。因为一个人在安静的地方,老老实实地念经,就会接受佛经的引导,差不多就是在接受释迦牟尼佛的引导。而佛陀所有的引导,都是在帮助我们放下攀缘执着,回归自性。所以,念经闻思修,是学佛的基本方法,历代高僧大德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否则的话,佛陀已经涅槃,我们能够依靠谁呢?谁值得我们依靠呢?所以,傅大士才会感慨地说:“若不因佛经教,一切众生无因自悟,凭何修行,得至佛地?”
有智慧的人,应当在这里多留心,长期老实地坚持独自念经闻思修,终究会有柳暗花明的光景。
傅大士诗偈赏析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
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
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
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你我夜夜入睡之时,其实都在抱着佛(明空觉性)而安眠;晨朝睡醒之时呢,也都是与佛共同起床。无论起身做事还是坐下稍歇,佛都安然地与你我长相伴随;无论语、默、动、静,佛都与你我同在。”
“这尊佛啊,它与你我丝毫不曾分离,就如同身形和影子的关系似的。你想要知道这尊佛当前的落脚处么?只如今你开口发声读这首诗偈,你那言语声便是这尊佛的落脚处了。”
真如佛性也,它也就是你我的明空觉性。真如佛性乃是法身佛,也是最究竟的大道真体,万象之承载者。
问:
三世诸佛出现于世,他们与法身佛,或者说真如佛性是何关系?
答:
他们与真如佛性的关系,和你我与真如佛性的关系完全一致。只是,他们对于真如佛性觉悟的程度超越你我。你我若能踏实修学,早晚可以和三世诸佛一样,示现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化现千百亿应化身,广度众生。
这关系到底什么样?互为表里,相映相成。三世诸佛、芸芸众生和尘世万象为表,真如佛性为里,一体两面,相即相融,不曾分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