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雨 | 六祖惠能大师《真假动静偈》探微——动静一如

编辑:西行者 日期:2020-07-20 16:03

640.jpeg


《真假动静偈》

惠能大师


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

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

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

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

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

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

但作如是见,即是真如用。

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

莫于大乘门,却执生死智。

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

——摘自《六祖坛经》


640-1.jpeg

  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 ,六祖惠能大师知晓很快自己就要圆寂而去,他把弟子们召集起来,给他们念诵了一首“真假动静偈”,并告诫弟子们,如果按照此偈修学,就不会迷失宗门的宗旨。


  在这首 《真假动静偈》中,惠能大师认为:


  真与假,是相对的;

  动与静,是相对的;

  有情与无情,也是相对的。


  凡夫往往执著于表相上,

  内心不定,随外境外物而转。

  唯有真正体解了佛法的人,

  才会明白,

  一切唯心造的真理。


  《真假动静偈》探微


  一句一句  深入幽微

  动静一如  彻见源底

  明心见性  当下成就


  偈语为四句一首。且看第三、第四首偈语之妙义——动静一如。

  动静一如


  《真假动静偈》

  第三偈

  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

  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所谓有情,就是指我们有灵性神识的生命;所谓无情,就是没有神识的生命。像桌子称作无情,人、动物就称作有情。这就叫情与无情。


  一个有情的众生,他要修行,他要求解脱,不是只是修不动。六祖就明确提出了,否定了让人没事就老修不动行。


“修不动”,当然他不是否定打坐的功德,是否定把打坐当成了根本。


  你不要修成了不动的东西,无情是不动的,情是动的。你要把自己修的不动的话,同无情有什么两样?


  六祖对修行人迷恋打坐,是有呵斥的。因为,过去古人曾经相当一段时间迷恋打坐,包括道教中也有打坐的,像陈抟一打坐几十年,六祖是呵斥的。你坐在那不动,有什么用呢?你像个无情似的,你想还是不想?你要是想的话,与走着想有什么区别?你如果不想,不想那你跟个石头有什么区别?



  【有情即解动】

  有情即解动,含识造化功;

  一切心显现,无穷变换中。

  ……


  六祖惠能大师,直接就把法义教理导归于心性之中。这是南宗顿教所谓“直指人心”及其“顿悟成佛”的根本优势所在。


  众生,乃是众缘所生,故谓众生。其中,一般分为有情众生和无情众生两种。比如:


  青青翠竹,皆是法身;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这里面的植物,就是无情众生。什么是有情众生呢?一切含有灵识的众生,都是有情众生。也就是说,有情绪有情感,有心识活动的生命体,都是有情众生。佛教说利益无量众生,皆共成佛道。


  但是,你如果一味追求打坐,就易出现偏执。默守幽寂,等同无情众生。修行需明了动静之理,需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形同木石。要想了解世界一切真理,就要主动出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听经闻法,六度万行。


  这句偈语,是对生命的一种赞叹,只有有情众生,才能具备这个解动的资格。但是,并不是所有有情众生都能解动的,所以要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才有解动之可能。


  【无情即不动】

  无情即不动,泉池林树用;

  森罗万象法,彼彼非非静。

  ……


  有情众生,即情世间,是意识界。有情众生具有主观能动性,而无情物质则不具备意识等主观性。


  此处,六祖没有在这里用上解动的“解”字,因为无情者,无解之能。无情本身,即是不动,这是意识上的一般理解,其实,万物都在成住坏空的变化或者变异当中,没有停止不动。那么,这个“即不动”,就是开悟的另一种解读了,即万事万物的本质,都是“何期自性,本不动摇。”


  如禅宗著名公案,即“风动,幡动,仁者心动”的故事:

  时有风吹幡动。

  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

  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无情不动,乃是法身境界。一真法界,就是这个不动体。可见,此心光明,不普照到无情万物之上,就不是体证真如。


  【若修不动行】


  若修不动行,打坐观心空;

  一向寂然定,易钻黑窟窿。

  ……


  既然不动如此高妙,那么大家都去修定吧,坐那里别动,如如不动,相似即佛。


  确实,定相无对错、没好坏,只是其中有岔路,容易失念,异处投生。故说打坐不须坐死,要活坐,要在寂寂之中,存一许惺惺之念心。如此打坐方可修到定慧等持地步。记住:

  惺惺里有寂寂,寂寂里有惺惺。


  修行人定慧等持,完善定功基础,是很有必要的,必须克服狂禅弊病,因悟而忽视实修。菩萨以心安而达成身安。


  “不动行”三字,说的就是心法,是心不动之行禅,同时包括了身心具不动。


  【同无情不动】

  同无情不动,一种悄然定;

  放松不把捉,不二色即空。


  一般人会认为这句偈语是说:有情众生,能解能动;无情木石,不知不动。若修身不动,心不起,便同无情一般,何能觉悟本性,生起般若妙智,破除无明烦恼而解脱自在呢?


  禅宗偈语都是言言在性,字字明道的,决不能空过,更不能死在句下。因文解义,望文生义,都是浅薄的应付,不能契入,祖师本怀。


“同无情不动”,是开悟的境界,是圣言量。有情众生和无情众生之同,乃是大同。


  何期自性本不动,即楞严大定,一切事坚固不动。此句境界,可证入一真法界。


  以无情为师,参悟透红尘。禅宗有个默照禅,其顿教法门有个典籍叫作《默照铭》,其中说到:


  森罗万象,放光说法;

  彼彼证明,各各问答。


  顿教法门甚深智,都在不动中,一直呈现,光明磊落……不动而真常,不动而实相。


  动静一如


  《真假动静偈》


  第四偈

  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

  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


  身体动而心性平和,这就是心性不动。万事万物在动是生灭的,是无常的。但是,它的本有的体性是不动的。所以,你要找“真”,那个不动的体性、自性、佛性、如来藏。


  身体在动,佛性不动;

  假相在动,实相不动。


“不动是不动”,就是有的是不动的,你不要把自己修成那种不动。真要是修成了石头的话,“无情无佛种”,你就成了无情物,也没有佛的种性。佛种就是内在的觉性,唤醒内在的觉性,你就成就道业。


  佛教中有很多人是相当迷恋一打坐好几天没动静的,这是很荒唐的。六祖认为这是不对的。你打坐没关系,但你的觉性是要灵敏的,觉性是要生起的。不是说让自己进入昏沉,类似睡眠状态,那是外道禅。像真正到了非想非非想处天的人,根本一动不动,连形体都没有了,但是无量劫之后,他一动念头,又成了凡夫了,又再轮回。所以,打坐只是方便法门,不是根本。


  【若觅真不动】

  若觅真不动,必发菩提心;

  德行助慧解,开悟见本真。


  宿植德行,才能厚德载物,才能获得彻悟的大福报现前。


  要想解悟成佛,就要有在场感,当下正在听六祖大师慈悲说偈,可谓苦口婆心。这句话,是一种启迪,一种劝导行者的心性表露:发菩提心,上求佛道,去证悟真不动。一旦踏上菩提路,就走在了超凡脱俗的康庄大道上了。


  很多禅师悟道,都经历了真不动的境界。比如有一首禅宗偈语,是这样说的: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

  不是息心除妄想,本来无事好商量。


  别管万物动与不动,仁者心本然本来本质,即本真是不动的,无始劫以来恒不动。


  无心何必动。

  无性何能动。

  无人谁动谁不动?

  无知谁知动不动?


  从无下手,了知真不动,契入真如大道不动境界,就是明心见性,成佛作祖之正见和正路……


  【动上有不动】

  动上有不动,动下亦不动;

  动来和动去,中间仍不动。


  向上一路,就是顿悟禅机。六祖大师这一句禅话,透彻心肺,醍醐灌顶。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指明了离动真心,点击出超动之性。


  动上有心,心亦定。一个“动”字,震裂古今动静之异。

  任由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手把红旗旗不湿,弄潮儿向涛头立。


  如此大乘境界,风光无限好,都是本地景,或曰“无限风光在险峰”,那就是这个“动上有不动”之密中密义了。


  密语:本来无悟亦无迷,你懂吗?点头之际,打你三十棒,教你做人要老实!老实心即是,忏悔去,亦使得……


  【不动是不动】

  不动是不动,彻底降伏心;

  万象和谐事,纷繁无碍真。

  ……


  这句偈语,已经和“原来尼姑是女人”开悟语,一样,让禅行者感恩无比亲切。


  妄心一点都不动,根尘脱落,真心才会自动赤裸裸跳出来,一惊身心,世界全部化空。“当遣离贪着如是等功力境,顿然安住,方现赤裸了彻之自性本元体。”


  不动是不动,金刚愣严定;

  真如真如是,如不动而动。


  一切法义教理,都与成住坏空之中如如不动、自在无受用常寂光,先天整合一体,这就是老实人的境界,这就是老实心的呈现,呈现亦非动,即《坛经》著名公案,行思大师的“圣谛亦不为”是也。


  【无情无佛种】

  无情无佛种,无地火水风;

  软硬件皆假,亦不灭动性。


  风来雨去,缘起缘灭,哪个有动?哪个知动?谁会无情亦无种之乐事,道理皆悉无作无为证境,看你如何做凡夫,普天下人教做佛。


  一切知见尽扫除,除遣正负能量,逆境违缘都是增上缘,根本未修行,而无所不修。


  不修是不修,无情亦无种故。

  不行是不行,无情亦无种故。

  不言是不言,无情亦无种故。

  不思议是不思议,无情亦无种故。

  不把捉是不把捉,无情亦无种故。

  不怀疑是不怀疑,无情亦无种故。

  不退堕是不退堕,无情亦无种故。


  这句话是今人对五祖弘忍大师传禅偈语的总结和发挥。弘忍大师说的偈语是: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想要心不动摇,则于日用平常中,行住坐卧、动静语默,心不被外境所影响,才是契入真不动。若错解不动意,以为空心静坐,长坐不动,即同无情。


  登堂还须入室,进步方可登楼!向上一路,未有路径,绝处逢生,会也不会!不会即会,无情亦无种故。(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