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两车 日期:2021-04-19 08:42
茶,从一种植物,变为一种药物,再成为一种修性之物,经历了数千年演变过程中的数次命运转折。当僧侣与雅士正式接受茶的功效后,便开始了茶非同一般的升华过程。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由于教义与僧侣活动的需要,茶很快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客新来乍到,寒暄之后,先请饮茶三杯。寺院里的僧人在两晋的时候,就开始用以敬茶作为寺院待客的礼仪。
《茶经》“七之事”中,记载南北朝时僧人释法瑶在武康小山寺饮茶、昙济道人在八公山以茶待客,是南方产茶地区寺院的僧人自己饮茶,以及以茶待客的较早记录。《续名僧传》中有:“宋释法瑶,姓杨氏,河东人。元嘉中过江,遇沈台真,请真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悬车,饭所饮茶。永明中,敕吴兴礼致上京,年七十九。”《宋录》则写:“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相传净土宗初祖、东晋慧远大师,入庐山住东林寺,曾以自种自制茶款待好友,常“话茶吟诗,叙事谈经,通宵达旦”。东晋名僧怀信著《释门自镜录》,其中也写道:“跣足清淡,袒胸谐谑,居不愁寒暑,食可择甘旨,呼童唤仆,要水要茶。”这段话写僧人与文人间的谐谑,其间可以随兴“要水要茶”。
自唐代开始,人们广泛饮用茗茶,禅宗后兴起,也开始在传道中利用茶饮。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记曰:“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封氏闻见记》载降魔禅师开元年间以茶助坐禅,可以说是较早的茶与禅发生关联的文献记载。
唐宋时,寺院中有专人从事烧水煮茶,献茶款客者称为“茶头”;寺院中还专门设有“施茶僧”,专为游人惠施茶水。寺院中的茶品类很多:“奠茶”,供奉佛祖和诸菩萨所用的茶;“戒腊茶”,按照受戒年限午后吸饮的茶;“普茶”,全寺僧人共同品饮的茶;“茶汤会”,专以茶汤开筵的茶。禅门喝茶时,还写有“茶牓”,即为举办茶会而发布的告示。至宋元时,茶牓仅限于方丈、监院和首座使用,对内容、材质、字体、行格、书写者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要求,茶牓文体也由枯燥的公文体发展为具有艺术美的骈体文和诗词等。
中唐时百丈怀海创立《百丈清规》,此后寺院茶礼越来越规范。百丈开悟禅众时,往往只是三句:吃茶、珍重、歇。正是在这平常的生活中,又充盈着禅机。同为饮茶,若能够待之以超然心境,也能够禅意盎然。
当时的禅教佛门,茶禅结合,茶风大盛。在清寂、古朴的禅堂内,以茶供佛,以茶待客,以茶清心,成为禅宗僧人日常的功课。对禅宗僧人来说,吃茶俨然是一种严格的禅修功夫,这是禅门茶道的特色。
南宋虚堂智愚禅师有一首《谢芝峰交承惠茶》:
拣芽芳字出山南,真味那容取次参。
曾向松根烹瀑雪,至今齿颊尚余甘。
芝峰交承禅师送智愚一钵新茶后,智愚禅师写了这首诗偈致谢。诗以答谢芝峰交承禅师相赠新茶为契,以瀑雪烹煮新芽茶汤的甘香来写两人之间的情谊,写得气韵悠长,满口回甘。智愚禅师在这诗里是以茶事三昧示教:当人忘我进入茶事三昧境界,许多杂念都会消散在茶事过程中。
佛教用茶传道,茶借佛教远行,在本不饮茶的北方也慢慢传播开来。由于禅宗的大力提倡,不仅寺院僧人饮茶成风,而且促进了北方民间饮茶习惯的进一步普及,一些僧人嗜好饮茶,竟至“唯茶是求”的地步。宋《蛮瓯志》:觉林寺僧“收茶三等:待客以惊雷荚(中等茶),自奉以萱草带(下等茶),供佛以紫茸香(上等茶)。盖最上以供佛,而最下以自奉也。”可见,寺院里的茶叶分为三种用途:供佛、待客、自奉。坐禅时又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炷香烧完,寺院监值都要“行茶四五匝”,借以清心提神,消除长时间坐禅产生的疲劳。
除了虚寒、血弱、空腹不能喝茶之外,茶是有百利的。在《旧唐书·宣宗纪》里有一则记载:东都进有一寺僧,年一百三十岁,依然身体健康,精力旺盛。唐宜宗知道了,很觉奇怪,传他进宫去问:“你如此长寿健康,是不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老僧答道:“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唯嗜茶,凡属至处,或饮百碗不厌。”
到宋代时,禅师饮茶已经十分普遍,成了禅寺的“和尚家风”。南方凡是有条件种植茶树的地方,寺院僧人都开辟为茶园。禅僧饮茶十分普遍,据宋代宝陀寺住持大川普济编纂的《五灯会元》载:“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饭后三碗茶。”
温州瑞鹿寺的本先禅师是当时禅师生活的一个鲜明写照:“晨起洗手面,盥漱了吃茶,吃茶了佛前礼拜,归下去打睡了,起来洗手面,盥漱了吃茶,吃茶了东事西事,上堂吃饭了盥漱,盥漱了吃茶,吃茶了东事西事。”佛门寺院持续不断的茶事活动,对提高茶道技法、规范茶道礼仪等都有帮助。饮茶更从早晨到晚上,整天离不了茶,许多禅寺还种植茶树,采制茶叶。禅师们就一边采茶摘茶,一边即兴发挥,机锋相酬,“茶”与“禅”已紧密联系。
从“吃茶去”到“夹山境”,茶(茶园)在地理上出现与禅境齐观的景象,(茶汤)在生理上达到了提神醒脑的功效,(茶禅)在心理上促进了悟性得道的效果,以至于当禅师提出“禅茶一味”的思想时,得到了修行者的高度认可,甚至传播到日本之后,把“禅茶一味”提升为审美主义宗教的标志性命题。不论茶之三德,还是茶之十德,物质层面的茶与精神层面的禅交融在一起,便是静心养德、悟道修身的法宝。
网址:www.lingyinsi.com www.lingyinsi.org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灵隐路法云弄1号 (邮编:310013)
电话:0571-87968665(灵隐寺客堂) 传真:0571-87960292 联系邮箱:service@lingyinsi.com
浙ICP备12015887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7042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070
Copyright © 2009-2020 LingYin Temple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灵隐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