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八月初三 禅宗六祖惠能禅师圆寂日

编辑:两车 日期:2021-09-09 10:21

2021年9月9日,农历八月初三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圆寂纪念日


一闻经语 心即开悟


惠能大师父亲名为卢行瑫,因遭贬官徙居到岭南新州。唐贞观十二年惠能出生,三岁丧父后由母亲抚养成人,因家境贫寒,砍柴为生。


某日,惠能送柴至客店,听闻一位长者口诵《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闻经语,心即开悟,并得知五祖弘忍在黄梅传法,常劝告道俗信众诵持此经。惠能决意求法,便安置好母亲,来到湖北黄梅礼拜五祖。


五祖问: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答:岭南人氏,惟求作佛。见他是个瘦小樵夫,目不识丁,五祖言:你是獦獠,怎能成佛?惠能答: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听闻此言,五祖心中已然明了,却仍令惠能去后院碓房劈柴舂米。


勤勤恳恳舂了八个月的米后,一日,五祖告知门人,依据各自的修行体会写一首偈子,若能契悟佛意,就传授衣钵。神秀是五祖门下最出色的,众弟子都坐等神秀交作业。苦思冥想后,他在墙上留下偈子: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五祖令人诵读此偈,说依此修行可免堕恶道,有大利益。但对于神秀,五祖嘱咐,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令他再作一首新偈子。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过了两日,惠能在舂米时,听到有人在诵念神秀的偈子,知道事情由来后,惠能来到墙下。江州官吏张日用在此揣摩偈子,惠能说自己也有一偈,请他代写。张日用却说:连你也敢作偈子?惠能正色道:欲学无上菩提,不可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张日用一听,即知遇到非凡之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惠能的偈子一出,大众无不惊愕。五祖听闻赶来,说了句“亦未见性”用鞋底把写在墙上的这首偈子抹去。


次日,五祖悄悄来到碓坊,见惠能仍如往常一样在舂米,便问:米舂熟了吗?惠能答道:米熟久矣,犹欠筛在。


五祖用手杖敲了三下便离开,惠能心领神会,当夜三更来见五祖,五祖当即为他讲解《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惠能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并说: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风幡不动 仁者心动


五祖给予惠能印可后,当即授予衣钵,并赠他一首偈子: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担心惠能因衣钵一事遭人嫉恨,五祖命他立即离去,并送至九江驿。渡船上,五祖欲亲自摇橹,惠能请五祖坐下,当下言道:迷时师度,悟了自度。五祖嘱咐他,三年后自己将圆寂。此去一路向南,不要急于出来弘法。大师便遵师嘱托南归隐遁,居猎人队中一十五载。


高宗仪凤元年正月八日,惠能大师至南海法性寺,正值印宗法师在讲《涅槃经》。听到二僧对论风吹幡动问题,一曰幡动,一曰风动,争论不下。


大师走到二僧面前说出了那句话: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印宗法师觉得来人非平凡之辈,便请他到禅堂,探问风幡之义,惠能法师具以理告:“幡动源自眼识,风动源自意识,两识源自心识。若心无识,则风幡何以见动?”


印宗法师问道:“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行者莫非就是五祖传人?” 大师更无所隐,直叙得法因由。至正月十五日,会诸名德,印宗法师为其剃度,并拜惠能法师为师。



曹溪开山 畅演大法


惠能大师受具足戒之后,便在岭南一带弘法。大倡顿悟法门,并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用通俗简易的修持方法,取代繁琐的义学,流行日广,成为佛教禅宗的正系。


六祖在《坛经·般若品》里说:“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意无着,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这和《楞伽经》、《般若经》、《大智度论》的教理并没有什么差别的地方,和达摩祖师、慧可大师的见解也非常一致。而强调无念行的“不取不舍”、“万法尽通”,反对“百物不思”的边执见,则是把般若教理融贯在日常行动方面的一种实践,含有进取的精神。


从这种精神看来,并非只有静坐敛心才算是禅,一切时中行住坐卧皆可体会禅之境界:一切事物虽然变幻无常,而真如法性宛转与人相亲,举足下足皆道场,真是“现成”之至。


六祖大师为中国禅宗之长足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后来各派禅师建立门庭有着极大的影响,也正是从六祖开始,禅宗逐渐开演出各个宗派,并且最终“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安然坐化 肉身不朽


六祖惠能在曹溪弘法几十年,晚年将要入灭时,他选择了回到自己的家乡广东新州。


新州国恩寺内,师说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受人吊问,身着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恐汝等心迷,不会吾意,今再嘱汝,令汝见性。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


复说偈曰: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祖师打坐入定,坐化圆寂,世寿七十有六,留下金刚不坏真身。后来,六祖真身从新州迎回曹溪宝林寺,也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韶关南华禅寺。


惠能大师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尊肉身菩萨,如今一千多年过去了,广东气候炎热,环境潮湿,六祖的真身却依旧端坐不坏,供后人瞻仰。



一部经典 流传后世


在佛教中,只有佛的言说才称为“经”,但《六祖坛经》是唯一的例外,可见这部经典在佛教中的地位。


《六祖坛经》是以六祖讲经为核心,由其弟子法海等禅师,依据其言行开示汇集而成的,是佛教唯一一本由中国僧人所著而被佛教界和学术界,共同称之为“经”的禅宗著作。


《六祖坛经》可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即是在大梵寺介绍自己得法传法的事迹,并开示“摩诃般若波罗蜜法”;第二部分介绍六祖回曹溪山后,传授“无相戒”;第三部分是六祖与弟子之间的问答。其中心主张是佛性本有,见性成佛,“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内容丰富,文字通俗,以深入人心的方式,阐述人人皆有佛性、即心即佛、顿悟成佛的思想。


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师言:“吾与大众说无相颂。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依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颂曰: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諠。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六祖一生说法三十七载,得旨嗣法者四十三人,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数。值此六祖圆寂纪念日,就让我们再读《六祖坛经》,智慧观照,成就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