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行迹|玄奘法师传(75)——菩萨藏经

编辑:两车 日期:2021-09-27 09:58


菩萨藏经


唐沙门释慧立 释彦悰撰

高永旺译注



当时弘福寺寺主圆定以及京城的僧人等,请求将两篇序文镌刻在碑石上,保存在佛寺里。唐太宗准许了,后来该寺僧怀仁等搜集晋右军将军王羲之的字,把序记刻在碑石上。

七月一日,皇太子因母亲文德圣皇后早辞尘世,为了要报答养育之恩,想要给她追修福业,让中大夫守右庶子臣高季辅宣令说:

寡人不幸,灾难降到我所钟爱的人身上;在我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终生的忧伤,痛彻肺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刻骨铭心。每年母亲的忌日,心中都会生起无尽的感伤。空怀思念母亲之情,心里对九泉之下的母亲更加愧疚。



不久笙歌越来越远,来不及恭敬侍奉;徒然盼望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罔然寄托乌鸦反哺之情。我以为觉悟之教大慈大悲,确实有助于冥冥之中的福业;希望申述孺子仰慕之情,因此皈依我佛。命令官府在京城里废弃的旧佛寺中,认真选择一所,给文德圣皇后营建佛寺。佛寺建成后,再专门剃度一批僧人。还要求寺院挟带林泉,务必是块极好的风水宝地。按照忉利天宫的规式建设,以符合皇太子对母亲无穷哀思的情怀。

于是官府精心选择了好地方,在宫城南面的晋昌里内,面对曲江池,依净觉寺旧址动工营建。


上观天候,下察地形;模拟天宫,仿效给园;穷极能工巧匠的技艺,用尽衡山上的良木;文石、梓桂、櫲樟、栟榈,充作建筑材料;珠玉、丹青、赭垩、金翠,用作装饰品。重楼复殿,高阁深房,有十几个院落,总共一千八百九十七间屋舍,床襑器具,到处都安放得满满的。

唐太宗又阅读了玄奘法师呈进的《菩萨藏经》,十分赞赏,就敕令皇太子为这部经作了一篇后序。


序文说:

听说伏羲极深奥微妙的道理,精美纯粹仅限于龟背上的纹理;轩辕通达幽远深邃的境地,典雅深奥也只是尽在于鸟迹的文字。考究丹书去探索隐秘的道理,却暗昧于真如实际的本源;征寻绿错去穷究精微的道理,也不是恒常快乐的途径。尚且事迹光耀图书和史籍,振发治安之风于八方;德政遍及生灵,激扬道德教化于万代。

俯伏思维,皇帝陛下乃是当今的转轮圣王,垂拱而治,德化渐及鸡园;安然静坐在天子殿堂中,神识交接鹫岭。陛下的尊号包含调御丈夫,不是文思所能窥知;辞令综括般若智慧,岂是《系》、《象》所能比拟。

因此,圣教遍及四海,到处都传来八解脱的声音;训诲周遍寰宇,人人都在践行四禅定的轨持。于是使三千法界中的一切众生都可期待解脱;百亿须弥归入疆域以镇守四方。尼连德的河水,流入帝都的沧池;舍卫国的庵园,连接上林的茂苑。虽说法性空寂,却有感必应;虽说真乘深妙,但无幽不阐。所谓帝道永昌,引导佛法之水永远流淌;法轮常转,拂拭劫石而永无尽头。身体具有不可思议之庄严妙相;与前王相比美,岂可同年而语啊!自开天辟地以来,地域受流沙限制,中国尚未通达印度,经文还隐藏未见。汉王精诚感应,金人在深夜托梦给他;晋帝虔诚,白马驮着经书来到洛阳。如同以蠡酌水,岂能达到四海的边际;譬如用管窥天,难道能穷尽七曜的奥秘。


等到皇帝威灵远扬,威力达到铁围山的外缘,陛下挥发英明,德泽被及金刚的边际。恒沙般的国土,都承袭大唐文明礼教;开启解脱之门,践履真实之路。龙宫里梵说偈颂,必然荟萃到清台;佛所说的贝叶经文,都归入了册府。洒下佛法甘露,普遍滋润幼芽根茎;垂挂圣教智慧祥云,周遍施与飞禽走兽。难道不是皈依佛教的殊胜功业,陛下善政的灵德感应吗?

《大菩萨藏经》是大乘佛教的宗要旨趣。佛修行这个法门,证得无生法忍;菩萨受持这种法门,都能位登不退转地。六波罗蜜的关键所在,四无量心的根力尽备。是到达涅槃彼岸的渡口途径,成就正等正觉的阶梯舟船。

贞观年间,印度归化,越过茫茫沙漠颁告朔政,跨过高高雪岭输入珍宝。文轨已然相同,道路不再壅阻。沙门玄奘,振锡寻求真经,出自玉门关,长驱直往奈苑,到达天竺佛祖出生的地方,访获这部经书,返回后启奏皇帝,皇帝降诏翻译,玄奘法师就把它译成汉文。我在向陛下问安之后的闲暇时间,静心此妙法宝藏,遵照陛下的旨意,稍微表达赞扬之意,命令相关官员,将之放在经书的末尾。从此,太宗对法师日益崇信,常常和法师探讨佛教义理,福田功德,赞不绝口,和法师形影不离。还敕令增加供养,多次催促法师更换应季的衣服和卧具。

七月十七日,夏安居结束后,太宗又供养法师纳袈裟一件,价值百金。观看这件袈裟的精巧做工,竟看不出针线怎么出入。皇帝内库中有许多前代留下来的衲衣,但太宗认为都不是太好,所以亲自命后宫制作了这件衲衣,才算称心如意。这件衲衣制作了几年方才完成,太宗乘舆四处出巡,常常将这件衲衣带在身边。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