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行迹|玄奘法师传(79)——营造佛塔

编辑:两车 日期:2021-10-09 20:58



营造佛塔


唐沙门释慧立 释彦悰撰

高永旺译注



永徽三年春三月,玄奘法师想要在慈恩寺南门外建造一座石塔,安放从西域带回来的经、像。建塔的目的是担心人世无常,避免经本散失,还要防御火灾。石塔按照印度佛塔的样式,设计为三十丈高,欲彰显大唐上国的崇伟基业,并成为释迦牟尼佛的遗迹。在建造之前,玄奘法师上表启奏,并附上设计图。


 唐高宗派中书舍人李义府来答复玄奘法师道:“所营石塔工程浩大,恐怕难以很快建成,应用砖建造。也不愿法师辛苦,如今敕令大内、东宫、掖庭等七宫,将已去世者的衣物捐助法师,足够办成此事。”于是用砖,并改在寺内西院建造。塔基每面长一百四十尺,仿照西域制度,不依循国内旧式。塔有五层加上相轮、露盘,总高一百八十尺。每层中心都藏有舍利,或一千,或二千,总共一万多粒。最上层用石头砌成一间石室。佛塔的南面有两块石碑,分别镌刻着唐太宗、唐高宗两位皇帝撰写的《三藏圣教序》和《述圣记》,上面的文字是由尚书右仆射河南公褚遂良书写的。


当初,在佛塔奠基的那天,玄奘法师自述诚愿,扼要地说:

玄奘自以为福气浅薄,生不遇佛;又有少许善报,得以听闻佛法。假如生在末法时代,将要皈依何处呢?又庆幸自己少年出家,目睹诸佛妙相。自幼就倾心佛法,偷偷地听法却不得要旨。听说了菩萨的修行,想要达到那样高度却不能达到。听说了如来所证之法,也只能身心向往。所以玄奘历来尊重师父的教导,广泛请教有德行学问的前辈。

玄奘认为,汉帝夜梦金人,佛教方始东传,但是由于道路险阻而且漫长,不能详尽知晓佛法。所以才各专一门,竞相争执,大多滞惑于当常、现常的宗义。党同伐异,导致乖谬一佛乘的宗旨。遂使后学相顾茫然,不知所归。因此,每当面对灵鹫山的方向就会更加哀伤,常常思慕常啼菩萨而难以入睡,默默祈祷神灵的护佑,并仪仗显赫的国威,决心离开此出生之地,前往危险重重的异国他乡。经过有圣迹的地方,就去拜谒前贤的神灵,只要有弘法的人,就前往寻觅正确的解说。经过一所佛寺,为自己以前从未见过而感到悲伤;遇到一字经文,庆幸听闻以前从未听闻过的佛法。所以玄奘用侥幸保存下来的生命,誊写遗缺的经文。诚恳的心愿得到满足,玄奘返回本国,幸逢盛世明君,下诏命我翻译。

先皇的至道超越金轮,德音震动玉鼓,绍隆佛法,承当付嘱。又降下旨意,亲自撰写了《三藏圣教序》。当今皇帝在东宫讲道时,也撰写了《述圣记》,真可谓是辉光相承,珠联璧合,文采震铄,精华联袂,光亮鲜丽地流传下七曜般的文章,铿锵有力地谱写成九阙那样的乐曲。东汉的洛阳白马寺和后秦的长安西明阁草堂寺都曾是译介佛经的重要道场,但与大唐慈恩寺翻译佛经,弘扬佛教的盛况相比,哪能同日而语啊!只是众生运气浅薄,失去了他们所共同依靠的人。玄奘唯恐三藏梵本,忽然散落消失,二圣的天文,缺少记录,因此建造了这座佛塔,打算安放梵本,再树立丰碑,镌刻二圣的《三藏圣教序》和《述圣记》。希望这座佛塔能够永远巍峨耸立,千佛都能观瞻,氤氲的圣迹和天地一样永远坚固。


在建塔过程中,玄奘法师亲自背着竹筐,端着畚箕,搬运砖石,前后历时两年,佛塔建成。

永徽四年夏五月五日,中印度大菩提寺高僧智光、慧天等人寄信给玄奘法师。智光对大、小二乘以及他们那里的教外典籍、四《吠陀》、五明论等无不通晓,是戒贤法师门下学问最高的人,为五印度学者所尊崇。慧天对小乘十八部博通精熟,作为宗匠导师也为人们所推崇,玄奘法师游学印度时常常和他切磋讨论。他虽然在小乘方面功底深厚,但对大乘经典并不用心,由于他固守偏见,玄奘法师常常呵责他。曲女城大会时,他又深受挫折,也有所惭服。


自从慧天和玄奘法师分别后,敬仰想念,就请同寺僧人法长带来书信、赞颂和两端细棉布,对玄奘法师极为称扬信中说:

微妙吉祥世尊金刚座所、大菩提寺、诸多闻众所共围绕、上座慧天,致书大支那国、无量经律论妙尽精微、解脱天、阿遮利耶:致以无量的敬意,祝您无病无恼。我慧天比丘,如今撰写了《佛大神变赞颂》和关于诸经、论的想法等,现交给比丘法长,带给无量多闻、阿遮利耶、尊者玄奘。智光也向您致以无量敬意,优婆塞日授稽首和南。现寄去两端细棉布,略表心意,路途遥远不要嫌少,希望您收下。如果您那边需要什么经、论,请写下名录带来,我们会为您抄写后送过去,希望您明白我们的心意。

远方贤者对玄奘法师是如此仰慕。【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