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出家证果②

编辑:两车 日期:2022-03-25 09:20



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证阿罗汉。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复用之。


这是本经的第一章,说明沙门证阿罗汉果的过程,从这一章开始,以及后面所讲的到第四十二章,都是属于正宗分,即是本经所讲的主体。


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


那么,做了沙门应该怎么样呢,就是要“常行二百五十戒”,常常地修行二百五十条戒律。讲到戒,一般分为在家戒和出家戒,在家戒,比如受五戒、八关斋戒;出家戒,像比丘就要受二百五十戒,比丘尼要受三百四十八戒,还有沙弥十戒,这是一般所说的戒条。


做一个佛教徒,最起码应该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是佛教的根本戒条,比丘也好,比丘尼也好,沙弥(尼)也好,纵然受几百条戒,最根本的,还是这五条戒。


进止清净,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住坐卧,语默动静,都要合乎威仪,合乎戒律,能够这样做到,才可以保持身心的清净。总而言之,二百五十条戒也好,三百四十八条戒也好,或者是五戒、八戒,主要的一个原则就是“止恶行善”,凡是坏的事情,绝对不可以去做,好的事情,一定要努力去做,这是我们持戒的根本目的。


为四真道行,四真,就是前面所讲的“四谛”——苦、集、灭、道四种真理,是作为沙门所修持的一种行门。


成阿罗汉,假使能够观察苦集灭道,修持到家了,最后就可以证到四果的阿罗汉。阿罗汉是什么意思呢?这是梵语,依《法华经论释》所说,阿罗汉含有十九种意义,归纳起来有三种:


一、应供:阿罗汉是真正应该接受人天供养的圣者。


二、杀贼:贼,指烦恼贼,证到阿罗汉的圣果,已经把所有的烦恼都断尽了。


三、无生:阿罗汉既然断除了一切的烦恼,也断尽了一切染污的行为,这时候已经了生脱死,不会再来受生了,所以称为无生。


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


成了阿罗汉果,就证得六种的神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六种神通,除了最后的漏尽通,前面的五通,不只是阿罗汉,就是一般的神鬼、外道,有功夫的都可以证到前五通,只有漏尽通,像阿罗汉、佛、菩萨,已经证了果的,才可以证得。


经文中飞行变化,就是刚才说到的十八种神变,属于神足通。


旷劫寿命,就是说能够修持,有修定的功夫,得到生死自由,可以常住世间,寿命要长就有多长,要短就有多短。想要离开世间,马上就可以离开,要久住世间的时候,也可以住久一点。


证得阿罗汉果的人,他的生死自如,寿命长短也是自由的。佛在世的时候,很多阿罗汉都有这样的表现。譬如说,他希望赶快灭度,能够自身出三昧火,把自己的身体焚化;他假使要常住世间,好像释迦牟尼佛的一个弟子叫大迦叶的,还不想灭度,他发愿要等到当来下生的弥勒佛降生成道的时候,亲自把释迦牟尼佛的袈裟献给弥勒佛。因此,依佛教历史的记载,大迦叶现在还在鸡足山入定,就是要等待弥勒菩萨出世成佛以后才圆寂的——证了阿罗汉果位是有这样的功夫。


住动天地,证了阿罗汉果,由于他有许许多多的修持和功德,能够在他住的地方,感动所有的神祇,这说明阿罗汉的威德,是非常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