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四谛法之集谛的总相

编辑:两车 日期:2022-06-16 08:43


集是招集义,即招感集起苦果的因,包括一切烦恼和烦恼增上所生诸业,俱说名集谛。集为什么是苦的因呢?因为由此烦恼及有漏业集起生死苦。


佛陀在经中,随最胜义唯说爱为集谛。此处,最胜是遍行义,爱具有六遍行义,是流转生死最胜的染污法,因此佛说:若爱,若后有爱,若贪喜俱行爱,若彼彼喜乐爱,是名集谛。




六遍行分別是:事遍行、位遍行、世遍行、界遍行、求遍行、种遍行。这里略释如下:


(一)事遍行:事包含体、境二义,遍行是周遍起义,即爱于一切已得未得的自身和境界事遍行起。于已得的自身起自体爱,于未得的自身起后有爱,于已得的境界起贪喜俱行爱,于未得的境界起彼彼喜乐爱。


(二)位遍行:位是苦苦、坏苦、行苦等三位,即爱于苦苦性等三位诸行中遍随行起。于已得苦苦性位,起希求别离爱;于未得苦苦性位,起希求不和合爱。于可乐法坏苦性位,已得起希求不别离爱,未得起和合爱。于渐衰的行苦位法,起愚痴爱。


(三)世遍行:世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即爱于三世中遍随行起。于过去世,起追忆遍随行爱;于未来世,起希乐行遍随行爱;于现在世,起耽着行遍随行爱。


(四)界遍行: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即爱于三界,次第遍行起故。


(五)求遍行:即由贪爱遍于三界起欲求、有求、邪梵行求。因欲求力,不能解脱欲界缠,招欲界苦;因有求力,不能解脱离三界烦恼,招色界、无色界苦;由邪梵行求力(非解脱生死的清净行,妄执为清净行),不能解脱生死,仍在三界五趣中流转。欲求通善染,有求唯善,邪求遍善染。


(六)种遍行:种是种类,即希求后有爱,希求无后有爱,是遍行于常见、断见之各种类妄执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