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两车 日期:2023-06-26 09:18
第二章
中国佛学特质在禅
第二节 依教修心禅
修心即修定,亦可名修禅修观,增上心学即增上定学故。依教二字,即显非后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之禅宗,因禅宗与教是相对立的。
禅宗以前的禅,是依教修观的禅。依教就是依教理,如天台教观,即可说为依教修禅,即依教解理摄心修定之谓。禅宗与教对立,密宗亦与显教对立,在密宗未曾独立以前,有所谓杂密。因为很早就译来有孔雀明王经等,并附各大乘经末诸咒等,都未与显教对立,而谨依附经而行,故名杂密——西藏分密为四:事密,行密,瑜伽密,无上瑜伽密。其事密亦名作密,即中国所谓杂密,就是念什么咒有什么作法作用之意——禅宗前依教修心之禅,以禅宗立场看,等于密宗之杂密。故依教修心之禅,尚非“教外别传”之禅宗。
此依教修心禅,分四段以明:
一、安般禅
安般禅乃就一分特点而立。安世高译有安般守意、阴持入经,专明禅定,成为汉、魏、晋初修习禅定之禅法。此经明数息修禅,亦摄其余种种禅法,但最要的在调息(阴即五阴之阴,由守意而摄心)。
安氏传入此经后,自修亦教人修。安氏既由修禅定起诸神通,智慧亦大,使人对之仰慕信崇,此经遂为当时修禅之根本法。三国时的康僧会,曾为注解而修习安般禅;东晋时为一般士大夫所推重之支遁——支道林,亦游心禅苑,注安般守意;道安也从竺法济、支昙受阴持入禅,注解般若、道行、密迹、安般诸经。不过在道安之时,弥勒上生经也已传入,乃率弟子法遇誓生兜率,是为由禅而回向净土者。道安的友好,有服气修仙之隐士王嘉,所以后人或谓佛教之禅出于仙道家;实则道安那时之调息禅,虽迹近仙修,原为佛教传来所有。还有比道安早的帛僧光,在石城山习定,每经七日起定;后经七日未起,弟子启视乃知入定而化。又如竺昙猷在石城山石室入禅。僧显亦“数日入禅毫无饥色”,且兼于定中见阿弥陀佛,命终念佛生西。这种禅风,皆受安般守意、阴持入经而启发,所以叫做安般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