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十月十一 憨山大师圆寂纪念日——受天子之钳锤 为佛祖之标榜

编辑:两车 日期:2023-11-23 09:14

 2023/11/23 

憨山大师圆寂纪念日

威威堂堂,澄澄湛湛。

不设城府,全无厓岸。

气盖乾坤,目撑云汉。

流落今事门头,不出威音那畔。

无论为俗为僧,肩头不离扁担。

若非佛祖奴郎,定是觉场小贩。

不入大冶红炉,谁知佗是铁汉。

只待弥勒下生,方了这重公案。

——憨山老人自赞

憨山大师(1545-1623),俗姓蔡,名德清,字澄印,全椒人(今属安徽)。父亲蔡彦高,母亲洪氏,为虔诚的佛教徒,一夜因梦见观世音菩萨抱送童子而有孕。七岁时,钟爱他的叔父病死,憨山大师开始思索生死去来的问题。憨山大师九岁时,常随母亲至寺院礼佛,能背诵《普门品》。


嘉靖三十六年(1557),憨山大师十二岁,辞亲入报恩寺出家,住持西林命法孙俊公教他读《法华经》,四月即能背诵。西林见他聪颖,为延师教读《四书》、《易经》及古文诗赋。因此他在童年即能写诗作文。


嘉靖四十三年(1564),他谒云谷禅师于摄山栖霞寺,获读《中峰广录》,大为感动,因决意学禅。同年冬又从无极法师受具足戒并听讲《华严玄谈》。至十玄门、海印森罗常住处,恍然了悟法界圆融无尽之旨,因而恳切仰慕华严宗清凉澄观大师的为人,自号为“澄印”。过了几年,报恩寺设立义学,教育僧徒,他被延为教师,其后又应聘至镇江金山寺教馆二年。



嘉靖四十四年(1565),憨山大师至天界寺习禅,云谷禅师授以念佛公案,憨山大师发奋参究。因用心太急,背脊上忽然生出痈疽,红肿巨大,痛彻身心骨髓。憨山大师益加勤勇,发愿诵持《华严经》十部,祈求护法伽蓝的护佑,期能圆满三个月的禅期。翌日清晨,竟发现痈疽已然痊愈。往后一个月,憨山大师恍如置身梦中,不见身心世界,即使往来市中,俨如禅坐一般。

一日,憨山大师在天界寺闻法后,发现寺中后架精洁,对净头不由得生起敬意。及至探访,才知是一位全身黄胆,却两眼炯炯有神、目光激射的妙峰禅师。憨山大师欣赏妙峰禅师的率真,应其病情需要准备了果饼去探视他,并与他约定结伴同游。不料数日后,妙峰却不告而别,不知去向。

隆庆五年(1571),憨山大师开始游历四方,参谒善知识,随身仅有一钵,一路迳往风雪霜寒的北国天地而去,想藉此经历一番冰寒彻骨的磨炼。一日,他托钵于寒风刺骨的广隆市,自忖得意:“只此一钵,可抵万钟厚禄矣!”当他行脚至京师时,一位身着衲衣,蓬头垢面的苦行僧飘然而至,憨山大师立刻认出那双激射的双眸——妙峰禅师。二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随后两人连袂参访遍融禅师与笑岩禅师。

万历元年(1573),憨山大师游五台山,见憨山奇秀,乃取“憨山”为号。第二年,憨山大师与妙峰禅师结冬于蒲阪,阅僧肇大师的《物不迁论》,至“梵志自幼出家白首而归”一段,顿明旋岚偃岳之妙、去来生死之疑,即作偈曰:“死生昼夜,水流花谢,今日乃知,鼻孔向下。”妙峰禅师见憨山大师神情异于昔日,遂问有何所得,憨山大师回答:“夜来见河中两铁牛相斗入水去,至今绝消息。”妙峰说:“恭喜你已有住山的本钱了!”憨山大师已然泯除能所的对待,当下体证自性的无分别智。


憨山大师曾隐居北台龙门,在万山冰雪之中,有老屋数椽,每届春夏之际,溶雪流澌冲击,静中如万马奔驰之声,于是问妙峰如何修行。妙峰禅师举古人三十年闻水声不转意根,得证观音圆通的方法教授之。憨山大师有所体会,于是每日于溪畔禅坐,初则水声宛然,久而忽然忘身,万籁俱寂,水声不复聒耳。一日,粥罢经行,憨山大师忽立定,光明如大圆镜,山河大地影现其中。待觉醒时,身心湛然,了不可得。

万历四年(1576),莲池大师游五台,过访憨山大师,畅谈五日而别。是年憨山大师忽有“一字不识”之悟境,因无人可请益,乃展读《楞伽经》以印证,经八个月,全经旨趣了然无疑。

某日,憨山大师游山西雁门,平阳太守胡公请其赋诗,方才构思,诗句逼塞喉吻,从前所有记诵见闻,在此瞬间涌现。他自言自语地说:“这是禅病,只有熟睡可以消之。”于是拥衲跏趺,一坐五昼夜,胡公呼之不应,撼之不动,鸣磬数声才出定。从此,默坐却观如出入息,住山行脚皆梦中事,其乐不可言喻。

万历五年(1577),自雁门归寺,因思父母之恩昊天罔极,且念于法多障,因见南岳慧思大师发愿文,于是发心刺血泥金书写《华严经》一部,皇太后嘉赞其行,特赐金纸以助。憨山大师书经时,无论点画大小,每落一笔,念佛一声,而且人来人往,不失应对,行坐立卧历历分明,净念相继。


万历九年(1581),慈圣太后遣使礼请憨山大师设“祈储道场”,次年皇宫果然增添皇储。太后为感念五台山大方法师、妙峰禅师、憨山大师三位主事者,赐请他们前往宫里受供,然而却遍寻不着憨山大师,原来他结庐安居于东海牢山(今山东崂山)那罗延窟,使用“憨山”为别号。太后遂赐内帑三千金为其建寺,憨山大师推辞不果,只好建议用此金施苦赈灾,并让使者持赈籍还报,太后更加敬佩憨山大师慈悲伟大的风范。

万历十四年(1586),神宗印刷大藏经十五部分送全国名山,慈圣太后特送一部与东海牢山,因无处安置,又施材修寺,称海印寺。这一年紫柏禅师与弟子道开为刻藏事特来访他,住了两旬而去。

万历二十年(1592),他访紫柏禅师于房山上方山,同游石经山,巡礼隋静琬所刻石经。时静琬塔院为僧所卖,达观出资赎回,德清为撰《复涿州石经山琬公塔院记》(现存)。

万历二十一年(1593),山东大饥,死者载道,山中所储斋粮尽分赈济近山的百姓,不足,又乘便舟至辽东籴豆数百石以济之。因此,边山四社的百姓得免饥死。


万历二十三年(1595),明神宗反对太后为佛耗费,适巧太后派遣的使者与当朝权贵官员有嫌隙,官员利用东厂官役假扮黄冠道士,飞章诬奏憨山因建寺而侵占道院。不久,憨山大师以私造寺院的罪名充军于广东雷州。消息遍传京城,城中士民老小及微服官员倾城而出,涕泣追送,足见人心之感化。

行经南京时,憨山大师母亲迎于江上,母子相见欢喜,谈话音声清亮,内心没有丝毫的滞念。他不禁开口问道:“母亲!当您听到儿子面临死生大事时,难道一点都不忧虑吗?”“死生是既定的因缘,我自己年纪一大把了,都不曾忧虑,又何忧于你呢?”母亲再叮嘱他:“你要以道自爱,不必忧愁于我,今日我就要先与你作长别了。”憨山大师感动地说:“如果普天下的母亲都能有这样的见解,那里不能顿尽死生之情?”因此,他在《母子铭》中写道:“母子之情,磁石引针;天然妙性,本自圆成。我见我母,如木出火,木已被焚,火原无我。生而不恋,死若不知,始见我身,是石女儿。”

万历二十五年(1597),憨山大师抵达雷州镇,时值雷州旱荒,饥民死亡载道。憨山大师发动群众掩埋并建济度道场。八月间,镇府令他回返广州,当地官民崇仰其学德,经常有人来访。憨山大师身服囚衣为众说法,追随他学佛悟道者众多,他亦立下弘经之愿,日日以弘法、著述为事,并开始着手疏释《楞伽》《楞严》诸经。

流放期间,憨山大师曾依南韶官员道祝之请,入曹溪南华寺开辟祖庭,选僧受戒,创立义学,订库司清规,一年之间大振祖风。但因紫柏禅师在京师的“妖书”事件,憨山大师受累,再次被遣回雷州。这中间他曾渡海游海南岛,访苏东坡故居,作《琼海探奇记》。


万历三十四年(1606),朝廷大赦,憨山大师获释,被请回曹溪,为修复南华寺大殿,他亲自到端州采运大木,却因此被不肖僧众诬蔑他私用净财,讼案于按察院,憨山大师船居芙蓉江上二年待讯,大病几死。后虽真相大白,憨山大师却坚决辞去住持之位,专事讲经弘法。

万历四十一年(1613),他从广州至衡阳,居灵湖万圣寺。缁素又在寺傍为他建成昙华精舍。他在衡阳写成了《楞严通议》《法华通议》《起信论略疏》,并自开讲。

万历四十四年(1616)四月,他离湖南,至九江,登庐山。九江四众弟子为建静室于五乳峰下,他很爱其环境幽寂,有终老其地之意。后到径山,即为达观举行荼毗佛事并撰塔铭。万历四十五年(1617)正月,憨山大师又去杭州云栖寺为袾宏作《莲池大师塔铭》。时各地僧徒领袖在西湖集会欢迎他,盛况一时。归途经苏州、华严学者巢松、一雨请入华山游览。又被弟子洞闻、汉月及居士钱谦益迎至常熟虞山,说法于三峰清凉寺。同年五月回庐山。

这时九江众弟子为他在五乳峰下扩建道场,他即命名为法云寺,于此为众开讲《法华》、《楞严》、《金刚》、《起信》、《唯识》等诸经论,并效远公六时礼念,专心净业。又为继续华严一宗的遗绪,据《清凉疏钞》撰成《华严经纲要》八十卷。


天启二年(1622),憨山大师又受请回曹溪。次年,他在南华寺圆寂,临终前曾有僧请他垂一言,他说:“金口所演,尚成故纸,我又何为?”寿七十八岁。

憨山大师灵体三天之后依然栩栩如生,面皙唇红,手足绵软,如入禅定。第二年,弟子们将大师的肉身护送到庐山后,因庐山气候阴湿,侍者福善禅师建造了一座塔院,将大师肉身龛安供在塔上。

十一年之后,庐山猛虎作乱,五乳峰法云寺处在危险之中。福善禅师怕塔地不安全,就恭敬地请出大师的肉身龛,见护龛有一半被虫蚁侵蚀,因不敢入葬,就照旧封在塔中。

崇祯十三年(1640),岭南弟子陈宗伯、刘起相等受曹溪佛教界的委托,去庐山迎大师归曹溪。当大师肉身护运到梅岭时,正遇到新任广东总镇宋昭明,就命士卒用车载龛,亲自送至曹溪。

宋昭明居士上任后方数月,又来到曹溪。这时护龛的弟子见龛内有罅,就在罅上私自凿了一个小洞窥视,见大师肉身端坐如生,想打开龛室,但心里又犹豫不决。宋昭明知道后,即抽出佩刀,劈开罅龛,看见大师双趺端坐,如在生时一样庄严,指爪头发都在生长,肤色依然鲜红,紫谱罗衣和挂珠还崭新。这时一阵风吹来,衣服忽然如云碎星散,随风飘舞,地方群众把它们掇拾去作为吉祥的象征。这时来了一位僧人,他请求要用印度保护肉体的方法来保护大师肉身,征得大众同意后,他就用海南的栴檀香末,涂在大师身上,在外表看来,好似一层油漆一样。这僧人涂毕后,竟自而去。

大师在生时,曹溪的一位善信妇女,她发愿绣制千佛衣一席供奉大师,她怕口气不净,就用黄绢裹口绣制,千佛衣制成后,大师却已入龛,这件千佛衣就藏在宝林库笥里。现在又取出此衣,披在大师肉身上,虽然经过了二十二年,但光彩照人,如新制的一样。


封龛圆满后,弟子们就将大师安置在旧塔院供养,并改号为憨山寺,距离南华寺宝林禅堂的半里地。弟子们根据供养六祖大师的惯例,每日早晨用热水香汤一盂,熏大师面出汗,又以毛巾拭干,接着和在生时一样,供给饮食,每年还要进行一次沐浴。每到二月和八月,各地佛弟子们上山朝拜憨山大师的肉身,带着敬仰的心情在大师前礼拜发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四百多年后的今天,大师依然以金刚不坏之身端坐于此。

憨山大师一生修道起伏骤变甚巨,从皇太后的激赏荣耀遽变而成国家罪犯,讥谤、牢狱祸害不断,直至后来,他仍一本淡泊守道的初衷,虽处倾覆流离之际,却毫无怨尤,心甘情愿地为国为教牺牲奉献,正是此种不执不取的精神造就了一代高僧。

师学通内外,著作有《观楞伽经记》八卷、《楞伽补遗》一卷、《华严经纲要》八十卷、《法华击节》一卷、《金刚经决疑》一卷、《圆觉经直解》二卷、《般若心经直说》一卷、《大乘起信论疏略》四卷、《大乘起信论直解》二卷、《性相通说》二卷(卷上为《百法明门论论义》,卷下为《八识规矩颂通说》)、《肇论略注》六卷、《道德经解》(一名《老子解》)二卷、《观老庄影响说》一卷、《庄子内篇注》四卷、《大学中庸直解指》一卷、《春秋左氏心法》一卷、《梦游诗集》三卷、《曹溪通志》四卷、《八十八祖道影传赞》一卷、《憨山老人自叙年谱实录》二卷等。大师寂后,由门人福善、通炯、刘起相编辑刊行的有《憨山老人梦游集》四十卷(现流通本五十五卷)。这些著作都被收入明方册本《续藏》。

他的思想学说表现在许多方面,并不拘守一宗一派。他最初在南京从无极听《华严玄谈》,继入摄山从云谷学禅。云谷是禅净兼修而又深达华严的大德,憨山大师受他的影响最深。所以他虽是禅门宗匠,而极力倡导禅净一致,尤致意于华严。

憨山大师所度弟子众多,当时的士大夫如汪德玉、吴应宾、钱谦益、董其昌、屠赤水等,都对他非常敬仰。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曾为其作《御赞憨山老和尚法像》云:
者老和尚,何等行状?
撑持法门,已作栋梁。
受天子之钳锤,为佛祖之标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