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讲经 性觉法师详解《佛说吉祥经》

编辑:王华 日期:2019-11-04 14:42

 

  2019年11月2日(星期六),杭州佛学院性觉法师应大众恳请,在杭州灵隐寺直指堂依《佛说吉祥经》详说如何"寻找吉祥人生"。百余位来自各地的善信居士,聆听妙法,法喜充满。

  《吉祥经》为巴利语系南传五部经藏中,十五种小部《阿含经》里第一种集内所收的第一经,在南传佛教地区里广为流传,是僧俗大众日常念诵的重要经文之一。



  性觉法师本次讲经,所用的汉译《吉祥经》版本,由佛教学者、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李荣熙居士在民国年间由巴利语译出的版本。这个译本的《吉祥经》,叙述修行者日常生活乃至证得涅槃之最上吉祥。虽然《吉祥经》看上去浅显易懂,但文约意丰,内在的修行次第清晰完整,起于天神的叩问,始于人的修行,而最终趣向于佛的圆满。



  性觉法师首先对《吉祥经》的译者李荣熙居士和经题、本经之缘起作详细介绍。然后引用大量的佛教典籍和公案,对经文偈颂一一进行详细讲解。



《吉祥经》的大意
 
  《吉祥经》的大意是说世尊应一位天神之请,为他解说持戒修善可以得到大吉祥的道理,是以天神的请问为缘起而进入正文的。本经共298个字,12个偈颂。其中第一个偈颂是启问的偈,中间十个偈颂是回答,最后一个偈颂带有总结的意思。

  天神启问(偈颂1)

众天神与人,渴望得利益,
思虑求幸福,请示最吉祥。

  此偈大意:不论是天神还是人类,都非常渴望获得种种的利益,思索着求得吉祥幸福,故恳请佛陀开示怎样才能求得吉祥与幸福。


 
  人天获得世间吉祥的秘密(偈颂2——7)
 
  远离愚人 尊敬贤者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
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

  这个偈子讲的是关于交朋友、选择朋友。佛教有句话叫"亲近善知识,远离恶友"。人生的构成要素有三。一是身体。身体的素质、身体的形貌,包括身体内在的气血能量运行的方式、质量。二是精神。指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心量大小、思维方式、感情表达的方式,这都属于精神方面。三是缘分。一个人跟大自然、跟社会、跟其他人的关系,缘就是关系、缘分。

  这三个方面它们是互相补充的,其中缘分很重要。缘有很多,比如我们生在哪一个时代、生在哪一个国家,我们的家庭出身,这都是我们的缘。还有就是我们的社会关系、我们的亲戚朋友叫人缘,我们出生在什么地方这是地缘,在家的人找对象叫姻缘。所以人缘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命运。

  人缘里很大一部分是朋友。这个偈子教我们不要跟愚痴的人接近,要跟有智慧的人、有道德的人接近。与愚痴的人亲近,我们会染上愚痴的习气;与有智慧的人亲近,我们的智慧会增长;与有道德的人在一起,我们的德行会增长。



  择居而住 置身正道

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
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

  这首偈告诉我们修行要择处、择地而居。居住的地方,无论是左邻右舍还是环境,都非常好,贤善的人共住在一起。不要住到能引发人作恶的地方,比如说屠宰场附近等等。大家也常用"孟母三迁"的故事,来说明我们要接近好的人事物,这样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有福德的人常常住在环境好的地方,决定因素在人的德行。"往昔有德行"是说在过去生中培植了善根福报,所以现前外缘才会好。可见,我们应当注重因地的修行。真正的学佛人不去求财,不去求利,只是求德。于道有得,谓之于德。得道于心,心里生起来对法的好乐、欢喜,行为上依于佛的教法去做,就建立起来行,这才称得上有德行的人。世间人说:"德不孤,必有邻"。只要有道德,不要害怕孤单,有很多人会靠拢你。我们学佛者要想度化周围的人,必须要培养我们的德行才可以。

  那么,如何在生活当中来修行,培养自身的德行呢?这就要从当下来反观自身:现在我的心念如何?现在我的行为如何?学佛之后,就要用佛的教法来改变我们不如法的行为,不如法的思想。当我们的起心动念背离了佛的教法的时候,就要马上提醒自己,然后忏悔,放下,去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严持净戒 言语悦人

多闻工艺精,严持诸禁戒,
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

  多闻工艺精第一立业。成家立业、立身处世要有一技之长,要有学问。要有技能。"多闻"就是要学习。"工艺精"是讲技能,一个人立身处世要有一技之长。

  严持诸禁戒第二持戒。戒对修行很重要,戒是我们过幸福生活的基本的第二个偈子讲的是地缘。地就是地方啊。当今时代,修行佛法,最好的地方在哪里?是在中国。在中国有很多寺院,大寺院里的出家师父上成百千,是我们修行的增上缘,是熏修我们内心的道种的增上缘。

  保障。按戒律去生活,生活就会平静、就会喜悦,就会有安全感,就会自由自在。如果违背了戒律,会在内心造成负担,在良心上背上包袱,进而引起身心、引起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的波动。

  言谈悦人心第三修口业。佛陀要求弟子不说妄语、绮语,不两舌、不恶口。这些都是让弟子时时守护自己的口业,不说伤害别人或使人不高兴的话。为了说话不伤害别人,我们在说话前都要先考虑一下,切忌口无遮拦地到处乱说,否则就会引起是非之语,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我们在说话时,尽量要取悦于人,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

  一个人应当广学多闻,掌握精湛的才艺和高超的技术,并且要遵守国家法律、一切行规客体、人伦礼仪,对于我们学佛的来说更要严格持守佛制定的三归五戒等;言谈之时亦要柔软,说爱语令对方欢悦,这是最吉祥的。



  恪尽人伦 从业无害

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
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

  在这句偈语中,佛陀讲述了一个人应当尽到世间的责任,对父母奉行孝道,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奉养恭敬父母,让他们在晚年之时能够做到衣食无忧,精神愉悦。而且要从事正当的职业来谋生。对于各位在家居士来说要从业无害,应以五戒的精神去考虑从业。

  布施助人 行为无瑕

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
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

  佛教六度是一个人修行菩萨道的基础,六度中的布施度,能让人舍弃悭贪劣行。佛教认为,布施是为自己修福的最好途径。佛陀在这里要求,一个人在六亲眷属遇到各种困难的时候,应当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度过暂时的生活难关。帮助六亲眷属是一个人对其他人行布施的基础。佛陀还强调一个人要品行端正,不能有各种被人诟病的瑕疵行为,要求一个人在平时生活中,从言行举止等各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远离邪行 美德不移

邪行须禁止,克己不饮酒,
美德坚不移,是为最吉祥。

  【邪行须禁止】杀盗淫妄等一切邪行都必须禁止;不放纵性情,克制自己不饮酒,培养美德坚定不移,这是最吉祥的。广义来说,一切杀、盗、淫、妄、邪语、邪业、邪命等都叫做邪行。如果有这些邪行,就会给自己带来烦恼和痛苦。为了得到真正的安乐,就要受持五戒,这是断除邪行的方法。

  【克己不饮酒】世间有很多东西是非常诱惑人的,如果不去克制自己,就很容易被诱惑。佛陀在偈语中还指出,一个人还应当克制自己,做到不饮酒。对于饮酒的过患,经典中有很多描述,也有很多佛教故事说明了因饮酒引起的悲剧。酒对人的危害,人人都心知肚明,毋庸多加解释。不饮酒不仅对身体有益,而且还可避免各种恶行。

  【美德坚不移】中国古人常说"富润屋,德润身",一个有道德人,会影响周围的人。德性是一种看不见的财富,不仅对我们今生今世来说是资源,而且还会影响我们的未来。

  不饮酒方面,佛陀在《尸迦罗越经》中也有提到它的危害。佛说,一个人能够做到以上三点,也称得上是吉祥之事了。佛陀首先要求一个人要远离邪恶的行为。佛教五戒十善主张一个人要严守戒律,多做善业,远离恶行。


 
  趋于圆满佛果的修行(偈颂8—11)

  谦恭感恩 听闻正法

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
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

  接人待物应该学会恭敬、谦让;于所得到的一切懂得知足与感恩;同时,佛陀还告诉天神,一个修行者还应当以感恩知足的心来听闻教法,不断地思惟修行,他会得到更大的快乐,若能按照上面所说去做,就是最为吉祥之事。

  【恭敬与谦让】印光大师说一切从恭敬中求。学佛要知道怎样来修福修慧,这就要从恭敬开始学。恭敬,落实到生活当中表现为敬人、敬事、敬物。这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法师说,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这样一种体会:当我们来到佛前,要想生起来一种恭敬心,这是很容易的;当我们在路上见到一个乞丐的时候,作为佛弟子,对他行布施,此时也应该恭恭敬敬地去布施,不是只生起怜悯心。

  这几句偈语教人待人接物所应当具有的态度。对人恭敬与谦让是一个人谦虚谨慎的表现。对于比我们好的人,我们对他们怀有恭敬与谦让的心态,能够从他们身上学到我们所不具有的优点;对那些不如我们的人,我们对他们恭敬谦让,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与爱戴。恭敬心要从处理一切事当中来培养,比如当我们喝完水放茶杯的时候,也要恭恭敬敬地把它放好。


  【知足并感恩】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我们还要知足感恩。这种知足感恩就是对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生活要知足,对我们所享受的别人的劳动成果要有感恩的心。也许你现在的生活与人相比并不尽如人意。如果你不知足,你就会有很多抱怨,使你生活得不快乐。

  【及时闻教法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千万不要错过闻法修行的机缘。因为只有听闻教法,我们才能了解到真正的教理,才能够建立起正确的行,这才是最为吉祥的事情。法师以一句偈颂与大众共勉:

人生犹如鸡蛋壳,活缘少来死缘多。
今日得闻正法教,珍惜光阴莫空过!



  忍耐顺从 树立正信

忍耐与顺从,得见众沙门,
适时论信仰,是为最吉祥。

  这句偈颂是说当我们遭遇违逆的境缘时,要学会忍耐;生活中,要懂得顺从别人正确的劝告;在寺院或路上见到出家人,应当生起欢喜心;于适当的时处谈论佛法,培养纯正的信仰。能做到这些,是最为吉祥的。

  【忍耐与顺从】忍耐是说忍辱和耐力,也可以说成安忍。我们在生活当中常常会碰到不如意的事,最容易起的就是嗔心,而对治嗔心的方法就是安忍。

  在众修法当中,持戒的功德虽然大,但如果不忍辱,持戒也持不来,所以持戒也要从忍辱当中来。我们要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忍辱是说一个人有力量,但却能够忍让那些没有力量的人,这才算是忍辱。愚痴的人认为自己很有力量,财力也好,势力也好,那些都不是力的。

  忍耐与顺从的品格是一个学佛者必须具备的品格。从佛陀到历代祖师,在他们修行过程中,都要修忍辱之行,如果不经过这些磨难,一个人便很难有所成就。我们都知道,世事变幻无常,世上不符合自己意愿的事情太多了,对于不如自己意愿的人事,我们就要学会忍耐与顺从,并尽可能加以改变。

  不管别人骂我们也好,打我们也好,我们能够忍;天冷天热,我们也能够忍。总之,不论是恶劣的生活环境,或是别人给自己制造的逆境,一切都能忍,这种力才是最大的。"忍辱第一道,佛说无为最。"要想证得佛的最高的法,那就从忍辱开始,即所谓:"事事美从让出好,忍辱常在忍中全。"

  【得见众沙门】沙门是梵语音译,意译勤劳、勤恳修道等义,为出家者之总称。我们学佛修行,首先应该皈依佛法僧三宝。佛是依怙主,法是真理,僧是导师,三者都是令众生得度的重要因缘,缺一不可。所以要经常亲近三宝,亲近沙门。

  【适时论信仰】佛法大海,惟从信仰而入。信仰,从佛教来说就是要知道归依处。知道了归依处,我们的心,就有了精神家园,就有了精神支柱。这时候,你对生活中的一切,就有一个判断的标准,知道怎么选择,怎么取舍。在人生的种种境遇之中,我们会比以前更有力量和信心。


 
佛教信仰什么?

  佛教相信因果轮回定律。佛教的因果律是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而又连结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前前无始,后后无穷。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的道理听来简单,说来并不简单,所以,如果能及时谈论信仰,知因识果,树立对佛法的正信,就能得最吉祥。



  领悟正道 实证涅盘

自治净生活,领悟八正道,
实证涅盘法,是为最吉祥。

  佛在本偈语中谈到一个人应当善于约束自己,过清净无染的生活。在平时生活中,还要经常修习佛法,体悟佛教八正道的道理。还应按照修习涅盘之法的要求来修行用功。

  佛教中的八正道是八种求取涅盘的正道,又作八圣道,是三十七道品中最能代表佛教之实践法门,即八种通向涅盘解脱之正确方法或途径。

  八正道的内容包括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释迦世尊在转法轮时,所说离乐欲及苦行之二边,趋向中道,即指此八正道。佛学者若能真正如法修持了八种正道,便可趋证涅盘之果。



  心不外求 无忧无恼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
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

  这个偈子解释了实证涅槃法之后的生活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八风不动心。八风是个比喻,我们知道我们的心就象大海一样,有风吹起来就波涛汹涌。那么吹动我们心海的风有八种:指生活上所遇到的"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八法,其中为四对,四个正面,四个反面。

  对于我们佛弟子来说,八法都是考验,在我们没达到涅槃之前应时常检点自己是否被这八法所煽动。佛陀劝人要做到心不外求,不被外境所惑,时刻保持一颗清净之心,生活平淡幸福,无忧无恼,便是一种最为吉祥的生活。

  在我们的世间,有很多诱惑在吸引着我们,让我们那颗浮躁骚动的心难以平静,心动引起人欲望的增加,当欲望无法实现时,便给人带来了更多的痛苦。若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便能够少欲少恼,你也就能够品味出生活的味道。



  最后一偈 慈悲叮嘱

依此行持者,无往而不胜,
一切处得福,是为最吉祥。

  最后一首偈,佛陀又给我们做了一个总结,慈悲的叮嘱我们众生受持,还要去讲给别人。大意是说不管做任何事,只要能够按照《吉祥经》上所说的方法去做,就一定会成功,没有不胜利的。我们想要修福,如何来修呢?按照《吉祥经》去做吧!只要能够依经去行持,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走到哪里,都可以获得福报,这是最吉祥的了!



  法师说,在听闻到佛所说的《吉祥经》,应该心生欢喜并且信受奉行。他希望大众一日学之,千日行之,一生用之。好好珍惜当下,精进耕耘播种吉祥幸福之种,常常收获吉祥幸福之真乐妙果。愿以学法的功德,万善同归于西方极乐世界。

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
一切时中吉祥者,三宝加持大吉祥!



编辑 | 妙莲
责编 | 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