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识 | 神僧济公图说——飞来峰救民离难

编辑:王华 日期:2020-04-19 21:03

 灵隐寺济公殿第五幅壁画——救民离难



  五、救民离难
 

  济公富有智慧,一日预感有山峰飞来将要伤及当地一村庄,他劝百姓躲避而无人相信,反被人讥讽。此时正遇迎娶新娘的队伍,便抢走新娘,向前飞奔。等到山峰落地时,众人皆因追赶济公而远离灾难。



  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一座山峰后惊奇地说:"此乃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故称"飞来峰"。

  民间相传,灵隐寺的济公和尚,算知有一山峰要从远方飞来,他怕飞来的山峰压了村民,就奔进寺前的村里,劝大家离开。但村民平时看惯了济公疯疯颠颠的样子,谁也不信他的话。济公情急之下,背起新娘就跑。村民见和尚抢新娘,就追了出来。这时,一声巨响,一座山峰飞降寺前,压没了整个村庄。人们这才明白济公抢新娘是为了救大家,于是就把此山峰称为"飞来峰"。



  飞来峰的怪石,如矫龙、奔象、卧虎、惊猿,仿佛是一座石质动物园。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岩骨暴露,峰棱如削。明代文人袁宏道曾盛赞:"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第一"。

  杭州灵隐景区内的飞来峰造像,是我国东南沿海最大的石窟造像,在其岩洞与沿溪的峭壁上共刻有五代、宋、元时期的摩崖造像115龛,共计345尊。至今,飞来峰石窟造像群中,还可以寻见坊间传闻的济公遗迹,如济公床、济公大手印,济公帽等。


 
 
 

杭州飞来峰青林洞济公床
 
 
 
 
灵鹫飞来 济公为救村民手托山峰
在石壁上留下了大手印
 
 
迎娶新娘(壁画局部)

  灵隐寺飞来峰的传说

  杭州西湖的西侧灵隐边上有一座山叫飞来峰,民间盛传飞来峰的传说。

  飞来峰的位置原是灵隐寺前的一个村庄。住在灵隐寺的济公和尚一天得知有一座山峰要从远处飞来,要落到这个村庄的位置,会压死人,就到村里告诉大家,说明原因,劝说大家离开。

  村里人因平时看惯济公疯疯颠颠,以为这次又是寻大家的开心,不理会济公和尚。再说村民也不相信会有山峰飞来,谁也没有听他的话。


 
 


济公抢新娘(壁画局部)

  就在山峰就要飞来的这天,正巧村庄里有一户人家结婚娶新娘,眼看山峰就要飞来,济公到处在村里奔跑着,劝大家赶紧离开,但就是没有人理他。济公急了,想了个方法,他就冲进这户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

  村里人看见济公和尚抢新娘,就都呼叫起来:"疯和尚抢新娘了!"追了出来。济公越跑越快,人越追越多,跟着济公跑出了村庄。


 
 

 

山峰从天而降 百姓安然无恙(壁画局部)

  就在这时忽然听到风声呼呼,天昏地暗,人们抬头看到一座山峰从天上飞来,巳经飞到这个村庄的上空。

  济公回头一看还有一些跑得慢的老幼村民,还没有跑出村庄。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济公和尚运足了力气,用手拼命一挡这座飞来的山峰,救出了这些老幼村民。

  这时只听见"轰隆隆"的一声巨响,整座山峰 飞降下来,压住了这个村庄。

  这时济公才松了一口气,总算把大家都救了出来。他就把背着的新娘放了下来,还给了新郎。人们这才明白济公抢新娘是为了拯救大家。至今在飞来峰还留存着济公和尚拼命一挡的大力神掌手印,叫"大手印"。这座山峰就是现在的"飞来峰"。

  事后,济公对村民说,这是一座有灵气的山峰,这座山既然是飞来的,也会飞走的,应该让它留下来,造福于大家。

  济公带领大家在这座山上凿了五百尊石罗汉和菩萨,就把这座山镇住。当年济公和尚在凿五百尊石罗汉菩萨时休息睡觉的地方就是现在飞来峰青林洞的"济公床"。当然,此为民间传说。


杭州飞来峰一线天石窟造像

有感通唱歌度世 无执著拂棋西归

——《济公醉菩提全传》第五回
 

  (续前)
  话说道济自翻筋斗,证出本来,那些大众不叫他道济,却都叫他做济颠了。这济颠竟将一个"颠"字,认做本来面目,自此以后穿衣吃饭撒尿,都带著三分颠意。

  大家见他搅扰禅堂,都来禀告长老,长老只是安慰大众,绝不惩治。

  济颠越发任意,疯疯痴痴,无所不为。有时到冷泉亭上,引著一班孩子拨跌戏耍;有时到呼猿洞里呼出猿来,同在对翻筋斗;有时合著几个酒鬼,去上酒店唱山歌胡闹,再无一日安眠静坐。

  忽一日,大众正在大殿献香花灯烛,替施主诵经,道济却吃得醉醺醺,手里托著一盘肉,走到佛面前,踏地坐下,口中唱一回山歌,又吃一回肉。

  监寺不胜愤怒喝道:"这是佛殿庄严之地,况有施主在此斋供,您怎敢在此装疯搅扰,成何规矩?还不快快走开。"

  济颠嚷道:"放屁!我吃肉唱歌,比施主斋供,你们所念的经还利益许多,怎不逐他们倒来逐我?"

  监寺见逐他不动,欲禀长老,又因长老屡屡护短,谅来不听,无可奈何,只得转邀了施主,同找长老,对济颠搅乱佛堂之事,细细说了一遍。

  长老道:"既是这样,待我唤他来训示一番。"遂命侍者将济颠唤至方丈室,说道:"今日乃是此位施主,祈保母病平安的大道场,你为何不发慈悲,反打断众僧的功课,是何道理?"

  济颠道:"老师,您一定晓得什么做功德修道?弟子因见了施主诚心,故来唱一个山歌儿,代他祈福消灾,奈何那班和尚,反来逐我。"

  长老道:"你唱的什么山歌,怎能祈安植福?"
  济颠道:"弟子唱的是:"你若肯向我吐真心,包管你旧病儿一时好。"

  长老听了点点头儿,众僧正要再上前说话,不道那施主的家里人,慌慌张张的来报道:"老太太的病已好,坐起在床,叫人快请官人回去哩!"

  施主听了又惊又喜。家人道:"老太太睡梦中闻得一阵肉香味,不觉精神陡长,却似无病一般,竟坐了起来。"

  施主听了,看著济颠道:"这等想起来,您正是活佛,待我拜谢!"说还未了,济颠早一路筋斗溜出方丈室,不知那里去了。正是:

漫道真人不露踪,显然无奈是神通;
因愁耳目昭彰去,装瞎看人又作聋。

  济颠经此一番,早有人将他的行事,传到十六厅朝官耳朵里去,那众官及太尉(官名)闻他的名儿,都与他往来。然而,他疯疯颠颠的行为,终日在顽蠢群中打游戏,这些俗眼人,又都被他瞒过了。

  忽一日,长老在方丈室闲坐,那济颠手拿著一盏金灯,引著许多小孩子,敲著小锣,打著小鼓,乱哄哄地跟著济颠。

  济颠口里唱著山歌儿,一同舞进方丈室来。长老道:"济颠!你怎么这等没正经,吵闹此清静禅堂,惹得大众说长道短,连累老僧受气。"

  济颠道:"我师不可听信这般和尚胡言乱语说梦话,禅堂原是清净的,弟子何曾吵闹,今日是正月半元宵佳节,难逢难遇的,弟子恐辜负了好时光,故作乐耍戏,此乃人天一条大路,可来可去,望我师作主。"

  长老道:"你们是是非非,我也不耐烦管。今日既是正月半,不可无一言虚度。"遂令侍者撞钟擂鼓,聚集众僧,都到法堂上焚香点烛,长老升座念道:大众听著!

正月半,是谁判?
忽送一轮到银汉。
闹处摸人头,静处著眼看。
从来虚空没边岸,
相呼相唤去来休。
看取明年正月半?

  长老念罢,正要下法堂,济颠忙上前道:"我师且少待,弟子有数言续于后:

正月半,莫要算!一算便要立公案。
两年为甚一年期,一般何作两般岸?
今年尚是好风光,只恐明年是彼岸?

  长老遂令侍者将语录抄了,报告诸山,才下法座。大众不知其意,都拥著济颠来问,济颠一个筋斗,又溜出山门去了。

  却说这远长老原是个大智慧的高僧,见济颠举动尽合禅机,自己的衣钵有传,故放下了心头,随缘度去。

  时光迅速,不觉过了一年,又值正月半,忽临安县知府来拜,长老忙请入方丈室相见毕。

  长老道:"相公今日垂顾,不知为著何事?"

  知府道:"并无别事,只因政务清闲,特来领禅师大教。"

  长老道:"既是相公有此闲情,请同到冷泉亭上去下盘棋子何如?"

  知府道:"知己忘言,手谈更妙!"二人遂携手同到冷泉亭上来。排下棋局,分开黑白,欣然下棋,一局尚未终,只见众侍者纷纷来报说:"诸山各刹方丈中的长老都到了。"

  说未了,又有侍者来报道:"佛殿上十六厅的朝官都来了。"长老惊问道:"为何今日大众都来?"

  侍者道:"想是去年正月半升法座时,曾有"相呼相唤去来休,看取明年正月半"语录,抄报诸山,故众人认真起来,尽来相送。"

  长老笑道:"我又不死,来做甚么?"
  侍者道:"我师既尚欲慈悲度世,何不作一颂,打发大众回去?"

  长老想了一想道:"既是众人都来了,怎好叫他回去!"就对知府道:"相公请回吧!老僧不得奉陪了。"遂立起身来,将棋子拂了一地,口中念道:
一回残棋犹未了,又被彼岸请涅槃。

  长老遂回方丈室洗了浴,换了洁净衣服,走到安乐堂禅椅坐下。此时诸山和尚,及一班人众,皆来拥著长老。长老叫人去寻济颠来,众人去寻了半晌,那里见济颠影儿。

  长老道:"既寻他不见,也罢了。只是贫僧衣钵无人可传,必须他来方好!"

  众僧道:"我师法旨留与济颠,谁敢不遵?"

  长老道:"还有一事,下火亦必要济颠,不可违了。"

  说罢,遂合眼垂眉,坐化而去了。

  众僧正在悲痛,忽见长老养在冷泉亭后的那只金丝猿,急急忙忙地跑来,看著长老灵座,绕了三匝,哀鸣数声,立地而化,众僧尽皆惊异,方知这位长老道行不凡。

  但不见济颠回来,多议论纷纷,尽说长老待他甚厚,济颠却将长老待得甚薄,不知是甚缘故。只得合龛子,将长老盛在里面了。

  守候了五七日,并不见济颠回来,大家等不得,将要抬龛子出殡,只见济颠一只脚穿著一只蒲鞋,一只手提著草鞋,口里啰哩啰哩地唱著,不知唱些什么?从冷泉亭走入寺来。

  众僧迎上前说道:"你师父何等待你,今日圆寂了,亏你忍心,竟不来料理。大众等你不得,今日与师父出殡,专望你来下火,你千万不要又走了别处去。"

  济颠笑道:"师父圆寂,有所不免,有什么料理用著我?若要我哭,我又不会,今日下火,那师父之命,我自然来的,何消你们空著急!"说得众人没能开口,那时众僧钟鼓喧天,经声动地,簇拥著龛子,抬到佛圆化局松柏亭下,解下扛索,请济颠下火,济颠乃手执火把道:大众听著:

师是我祖,我是师孙,
著衣吃饭,尽感师恩。
临行一别,恩断义绝,
火把在手,王法无亲。
咦!与君烧却臭皮囊,
换取金刚不坏身。

  念罢,举火烧著龛子,烈火腾腾,烧得舍利如雨。火光中忽现出远瞎堂长老,看著济颠道:"济颠!济颠!颠虽由你,只不要颠倒了佛门的堂奥!"又对众人道:"大众各宜保重。"说完化阵清风而去。众人看得分明,无不惊异。事毕,各各散去。

  众人齐对济颠道:"如今师父死了,禅门无主,你是师父传法的徒弟,须要正经些,替师父争口气。"

  济颠道:"你见我那些儿不正经,要你们这般胡说?"

  众僧道:"你是一个和尚,啰哩啰哩的唱山歌是正经么?"济颠道:"水声鸟语,皆有妙音,何况山歌。难道不唱山歌,念念经儿就算正经?"

  众僧道:"你是个佛家弟子,与猴犬同群,小儿作队,也是正经么?"

  济颠道:"小儿全天机,狗子有佛性,不同他游戏,难道伴你们这班袈裟和尚胡混么?"

  众僧见他说的都是疯话,便都不开口。单是首座道:"闲话都休说了,但是师父遗命,叫将衣钵交付与你,你须收去。"

  济颠道:"师父衣钵,我久已收了,这些身外物件,要他何用?"

  首座道:"这是师父严命,如何违得?你纵不要,也须作个著落。"

  济颠道:"既是这等说,且抬将出来看。"

  首座遂叫侍者将盛衣钵的箱子龛子,都抬到面前放下。济颠道:"既是老师父之物,凡在寺中的和尚都有分,须齐集了一同开看,方见公道。"

  首座道:"这是师父遗命传与你的,你便收去罢了,何必又炫人耳目?"

  济颠道:"你不要管,且叫众人同看明白,再作道理。"

  首座只得叫人撞钟擂鼓,将全寺大众聚将拢来,济颠遂将箱龛一齐打开,叫众僧同看,只见:

黄的是金,白的是银,
放光的是珊瑚,吐彩的是美玉,
艳丽的是袈裟,温软的是衲头,
经儿典儿,是物皆存。
钟儿磐儿,无般不有。

  众僧碍著是老师父传与济颠的,不好开口来争,大家都瞪著眼睛看。那首座便对济颠道:"济师兄,我有句话儿替你说,你且听著。"不知首座怎的说来,待续。
 

  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显不思议事。其饮酒食肉者,乃遮掩其圣人之德,欲令愚人见其颠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则彼便不能在世间住矣。

  凡佛菩萨现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绝不显神通。若显神通,便不能在世间住。唯现作颠狂者,显则无妨,非曰修行人皆宜饮酒食肉也。世间善人,尚不饮酒食肉。
                   ——印光大师评道济禅师




编辑 | 妙莲
责编|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