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性恩行者 日期:2013-08-17 09:56
唐朝宰相裴休到开元寺敬香,正巧黄檗希运在寺内。裴休问院主墙上的画像画的是什么,院主答:「祖师画像。」裴休又问:「祖师的画像在这里,祖师在哪里?」院主答不出来。
这是一出相当精彩的短剧,如果那位院主已经开悟,便不会愕然以对;如果两人之间是针锋相对,也能使得其中的一方开悟,可惜裴休聪明而不是禅师,院主老实而尚未开悟,因此裴休希望找到一位能给他答案的人,故问院主:「寺中有禅僧吗?」院主赶忙把当时在寺中挂单的黄檗希运请出来。裴休问他同一个问题,黄檗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话,倒是大声喊了「裴休」的名字,裴休当下省悟。
裴休是唐宣宗时代的名臣,曾拜相,秉政五年,后历任四个地方的节度使,学禅则师事黄檗,礼敬有加。至于他为何会省悟?重点是「现在心」的发明。当他看到祖师像,而问祖师在哪里时,心是向现在现处以外的过去他方攀缘了。当他正在思索现在过去未来的时间,以及此方及他方的空间问题时,突如其来叫他一声名字,立即使他游离不定妄想心,落实到了现在此处此人的一点上了。回转心来注意到自己的当下,才是最亲切的。一般人平常光是把心念放到环境的问题及时间的问题上,所以不明自心,也不见自性,即使黄檗回答他祖师在西方极乐、或在某个佛国净土、或说遍在于宇宙之间,对他要发明心性的目的,毫无用处,因为那只是信仰的、观念的、知识的,与他自身的生命没有交涉。唯有把向外的攀缘心和杂念妄想,紧紧扣住,才会体验到现在的自己最踏实。自己的问题尚未解决,还问这些不相干的问题做什么?裴休被出其不意偷袭了一下,顿时在心中放下万缘,亲见自心也是一无所有,这才开悟。这是因为高徒遇上了明师,所以画龙点晴,一点就能腾空飞去,如果换了别人,纵然黄檗使用相同的手法,可能还无法使他开悟。
这个故事可以说明,禅的悟境之发生,往往是把向外攀缘的心一拨一转,就像对着一个正在做着白日梦的人,冷不防泼他脸上一杯水,就把他从迷幻之中给泼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