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碧峰宝金禅师悟道因缘

编辑: 日期:2013-05-24 08:11

402.碧峰宝金禅师悟道因缘 五台山碧峰宝金禅师,世称金碧峰,缙云如海真禅师之法嗣,俗姓石,乾州永寿人。宝金禅师六岁时依云寂温禅师出家,落发受戒后,一度游诸讲肆,听习经论,穷究性相之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宝金禅师发现自己在修行上却并没有多大的长进,遂感叹道:“三藏之学,皆标月指耳!”于是便弃经教的学习,开始游方参学,后入蜀,投缙云山如海真禅师座下。 一日,宝金禅师入室请益。真禅师特地为他开示了入道之要。宝金禅师听了,疑情大起。于是奋志参学,昼夜精勤,未曾稍懈。宝金禅师曾一度入峨嵋山隐修,日以松柏为食,胁不至席。其间,他经常入定,或数月不起。他曾经在一棵大树下打坐,适逢大雨,溪水暴涨,将宝金禅师淹没了。村民原以为宝金禅师肯定被淹死了,可是七天以后,前往观看,却发现宝金禅师仍在那里,宴坐如平时,只是衣服浸湿罢了。 回到寺院后,一日,宝金禅师偶然提着竹筐,来到园中摘菜,不知不觉间,他又进入了定境,坐在地上凝然不动,三个时辰以后才醒来。大众都非常惊诧。 真禅师问:“入定耶?” 宝金禅师道:“然。” 真禅师又问:“何所见?” 宝金禅师道:“有所悟。” 真禅师道:“悟处如何?” 宝金禅师便举筐示之。 真禅师道:“不是。” 宝金禅师于是将筐放在地上,拱手而立。 真禅师又道:“不是!” 宝金禅师便大喝一声。 真禅师于是一把揪住宝金禅师的胸口,厉声道:“道!道!” 宝金禅师便握起拳头,对着真禅师的胁下便筑。 真禅师道:“未在!此尘劳暂息耳!必使心路绝,祖关透,然后大法可明。” 宝金禅师不得已,只好退下,继续用功参究。 一天,宝金禅师正在山间经行,忽然听到伐木的声音,一时汗下如雨,顿然大悟。他感叹道:“古人道,大悟一十八遍,小悟无数。岂欺我哉!未生前事,今日方知。” 于是宝金禅师喜踊跃,径直来到丈室,请求真禅师印证。 真禅师听了宝金禅师的通报,并没有急于给他印可。 宝金禅师于是掀翻禅床,拂袖而出。 第二天,宝金禅师又入丈室,参礼真禅师。 真禅师没有说话,却在地上画了一圆相。 宝金禅师一见,便用衣袖拂去。 真禅师于是又画一圆相。 宝金禅师便在圆相中间画了一横,然后拂去。 真禅师接着又画了一圆相。 宝金禅师便在圆相中间画了一个十字,然后又拂去。 真禅师并不理睬,又画了一个圆相。 宝金禅师于是便在圆相中画了一个□字,接着又拂去。 就这样,真禅师前后共画了三十个圆相,宝金禅师皆一一以笔画作答。 真禅师最后呵呵大笑道“参学悟道者,世岂无之?能明大机用,宁复几人?” 说完,便为宝金禅师授记、印可,并令他前往北方,大弘道法。 在此之前,宝金禅师曾于定中,看见有一处高山,风景极为秀丽,山中重楼杰阁,金碧绚烂,有很多菩萨,行道其中。宝金禅师忽然听到有人招呼他说:“此秘魔岩也。尔修道其中,何遽忘之?” 宝金禅师辞别真禅师后,遂北游五台。 一日,宝金禅师在途中碰到一女子,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赤足徐行,后面跟着一条大黑狗。 宝金禅师走上前问道:“何之(去哪儿)?” 女子道:“入山。” 宝金禅师又问:“入山何为?” 女子道:“一切不为。” 话音刚落,那女子便不见了。 宝金禅师于是询问同行者,是否看到刚才那个女子,大家都说没有。 这时,有人提醒道,那女子莫非就是文殊菩萨的化现? 于是宝金禅师便留在五台,依山卓庵而住,名曰“灵鹫庵”,以侍来者。 不久,宝金禅师便道声大震,僧俗闻风,千里归凑,多时竟达上千人。 大元至正年间,宝金禅师曾奉诏入禁说法。那天晚上下大雪,宫中有人看见,有一条红光,从宝金禅师的室中直透霄汉。皇上惊叹不已,遂赐宝金禅师金襕袈裟。第二年,北方大旱,宝金禅师奉诏祈雨,有大应验。皇上非常高兴,又赐他“寂照圆明大禅师”之号,并诏住海印寺。 洪武初年,宝金禅师一度被诏至京师,住大天界寺,陪候皇上问法,深得皇上之敬信。 洪武五年壬子(1372),宝金禅师临终示疾。弟子一再请他作辞世偈,宝金禅师道“三藏十二部,尚为故纸,吾言何为!”说完便端坐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