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四祖道信大师,俗姓司马,河内人(今河南沁阳县),生而超异,自幼即对大乘空宗诸解脱法门非常感兴趣,宛如宿习。道信禅师七岁出家。其剃度师戒行不清净,道信禅师曾多次劝谏,但是对方却听不进。没有办法,道信禅师只好洁身自好,私下地持守斋戒,时间长达五年之久,而他的老师竟然一点儿也不知道。
后来,道信禅
发布时间:2013-08-05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三祖僧璨禅师法相
三祖僧璨禅师,姓氏及籍贯均不详。史料只记载,他最初以白衣的身份拜谒了北方前来舒州司空山(今安徽岳西县西南店前镇)避难的二祖慧可祖师,并得到祖师的 点拨、印可和传法,成为禅宗的三祖。
关于三祖悟道的因缘,灯录中是这样记载的: 初祖达磨传法给二祖之后,
发布时间:2013-07-11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二祖慧可大师,俗姓姬,虎牢(又作武牢,今河南成皋县西北)人。其父名寂,在慧可出生之前,每每担心无子,心想:"我家崇善,岂令无子?"于是便天天祈求诸佛菩萨保佑,希望能生个儿子,继承祖业。就这样虔诚地祈祷了一段时间,终于有一天黄昏,感应到佛光满室,不久慧可的母亲便怀孕了。为了感念佛恩,慧可出生后,父母便给他起名
发布时间:2013-06-25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抚州(今江西境内)疏山匡仁禅师,又作光仁禅师,洞山良价禅师之法嗣,吉州新淦(gan,今江西清江县)人。少年时投本州元证禅师落发出家。匡仁禅师虽然生得矮小丑陋,但是精于言辩,众莫能及。后辞师往东都听习经论,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觉得沉入义理、数他人宝,与他出家的本怀相去甚远,他说:"寻行数墨,语不如默。舍已求人,假不如真。&r
发布时间:2013-06-25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arent:"";
mso-pa
发布时间:2013-05-24
161.龙牙居遁禅师悟道因缘 潭州(治所在今湖南长沙)龙牙山居遁证空禅师,洞山良价禅师之法嗣,俗姓廓,抚州(今江西抚州)人。十四岁于吉州满田寺出家,后往嵩岳受戒。从此以后,他开始策杖游方,遍参禅师。 一日,龙牙禅师问翠微和尚:“学人自到和尚法席一个余月,不蒙一法示诲,意在于何?” 翠微和尚道:“嫌甚么?” 龙牙禅师一听,茫然莫测其旨。 于是便前往参礼洞山良价禅师。 洞山禅师道:“争怪得老僧?” 龙牙禅师仍然不明白。 于是他又回来,再问翠微和尚:“如何是祖师意?” 翠微和尚道:“与我将禅板来。” 龙牙禅师于是将禅板递给翠微和尚,翠微和尚接过禅板,举起就打。 龙牙禅师道:“打即任打,要且无祖师意!
发布时间:2013-05-24
322.智者真慈禅师悟道因缘 婺州(治所在今浙江金华)智者元庵真慈禅师,东林□庵道颜禅师之法嗣,俗姓李,潼川(治所在今四川三台县)人。真慈禅师初依成都正法禅师出家,受具足戒后,一度游于讲肆,听习《圆觉经》。 一日,讲师讲至“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毕竟无体,实同幻化”这一句经文时,真慈禅师忽然言下有省,遂作颂曰: “一颗明珠,在我这里。 拨著动著,放光动地。” 后来真慈禅师便将此偈呈给讲师。讲师一看,茫然无所知晓。 于是真慈禅师便回到正法禅师那儿,将偈语呈给他看。 正法禅师于是举狗子无佛性之公案,来诘问他。 真慈禅师道:“虽百千万亿公案,不出此颂也。” 正法禅师一听,以为真慈禅师狂妄不逊,
发布时间:2013-05-24
162.华严休静禅师悟道因缘 京兆华严寺休静禅师,洞山良价禅师之法嗣。初在澧州洛浦山(又称乐普山)元安禅师座下作维那。 一日,休静禅师白槌普请(击槌召集大众参加劳动),吩咐众人道:“上间般(搬)柴,下间锄地。” 当时,首座和尚便问他:“圣僧作甚么?” 休静禅师道:“当堂不正坐,不赴两头机。” 首座和尚一听,便休。 休静禅师后投洞山良价禅师座下。 一日,休静禅师入室参请,问洞山禅师:“学人无个理路,未免情识运为。” 洞山禅师反问道:“汝还见有理路也无?” 休静禅师道:“见无理路。” 洞山禅师便进一步追问:“甚处得情识来?” 休静禅师道:“学人实问。” 洞山禅师道:“恁么则直须向万里无寸草处去。”
发布时间:201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