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灵隐听雨

编辑:王华 日期:2019-04-26

 


  编者按
 
  每一张照片,或是一个历史瞬间,或是一个时代符号,或是一段温暖光阴的记忆,叙述一段段往事。在杭州灵隐寺佛教传统文化的浸润和滋养下,您一定会许多收获。请你一起来抒写"我与灵隐的故事"。
  由杭州灵隐寺、都市快报社联合主办,杭州风行视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影像•记忆•感恩杭州——我与灵隐"征稿活动正在进行中,许多民众积极投稿。他们用照片、故事来讲述自己眼里的灵隐。今天刊登津门学者王晓工先生来稿——《灵隐听雨》。
  1991年,我第一次来到杭州灵隐。之后,每至杭州,第一站即是灵隐寺。后面这段关于灵隐寺的记忆文章,写于2003年,收入本人文集《可道非常》之中。该文集于2017年经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王晓工先生的文集《可道非常》

散文听雨

作者:天津 王晓工

  午间的这一场雨,从一开始就蓄积起了不停歇的力量,如丝般的挥洒看似乏力却一样拥有着淋漓万物的意向。



  它一点儿不像是我住的城市的雨,如此的舒缓平和,倒像是散落在江南葱茏烟水间的那一脉的凝雾,一脉的浓悠。这化解不开的凝雾,在我窗外的花间优柔,花儿昂着头任其纵情地淌过它们娇美的面颊。此刻的雨也仿佛是重新滴落在了我十二年前的记忆里,杭州云林那场飞来峰上的雨。



  杭州灵隐寺,当我第一次看到它,就深深地爱上了它。它那超拔的气势,不借亮丽的山水,不借恢宏的殿堂,而是逞现着一种胸怀,这胸怀开启了通向天国的门,这胸怀宽宥着世间的无知和苦痛。



  祈香缭绕,信者如流,根根硕大的红烛燃起的,是苍凉世间万千心灵截然不同的渴望。人世间一切的价值取向在这里都失去了功用,即便是极端险恶之徒也会在这里生出他一脸的虔诚。普照的圣光没有嘲笑这源自不同心智的虔诚,尽管我非教徒,但我一样确信佛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能把自身的光和这人间的光庄严地连成一片。



  清楚地记得飞来峰崖壁上龛刻的佛像,有一尊似弥勒般和善,栩栩如生。石壁上刻"听水"二字,当时的我就在这崖壁的洞中和他一起听水,听着这来自天国的水。只可惜当初青青涩涩的年纪根本听不懂这人世间会有什么样的风,会有什么 样的雨。



  近几年也曾到过各地很多的寺院,但总也无法找回自己心中的灵隐。
 
  是灵隐的雨让我开始学会思考,尽管这思考不能一时理清一生中太多的迷茫,但只要开始思考就已然能让生命接近觉航。

  木鱼,钟磬,黄卷,青灯,是一种表相,云林的雨则是一种内涵。好的精神引导人们上升。如果有一天,众生都能在寺院中尝试思想而不是兑现梦想的话,那你才是真正懂得了信仰。


 
  夜深了,雨落得依然执意。昏黄街灯下那斜飞的雨线似银针轻触着我的心,依稀可辨它滴落在各种物体上的声响。我庆幸自己的心,渐渐变得丰厚和宽阔,也庆幸在如此纷乱的世事面前,它依然易感,依然清醒。现代社会的种种诱惑让人们终日在得失、利害、宠辱间盘算,加减乘除,是非曲直。心灵被忽略了,生命自然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涵容。



  生命中自会有风雨,需要直面,要学会不惶惶地闪躲在任何的遮掩底下。


上图津门学者王晓工先生拍摄于1991年和2015年

  雨声加快了它的节奏,我推开窗放大着它的声响。听,这才是雨应有的声响。



    天津市 王晓工投稿




编辑|妙莲
责编|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