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我珍藏的老照片

编辑:王华 日期:2019-05-25

 

灵隐寺老山门 (章胜贤收集的老照片)


  编者按
  每一张照片,或是一个历史瞬间,或是一个时代符号,或是一段温暖光阴的记忆,叙述一段段往事。在杭州灵隐寺佛教传统文化的浸润和滋养下,您一定会许多收获。请你一起来抒写"我与灵隐的故事"。图片和文档,请以附件形式发送。
  来稿请投邮箱:1723693775@qq.com。

  由杭州灵隐寺、都市快报社联合主办,杭州风行视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影像·记忆·感恩杭州——我与灵隐"征稿活动正在进行中,许多民众积极投稿。他们用不同的角度,讲述自己眼里的灵隐。今天刊登杭州章胜贤的来稿《我珍藏的老照片》。



江苏无锡洛社镇鸟瞰(老照片)

  我的父母亲原籍是江苏无锡洛社镇南双庙。他俩于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从上海移居杭州,然后英明的在杭州定居创业。大运河将无锡老家和杭州西湖连接在一起。


 
运河边的洛社镇
 
 
家乡洛社中学

  洛社镇位于无锡市西北,是江南历史文化名镇,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自古文教昌明,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工商业颇具盛名,素有"小无锡"的美誉,是苏南乡镇企业的发祥地之一。

  据说,洛社原名"六弄",因农贸集散的6条弄堂(当弄、桥弄、观载弄、石人弄、桃花弄、寺巷弄)而得名。后来,乾隆皇帝下江南,龙船经过这里,问随从人员所到何处,当他听说是"六弄"时,误以为是"六龙",大发雷霆,认为"当今天下,只有我一条真龙,一个天子,哪有六龙?"于是立即下了一道圣旨,改名为"六蛇"。于是当地人巧妙地借"六蛇"谐音,称作"洛社"。


 
家乡洛社镇夜色

  双庙地名的由来,是纪念南宋的尹玉、麻士龙两位抗元将领。尹玉、麻士龙两位将领在当地战死,后人为纪念修"双忠庙",简称"双庙"。庙内供奉了尹、麻二将军的塑像,并刻有碑记。双庙地名由此而来。后来因武进县的同地名"双庙"(北双庙)相对而言,故又称"南双庙"。



杭州鼓楼旧貌

  解放前,我父亲是在杭城"旗下"吴山路上经营汽车维修业的,相当于现在开的汽车4S店,业务很好。公私合营后,父亲的汽车维修店并入杭州市交通机械修配厂,父亲保留工资每月136元,这在当时算是相当高的收入。


 
上世纪六十年代 父母在杭州飞来峰留影

  父母双亲生养了六个孩子,我是老三,上头有两位姐姐,下面是两位妹妹和一位小弟。

  父亲爱好摄影,家里有德国名牌照相机。记得我八岁那年,身强力壮的父亲突然躺在家里的床上。左大腿缠满了涂了石膏的白纱布。原来是父亲和同事假日去灵隐寺拍照,看见一只银灰色的狐狸在飞来峰的树上窜来窜去。为了拍照,父亲不慎摔下了山崖,摔断了大腿骨。


 
上世纪七十年代父母携子女灵隐礼佛时留影

  受父亲的影响,我刚读初中时也开始爱好拍照。凡家中有亲朋好友来访,常常由我陪伴游览西湖和灵隐寺。拍照的任务当然由我来完成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 兄弟姐妹灵隐留影
右一二姐 右二小妹
 
 
上世纪七十年代 兄弟姐妹灵隐留影
右一二姐夫 右二小弟 右三是我 父亲摄影

  上世纪六十年代,社会动荡。我的二位姐姐先后去了农村和农场务农。1969年春,我也回到江苏无锡老家乡下插队落户。我下面的三个弟妹还小。父亲原先的月工资被扣除了一大截,我们一大家子的生活过得就比较艰辛了。

  幸亏父母亲向来有虔诚的佛教信仰,带领一家人和和睦睦,勤俭地过着百姓的平常日子。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灵隐(天王殿前)

  1976年是一个"多事之秋",但是我们这户普通的家庭却是连连喜事临门。我的二位姐姐先后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各自组建了小家庭。我也于是年的3月8日(农历二月初八)从无锡农村调回杭州,与家人团聚。

  那年早春二月的杭州,春暖乍寒,还下了一场大雪。3月19日(农历丙辰二月十九观音菩萨诞辰日),纷飞的鹅毛大雪戛然而止。清晨母亲领着我到灵隐寺拈香还愿。雪霁过后云林禅寺,在和煦的阳光普照之下显得分外雄伟、庄严、祥和。

  母亲和我兴致勃勃地登上北高峰。我们在山坳的水池里目睹了红色的蜥蜴状的动物,在清澈冰凉的溪水中翻滚嬉戏。据说那是罕见的吉祥物,是国泰民安,祥瑞岁月的好兆头。


 
改革开放初期的灵隐寺(大雄宝殿内)
 
 
我与羊毛衫厂的同事在灵隐合影
 
 
我与朋友在灵隐合影
 
 
我陪同上海朋友飞来峰游览合影
 

 
 疯狂的年代 愚昧的行为 罪过!
 
  我1976年返城后,在杭州羊毛衫厂供职,偶然看到《大众摄影》杂志,才知道拍照、摄影还是一门艺术,由此深受启发。家里有现成的照相机,我对摄影的兴趣日渐浓厚,爱屋及乌,还喜欢上了征集、收藏老照片,其中也有灵隐寺的历史影像。


 
古树参天中的灵隐寺

 

改革开放初期灵隐寺烧香的人群

  按我们家的惯例,家庭成员每逢诸佛菩萨圣诞吉日,都会去杭州灵隐寺拈香敬佛。改革开放初期,杭州灵隐寺只是作为旅游景点开放,几乎还看不到出家的僧人,也看不到经书。

  在慈母虔诚的佛教信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引导下,我的二姐和我,先后皈依了佛法僧三宝。

  皈依三宝之后,我懂得了许多许多。有正确信仰的人生,真是美好!


 
 
飞来峰石雕佛像(老照片 拍摄与1976年)

感恩父母亲的养育之恩!
感恩慈母的正确引导!
感恩佛法僧三宝对众生的护佑!

——杭州 章胜贤


 
 
章胜贤收集的老照片

★ 往期回顾 ★
●征稿|影像 · 记忆 · 感恩杭州——我与灵隐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灵隐听雨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儿时的乳牙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清明的思念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儿子的合影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求子如愿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感悟清凉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告慰奶奶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阿姨在哪里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捐赠的匾额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妈妈的礼物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空烟渡远钟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父母的爱情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再逢灵隐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感恩弥勒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云林的怀念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我的冲动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与时俱进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回家的路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海众安和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家中小阁楼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云林的雪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放手不失去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我的佛缘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灵隐受戒①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灵隐受戒②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灵隐受戒③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一堂茶修课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菩萨就在身边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相遇是缘起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涉水千万为你来



编辑 | 慈宏
责编 | 妙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