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每一张照片,或是一个历史瞬间,或是一个时代符号,或是一段温暖光阴的记忆,叙述一段段往事。在杭州灵隐寺佛教传统文化的浸润和滋养下,您一定会许多收获。请你一起来抒写"我与灵隐的故事"。图片和文档,请以附件形式发送。
来稿请投邮箱:1723693775@qq.com。
由杭州灵隐寺、都市快报社联合主办,杭州风行视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影像·记忆·感恩杭州——我与灵隐"征稿活动正在进行中,许多民众积极投稿。他们用不同的角度,讲述自己眼里的灵隐。
今天刊登杭州灵隐寺志工精进组华敏菊的来稿《我成长的心路》。
2003年一家三口在深圳定居。非典时期我们心中默念观世音菩萨。除了做好最基本的个人防护外,其余则无能为力。电话里妈妈说:已经去寺院敬过香了。2004年,因先生工作调动,我们一家来到了杭州。
清楚记得,来到杭州的第三天,我们一家三口和婆婆,抱着一堆香烛,去杭州灵隐寺。
为了表达虔诚(实则是多么无知),我将点燃的蜡烛带进了大雄宝殿礼佛,被保安及时劝阻。
此后每年,我们一家都会去灵隐寺。轻嗅香烛特有的清香,静听悠扬绕梁的梵音……
201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灵隐寺有许多志工。我迫不及待地问:"做志工有要求吗?马上可以参加吗?需要懂佛学知识吗?"
很快,我也穿上了红马甲。马甲上有"云林志工"字样,还有一朵圣洁的莲花。
自此之后,我在检票处发香,不再会吝惜自己微笑,吝惜自己对他人的祝福。
每逢星期二,我怀揣一份平和,在灵隐寺学习如何奉献于大众,每次都有一份被佛法摄受的喜悦。
我在灵隐寺一面学佛法,一面为大众服务,干过很多活。比如搬运物品,帮助售票检票等。有时虽然很累,但是越干越开心,越干越有力气。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那天一位老人在女儿和外孙的陪同下来到寺院,但只购买了景区公园票。我解释进寺院要购香花券。老人大声的指责我。
我微笑着不断作解释,60周岁以上半票,70周岁以上免票。老人从免票通道入寺院后,再次来到我面前,继续责问:为什么还要购票?
我又微笑着解释了一遍,不争不辩。老人一边等候正在购票的女儿和外孙,一边仍在指责我,我始终保持微笑……
最后,老人留下一句话:"傻笑?只会傻笑!"望着老人扬长而去,我还是微笑……
下岗后,我惊奇地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之间,变得如此的柔软。光泉大和尚的慈悲、包容、感恩的理念在不经意间,慢慢植入了我的内心。
喜欢这样的自己
一天,组长师兄告诉我:灵隐寺要举办志工讲解员培训班。
我暗暗地问自己:我在灵隐,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我中文系毕业,当过老师,几乎每学期都有公开课……
做志工讲解员,我要去试试!于是我认真补习佛法基础知识,从《佛陀的证悟》到《禅的行囊》,从《透过佛法看世界》到《次第花开》等,还一口气读完了星云法师写的《佛陀传》。
我做好了准备,立志当一名更合格的志工。
通过网上筛选和现场面试,我终于如愿以偿。
这个春天,
我不会再去西湖边徜徉,
不会再去商店超市流连……
每逢星期六,
我早早地就来到了灵隐寺。
在灵隐寺华严阁,
在佛学院的讲堂,
我聆听师父的慈悲开示。
犹然记得在上第一节课时,
脑海中涌出一句偈语:
"人生难得今已得,
佛法难闻今已闻"。
窗外,春意盎然,
屋内,修学正忙。
难忘殿堂教学,
师父演示上香时的殊胜。
难忘午餐过堂,
念诵《开斋偈》时留下的眼泪。
难忘雨天登阶爬山,
师兄间分享"静观众妙"的喜悦。
难忘一次次法师的开示,
心灵感受的佛法奥义……
春去夏来,收获爱,收获暖,
收获了智慧,懂得了感恩
……
当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每次培训课后,
温习老师教授的知识;
每次讲解培训过后,
我一定会去实地对照察看。
再过一周就要现场考核了,
我责无旁贷地认真备考。
我把自己关在小房间,
站着面对墙练说讲解。
录一段,听一段;
修改,再录,再听。
准确是根本,简洁是基础,
音量要适中,肢体要得体!
现在,我能对杭州灵隐寺"中轴叠上,两翼铺开"的格局如数家珍;我能熟练说出寺院两大护法的故事;我能对四大天王一一详解;我能讲出释迦牟尼佛的生平,佛像造型的每个含义;我知道了佛经的分类,知道了讲经说法为什么又称"狮子吼";我了解了什么是"法身、报身、化身"……
持三支清香,举至齐眉;
匍匐于蒲团,额面触地;
……
感恩佛陀赐予我智慧,
让我放下了傲慢。
感恩一切……
这就是我——
一位云林志工的心路:
从单纯的有所求,
到简单的求付出,
再到以己绵薄之力,
带大众了解灵隐,
带大众亲近佛法;
……
★ 往期回顾 ★
●征稿|影像 · 记忆 · 感恩杭州——我与灵隐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灵隐听雨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儿时的乳牙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清明的思念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儿子的合影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求子如愿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感悟清凉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告慰奶奶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阿姨在哪里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捐赠的匾额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妈妈的礼物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空烟渡远钟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父母的爱情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再逢灵隐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感恩弥勒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云林的怀念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我的冲动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与时俱进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回家的路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海众安和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家中小阁楼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云林的雪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放手不失去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我的佛缘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灵隐受戒①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灵隐受戒②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灵隐受戒③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一堂茶修课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菩萨就在身边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相遇是缘起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涉水千万为你来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我珍藏的老照片
供稿 | 华敏菊
编辑 | 妙莲
责编 | 慧容